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龍抬頭

以前有一次,二月初二去理髮,當時沒注意到時二月二(農曆),去到理髮店後,看到一排街的理髮店裡面,很多人在排隊理髮,因為一直喜歡在一家理髮,和理髮師也熟悉,就問為什麼這麼多人排隊理髮,聽理髮師說:“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啊!”當時也不知道什麼是龍抬頭。理髮後就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大家為什麼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呢?原來,二月二“龍抬頭”是這樣來的。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龍王劇照

上古時代,人們將黃道附近星象分為二十八組,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即“東方蒼龍”“角”:龍角、“亢”:龍的咽喉、“氐”:龍爪、“心”:龍的心臟、“尾、箕”:龍尾。冬天,蒼龍七宿都在地平線下,黃昏時候啥都看不到。到了驚蟄到春分之間,黃昏時候,龍“角”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但是整個蒼龍的身子還在地平線以下,只是露“角宿”,所以稱“龍抬頭”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二十八宿

龍抬頭:每到仲春卯月之初(因曆法變動,將陰曆“二月二”稱為龍抬頭,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在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又叫: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這裡的“龍”是指二十八宿中東方蒼龍七宿星象。龍抬頭日處在卯月(農曆二月)驚蟄、春分之間,根據《律書》記載:“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卯代表萬物冒地而出,為生髮之大象,代表著生機茂發。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春耕由此開始。仲春而抬頭,仲夏而昇天,仲秋而潛淵。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古代春耕圖

那麼,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習俗呢?

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同時也是土地神的誕辰,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唐朝把二月初二作為“迎富貴”,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宋朝時期,根據《武林舊事》記載,南宋時,二月初二宮中有御宴活動“挑菜”。但是在唐宋時期,沒有將二月初二與“龍抬頭”放在一起聯繫起來。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富貴果子

到了元朝,根據《析津志》記載:“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時將二月初二與“龍抬頭”聯繫在一起。另外根據《燕京歲時記》記載“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麵。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當時婦女不能操做針線活,據說怕傷龍眼睛。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龍鬚麵

明清時期,明朝時期根據《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燻床炕,謂之燻蟲兒,謂引龍,衝、蟲不出也。”清朝根據《大興縣誌》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燻蟲。”有了“燻蟲”的活動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龍抬頭

“龍”是中國人的圖騰,是吉祥之物,皇帝自稱是真龍天子,我們是龍的傳人,古代中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剃龍頭”源於古代龍抬頭時節祭龍的習俗。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理髮圖片

“剃龍頭”指二月初二理髮,有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要剃頭。”大人理髮,辭舊迎新,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同時也希望能帶來好運;小孩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家長希望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有能力、有出息。但是不管是大人小孩,理髮讓自己煥然一新,在新的一年順利,辭舊,好運連連。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龍抬頭

關於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傳說。據說堯王的父親帝嚳(帝俊)有四個妃子:姜嫄(jiāng yuán)、簡狄(jiǎn dí)、慶都、常儀等。但是堯王的母親慶都一直沒兒子,後來去求神,一天夜裡,她夢見一條赤龍追隨,從此,就懷孕了。到了次年二月二,孩子降生了,起名叫放勳,就是後來的堯王。後世:金豆開花赤龍遂抬頭、二月初二堯王喜出世。

為什麼大家喜歡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現在明白了,是這樣的原因

堯劇照

雖然有傳說,或者習俗,但是,事實上,我們仲春之際,萬物復甦,繁茂,到處生機勃勃,我們人也一樣,要釋放出自己的勃勃生氣,朝氣,也需要散發出我們的氣息,修剪頭髮,去舊迎新,開始新的朝氣,以全新面貌迎接新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