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探軼:《尚書.禹貢》“嶧陽孤桐”屬邳考(曹威)

古史探轶:《尚书.禹贡》“峄阳孤桐”属邳考(曹威)

《尚書·禹貢》篇中記載“海、岱及淮惟徐州”。文章中記述徐州物產豐富,其中有“嶧陽孤桐”這一特產。對於“嶧陽孤桐”到底產在何地,史書上記載莫衷一是。有的記載在下邳(今屬江蘇)的嶧陽山,有的記載為鄒縣(今屬山東)的嶧山。元代學者王充耘在其《讀書管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十二經部十二)中也認為“《禹貢篇》“嶧陽孤桐”一條,語不可解。”就目前史籍記載來看,認為“嶧陽”在下邳嶧陽山的記載相對較多,具體舉以下十例:

一、《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下邳,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為嶧陽。

二、《後漢書》卷一百一十一,志第二十一.郡國三:“下邳。本屬東海。有葛嶧山,本嶧陽山。”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在《後漢書注》中為“嶧陽山”作注為“山出名桐”。

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卷第九.山部.嶧:葛嶧山,在東海下邳。從山睪聲。《夏書》曰:“嶧陽孤桐”。

四、晉代郭璞的《爾雅註疏》卷七《釋地第九》中對“嶧”字註疏中記載:《禹貢》雲:“嶧陽孤桐。”《地理志》雲: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取此名也。

五、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卷二十五.泗水中記載“又東南過下邳縣西。泗水歷縣,逕葛嶧山東,即奚仲所遷邳嶧者也。”《水經注》卷四十“嶧陽山在下邳縣之西。”

六、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卷八:郭緣生《述徵記》雲:“嶧山在下邳西北,多生梧桐,則《禹貢》嶧陽下邳者是也。”

七、北宋李昉等編纂的《太平預覽》卷四十二.地部七.嶧山:《書禹貢》曰:嶧陽孤桐,泗濱浮磬。(鄭玄注曰:嶧山今在下邳西葛嶧山也。)

八、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卷第九.下邳縣:嶧陽山,在縣西六里。

九、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1-71卷)12:嶧陽山,在縣西六里。《禹貢》:“嶧陽孤桐。”《西征記》:“下邳城西五里有葛山,《禹貢》所謂嶧陽山也。”

十、清代學者胡渭在《禹貢錐指略例》記載,《漢書.地理志》相對於《尚書.禹貢》中山川名稱的變化中有“東海下邳葛嶧山,古文以為嶧陽”。

那麼對於“嶧陽孤桐”在山東鄒城嶧山的這種說法,史書上也有記載。如:

一、《史記正義》記載《括地誌》雲:“嶧山在兗州鄒縣南二十二里。《鄒山記》雲‘鄒山,古之嶧山,言絡繹相連屬也。今猶多桐樹’。” 按:今獨生桐,尚徵,一偏似琴瑟。

二、唐代封演撰《封氏聞見記》卷八中“嶧山”記載:《鄒山記》雲:“鄒山,蓋古之嶧山,始皇刻碑處,文字分畛,始皇乘羊車以上,其路猶存。”

三、唐代杜佑的《通典》卷第一百八十《州郡典》嶧山之陽,有特生之桐,可中琴瑟。嶧山,在今魯郡鄒縣也。

四、南宋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卷五《十道山川考》:嶧山,一名鄒山。在兗州鄒縣南二十二里。《禹貢》 “嶧陽孤桐”。

他還在其另一部著作《詩地理考》卷五中記載“《郡縣誌》:鳧山在兗州鄒縣東南三十八里。繹山,一名鄒山,在鄒縣南二十二里。《地理志》:繹山在魯國騶縣北。《禹貢》徐州繹陽孤桐,謂繹山之陽。”

五、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二《南直四》:葛嶧山(邳)州西北六里。古文以為即《禹貢》之嶧山,似誤。

那麼對於《史記正義》裡《括地誌》的記載及《封氏聞見記》裡《鄒山記》的記載,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裡對“嶧”字有明確說明:今在江蘇省淮安府邳州西北六里,非山東兗州府鄒縣東南二十五里之嶧山也。

他同時對“嶧”與“繹”的區別做了明確說明:“魯頌:有鳧繹。傳曰:繹,繹山也。左傳:邾文公十遷於繹。杜雲:繹,邾邑。魯國鄒縣北有釋山。哀七年,邾眾於嶧。杜雲:繹,邾山也。史記:秦始皇上鄒嶧山,刻石頌功德。地理志:魯國騶縣,嶧山在北,此山字作繹。從糹不從山,與東海葛嶧山字從山不同,史記作鄒嶧,漢志作嶧山,乃訛字也。”

對於唐代杜佑《通典》和清代顧祖禹的記載,清末楊守敬、熊會貞在《水經注疏》卷二十五《泗水、沂水、洙水》中記載“趙雲:按《漢志》,東海郡下邳縣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為嶧陽。守敬按:《說文》,葛嶧山在下邳,引《夏書》嶧陽孤桐。《續漢志》下邳,葛嶧山本嶧陽山,與班同。乃《通典》謂《禹貢》嶧山在鄒縣西。《方輿紀要》以古文為誤,失之。《隋志》,下邳有嶧山。《元和志》,嶧陽山在縣西六里。在今邳州南八十里,俗名距山”。

對於南宋王應麟的《通鑑地理通釋》及《詩地理考》的記載,除了見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裡對“嶧”的解釋外,《清一統志》也記載 “禹貢孔疏以嶧陽為葛嶧,蔡傳因之,其說本後漢書注,考宋儒以前,未有以鄒嶧為嶧陽者,獨王應麟詩傳有是說,或非無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嶧陽孤桐”中從山字旁的“嶧”專指嶧陽山,或稱葛嶧山、嶧山、距山,在今江蘇邳州西。

2.從糹字旁的“繹山”在今山東鄒縣。無論是《詩經·魯頌·閟宮》“保有鳧繹”中的“繹山”;《左傳·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遷於繹”中的“繹山”;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中的“鄒嶧山”;《鄒山記》中的“嶧山”,其實不過都是“繹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