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出軌、八字都能測了,手機距離測量萬物還有多遠?

睡眠、出轨、八字都能测了,手机距离测量万物还有多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智能相對論,作者 | 魏啟揚

十年前的手機還只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手提電話機”,接聽電話、收發短信是它們最主要的功能,稍微再擴充一點,可以用來當電話本記錄親朋好友們的電話號碼,或者當個計算器用用。

現在的手機已經遠遠超過了“手機”定義的範疇,能看視頻、能聽音樂、能玩遊戲,還能拍照。當然,手機更讓人驚奇的功能在於它不但可以測重量和長度,還能測睡眠和出軌。依託著各種類型的傳感器和不斷迭代的算法,手機似乎正在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測量儀”,讓人期待的是,現在的手機距離測量(檢測)萬物還有多遠?

衝擊腦洞的手機測量

馮小剛在周星馳電影《功夫》中客串了鱷魚幫老大一角,在殺掉了警察局局長後,即興發揮了“還有誰”這句臺詞,不想無心之舉竟成經典流傳,帶有臺詞字幕的電影截圖被網友們廣泛傳播,成為使用頻率很高的表情包之一。

回到手機測量(檢測)場景,“還有誰”的表情包非常適用,物體的物理數值能測,人體的健康數據能測,一些挑戰腦洞的新奇特也能測,可以說“一機在手,測量所有”。總結起來,手機測量可以劃為以下幾類。

1、實用工具類:稱重量、量長度、測溫度

秤、尺子和溫度計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但使用頻率又不會太高的工具,經常要用到這些工具時在家翻箱倒櫃找很久,現在手機將這些問題全部解決了。

iPhone手機有一款名為“Fancy AR 尺子”的APP,通過手機利用AR技術來測量物體的長度;Android系統也有類似軟件,可以通過手機攝像頭來測量高大的東西,其適用範圍遠遠超過了普通尺子的測量維度。

稱重方面,華為推出了一款利用壓力感應屏來稱重的軟件“趣味稱重APP”,只要將需要稱重的東西放在屏幕上,手機就能馬上稱出重量,當然“上秤”的物體不能太重,否則會將屏幕壓碎。此外,還有一款名為“寶寶稱”的APP更為強大,孕婦媽媽可以通過輸入相應的B超數據來計算當前胎兒的體重。

戶外品牌CAT則在去年的MWC推出過一款“熱成像”機型,該機的特別之處在於其內建的前視紅外熱獨立成像攝像頭,搭配其中的熱圖像傳感器能夠產生實時熱圖像,測量表面溫度,甚至還能在煙霧環境中使用,檢查輪胎的溫度。

2、生活百科類:測水質、測果蔬糖分,皮膚年齡

隨著人類對衛生安全和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懷疑自來水管中的水質是否達標,蔬菜水果是否洗淨,購入的食品、藥品是真是假等等,以前檢測這些數據都需要專業的儀器進行採樣分析,而現在用手機都能輕鬆搞定。

早在2014年,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的團隊就發明了一套基於智能手機的超低價水質監測解決方案,其結合了試紙比色分析、手機圖像分析和數據在線傳送和分析等功能。只需對目標水樣進行拍照,APP就能運用算法對水樣顏色的密度進行量化,並和汙染物濃度作關聯從而得出水質數據。

長虹甚至在2017年還發布過一款分子識別手機——長虹H2。手機搭載了一個小型化的分子光譜傳感器,用戶可以直接使用這款手機判斷分析果蔬糖分、水分等信息。此外,它還能對更多物體進行成分分析,比如藥品真偽、皮膚年齡、酒類品質等檢測。

3、醫療健康類:測心率、血壓和睡眠

智能手機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檢測應用最為普遍,除了運動步數的計算和檢測外,還能檢測心率、血壓等體徵數據,甚至連睡眠也能測。

中興的天機7 MAX就採用了活體指紋識別技術,利用其中的光學傳感器對人體的心率、血液等其他生物特徵進行驗證。蘋果應用商店中則有一款名為“X檢寶”的APP,該應用使用手機閃光燈的照射配合攝像頭來收集獲取用戶的心率狀況,同時還能用這種方法來測血壓、呼吸頻率、血氧,這款APP還表示,用戶心裡有沒有抑鬱也可檢測出來。

4、腦洞大開類:出軌、車況、運程都能測

智能手機基於自身傳感器和算法而開發出上述的測量、檢測功能外,還有很多腦洞大開的檢測應用。像iPhone內置的“定位服務”應用,可以將用戶去過的任何地方詳細記錄,並且還能自動分類,這項功能被網友們調侃為可以“檢測出軌”。

一款名為“友趣安駕”的APP可以通過手機麥克風和傳感器,利用聲音(聞)和振動(切)來檢測車況。用戶只需把手機放在擋把旁邊,3分鐘後就可以在APP中看到結果。

此外,隨著微信小程序等應用的普及,手機還能對壽命、性格、心理、智商、情商、星座、運勢、年齡等各種真實存在或者抽象虛擬的內容進行檢測。只要腦洞夠大,手機檢測的內容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啥都能測的手機是我們希望的模樣嗎?

科技的進步讓人類變得越來越“懶”,手機之所以在“測量萬物”的路上越走越遠,就是因為人類不想帶著各種各樣重重的儀器到處跑,希望只用手機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只是現在的手機測量(檢測)還存在三個問題,並不是我們希望的樣子。

1、測量檢測數據不準存在誤導

分析上文對手機檢測內容的歸類可以發現,除了腦洞大開類,大多數的檢測應用都是基於手機內置的傳感器加上算法開發而來,與專業的檢測工具相比,手機內置傳感器的數據採集精度有差距,再加上數據採集方式上的差異,手機檢測的最終結果與真實數據就會產生較大的誤差,這一點在醫療健康領域特別明顯。

以最為普遍的步數測量為例,不同的手機、不同的APP測量的步數永遠不會相同,其測量結果與真實數據也有誤差。美國心臟協會流行病學和生活方式預防年會(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Lifestyle 2016 Scientific Sessions)2016年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雜誌上公佈了一項研究,智能手機APP測血壓可能不明智。該項研究評估了85例成人使用速測血壓app(AuraLife)的結果,患者的高血壓被低估,低血壓被高估。APP的測量數據對用戶的健康狀況存在巨大的誤導。

此外,在一些不具象內容的檢測上,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從而無法形成通用的AI算法,這樣的結果就是檢測數據並不能反映被檢測內容的真實狀態,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測不準。這一點在睡眠檢測類應用上表現得最為明顯,由於睡眠模式的多樣性,深睡、潛睡、做夢等的判斷方式和標準在醫學界都未形成統一的標準,指望算法來描述睡眠狀態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2、測量結果有趣大於實用

在很多檢測應用中,檢測軟件只給出檢測數據,並不能給用戶很好的解決方案和指導意見,長久以往,用戶對檢測軟件就只能“呵呵”了。

在醫療健康領域,用戶明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心率不齊等問題,檢測軟件也能比較真實的反應用戶的健康狀態,可檢測軟件觸達用戶痛點的觸手到此戛然而止,除了出具幾份檢測報告外,這些應用無法告知用戶應該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幾個回合下來,檢測軟件在用戶的手機中逐漸趨於沉默,最後被用戶棄用刪除。

在一些腦洞大開類的應用中,測量(檢測)應用“只檢測不干預”的現象更為突出,這些應用更多作為社交工具而存在,朋友間互相算算運程、測測智商,用戶在朋友圈中對各自檢測結果互相調侃一番後,就沒有然後了。在用戶看來,這類應用檢測結果的趣味性遠遠大於它的實用性,應用的熱度就像一陣風,來得快,去的也快。

3、小心自己也被監測

使用手機測量(檢測)東西時無可避免要用到手機裡的各種傳感器,傳感器採集到的各類數據進入互聯網和雲端後,就涉及到用戶隱私安全的問題。

互聯網巨頭們就像商量好的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曝出用戶數據洩密事件,就連以注重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的蘋果都不能倖免。除了在“檢測出軌”和一些運動計步軟件中會記錄用戶位置信息以外,一些測量(檢測)聲音大小的軟件在不經意間還能將用戶說話的內容存儲下來,進行記錄和分析;使用到照相機功能的應用可能會讀取用戶相冊內的照片……

在這些測量(檢測)應用的“幫助”下,隱私被洩露的形式和渠道都被擴充了。一系列安全事件大大加深了用戶對自身隱私的憂慮,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用戶對手機測量(檢測)應用接受的程度。

阻礙手機“測量萬物”的兩座大山

我們親身經歷了手機從接聽電話的簡單功能到現在“無所不能”的進化過程,在更大屏幕、更多傳感器、更快網絡……的背後,實際上是人類對效率的追求。我們現在所討論的手機何時才能“測量萬物”,也是對手機體驗再上一個臺階的美好期許。在手機“測量萬物”之前,它還需翻越兩座大山。

首先,在提高測量(檢測)精度方面,手機要想能與專業測量(檢測)儀器(工具)一較高下,就要在傳感器和算法上實現統一。

根據不同手機定位和價格的不同,手機內置的各類傳感器的質量也就分出了三六九等。以照相機這個大家熟悉程度較高的傳感器為例,手機廠商出於對機型定價以及供應鏈掌握程度的考量,不同品牌使用的攝像頭都不一樣,這就造成了不同機型拍照所呈現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如果只用在記錄瞬間的拍照功能上,成像效果的差異尚能接受,但如果用在需要拍照進行測量(檢測)的應用中,色彩、色溫、像素等方面的差別都會對最終的測量(檢測)結果造成影響,從而形成誤差,如此手機測量(檢測)將永遠無法進入需要精確數據的應用場景,“測量萬物”將只是智能手機發展中的一個美麗夢想。

其次,手機測量(檢測)還需解決如何平衡手機計算資源的問題。

手機的計算資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有限的計算能力、有限的供電能力和有限的存儲能力。隨著手機性能的提高,一些複雜的測量(檢測)算法都會慢慢出現在手機測量(檢測)的應用中。由於智能手機是一個多功能的終端,測量(檢測)功能只能佔據小部分的CPU處理時間以保證其他主流功能如打電話、微信、拍照等正常工作。

從節能的角度看,不管手機的計算性能有多高,都不可以讓智能手機處於連續高速運算狀態,否則手機電池很快就耗盡。除此之外,智能手機上的存儲能力也有限,不足以運行復雜的測量(檢測)算法,如圖像處理和複雜的深度學習算法,這時就需要科學的分配手機的計算資源,在測量(檢測)應用和手機的基本功能中進行計算資源的平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