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3代皇帝-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或稱

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代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

明太祖皇四子,安徽鳳陽人,生於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難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戰爭,最終勝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侄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明朝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併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後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

明朝第3代皇帝-明成祖

元順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歲,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皆早於朱元璋去世,故朱元璋於洪武三十一年閒五月駕崩後,四子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為了提防燕王造反,於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裝病,使建文帝把作為人質的朱棣三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回燕國;之後由於屬下被朝廷處死,遂裝瘋。由於王府長史葛誠告知朝廷,裝瘋被發覺。

時燕王遣使入金陵奏事,使者被齊泰等審訊,被迫供出燕王的異狀,於是朝廷下密旨,令張昺、謝貴逮捕燕王府的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張信經過考慮,將此事告知朱棣。於是朱棣和僧人姚道衍等進行舉兵的謀劃,令張玉、朱能將八百勇士帶入府中潛伏,以待變故。

張昺、謝貴得到皇帝密詔後,七月初四帶兵包圍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請二人進府查驗。二人進府後,朱棣派出府內勇士將其擒獲,並連同府內叛變的葛誠、盧振一同誅殺。當日夜裡,朱棣攻下北平九門,遂控制北平城。

燕王朱棣起兵,援引《皇明祖訓》,號稱清君側,指惠帝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為奸臣(謀害皇室親族),需要剷除,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意為“平定災難”),並上書於惠帝朱允炆。

燕軍控制北平後,七月初六,通州主動歸附;七月初八,攻破薊州,遵化、密雲歸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關;七月十六,攻破懷來,擒殺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盧龍縣,屬秦皇島市)歸附。七月二十七,為防止大寧軍隊從松亭關偷襲北平,用反間計使松亭關內訌,守將卜萬下獄。至此,北平周圍全部掃清。燕軍兵力增至數萬。

燕軍攻破懷來後,由於領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離封地宣府(今屬張家口,距北京約150公里,距懷來約60公里),奔京師。八月,齊泰等顧慮遼王、寧王幫助燕王,建議召還京師;遼王從海路返京,而寧王不從,遂削寧王護衛。宋忠失敗後,部將陳質退守大同。代王本欲起兵呼應朱棣,被陳質所控制,未果。

七月,朱棣反書到京,朱允炆削朱棣屬籍,廢為庶人。決定起兵討燕[。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置平燕布政使司。

耿炳文率軍在八月十三日到達真定,並分兵於河間、鄚州(河北任丘北約30裡)、雄縣,為犄角之勢。在經過觀察後,八月十五日,燕軍趁中秋夜敵軍不備,偷襲雄縣;成功後又利用伏擊擊敗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編剩餘的部隊。八月二十四日,燕軍到達無極縣。從樵夫和中央軍被俘士兵處得知敵情,於是燕軍發動決戰。

二十五日,燕軍趁耿炳文送使臣出城時偷襲中央軍,炳文逃回城中後,怒而迎戰。在燕軍主力與耿炳文軍相持時,朱棣親自率軍襲擊其側翼,耿炳文大敗潰逃,中央軍投降三千多人。中央軍狼狽逃回城中,城池差點失守。部將李堅、甯忠、顧成等被俘;士兵被殺、被俘數萬人(後放還)。耿炳文率殘部不到十萬人在真定堅守不出,燕軍攻城三天不克。八月二十九日,燕軍返回北平。顧成降燕之後,留在北平協助燕世子朱高熾守城。

耿炳文戰敗,朱允炆開始擔憂戰事,考慮換將。黃子澄說曹國公李景隆是名將李文忠之子,建議他接任;齊泰反對,但惠帝不聽。八月三十日,拜李景隆為大將軍,誓師出征,並召回耿炳文。李景隆以德州為大本營,調集各路兵馬包括耿炳文敗兵,增兵至五十萬人,九月十一日進至河間。

朱棣聽說朝廷以五十萬傾國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過望,說:“李景隆不會用兵,給他五十萬大軍,根本是自取滅亡。趙括之失必然重演,我軍必勝。”

(1402年7月13日),燕軍抵金陵。徐增壽作內應,事敗,被朱允炆親自誅殺於左順門。守衛金川門(位於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見朱棣麾蓋,開門迎降。

燕軍進南京,朱允炆見事不可為,遂在皇宮放火。馬皇后死於大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終;此後其下落成為謎團。朱棣入城。

朱棣進入南京,出榜安民,成為了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進城之時,翰林院編修楊榮迎於馬首,說:“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一語點醒朱棣。次日(建文四年六月十四日)起,諸王及文武群臣多次上表勸進,朱棣不允。

數日後(七月十七日),朱棣謁明孝陵,並於當日登基即位,改元永樂,是為明成祖。明成祖重建奉天殿(舊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璽。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封王妃徐氏為皇后。

朱棣登基稱帝后,對靖難功臣進行了封賞。封王兩人,為:朱能(東平武烈王);張玉(河間忠武王)。

封公二十二人,為:丘福(淇國公);徐增壽(定國公);陳亨(涇國公);郭亮(興國公);李彬(茂國公);李遠(莒國公);柳升(融國公);徐忠(蔡國公);袁容(沂國公);鄭亨(漳國公);姚廣孝(榮國公);張信(鄖國公);王聰(漳國公);顧成(夏國公);張武(潞國公);陳珪(靖國公);薛祿(鄞國公);王真(寧國公);吳允誠(涼國公);李讓(景國公);孟善(滕國公);張輔(英國公)。

封侯十五人,為:陳瑄(平江侯);何福(寧遠侯)李濬(襄城侯);孫巖(應成侯);房寬(思恩侯);王友(清遠侯);王忠(靖安侯);劉榮(廣寧侯);火真(同安侯);王寧(永春侯);宋晟(西寧侯);郭義(安陽侯);譚淵(崇安侯);柳升(安遠侯);薛綬。

封伯十八人,為:陳賢(榮昌伯);陳旭(雲陽伯);劉才(廣恩伯);張興(安鄉伯);房勝(富昌伯);徐理(武康伯);徐祥(興安伯);金玉(會安伯);高士文(建平伯);陳志(遂安伯);唐雲(新昌伯);茹瑺(忠誠伯);王佐(順昌伯);許誠(永新伯);薛斌(永順伯);薛貴(安順伯);趙彝(忻城伯);朱榮(武進伯)。

明成祖登基後不承認建文年號,七月初一(一說六月十八日),將建文元、二、三、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樂元年。凡建文年間貶斥的官員,一律恢復職務(如靖難初期因離間被貶的江陰侯吳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間的各項改革一律取消[146];建文年間制定的各項法律規定,凡與太祖相悖的,一律廢除。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規定也被廢除,如建文二年下令減輕洪武年間浙西一帶的極重的田賦,至此又變重。

明成祖為填補太祖廢除丞相後導致六部之首的空缺,但又希望強化皇權,他設立內閣,內閣大學士計有解縉、黃淮、胡廣、楊榮、金幼孜、楊士奇、胡儼。明成祖時期湧現許多著名大臣,包括蹇義、鬱新、劉觀、鄭賜、宋禮、金純、夏原吉、呂震、金忠、沐春、沐晟、沐昂。

明成祖任用酷吏強化自己的統治,著名的包括陳瑛和紀綱。

明成祖時期的著名太監包括:鄭和:三寶太監七下西洋;王景弘:鄭和的副手;侯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亦失哈:鞏固北方邊防,晚年研究改造武器,如改造步槍(裝槍頭-為安裝刺刀的先驅);王彥:原名王狗兒,尚寶監太監;昌盛:神宮監太監,貴州人。歷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率領北征大軍班師返京。七月十五日,明成祖病重。十六日,行至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昏迷不醒。十八日,明成祖朱棣崩逝於榆木川(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享壽六十四歲,在位二十二年。遺詔傳位皇太子。大學士楊榮、太監馬去等秘不發喪,暗中派御馬監少監海壽秘密回京,“奉遺命,馳訃皇太子”[232]。太子朱高熾立即派皇太孫前往虎帳。八月十一日,皇太孫到達軍營後,始發佈帝崩消息。太子朱高熾即位,宣佈次年改元洪熙,是為明仁宗。明成祖駕崩後,殉葬的有30餘位宮女,其中包括成祖的16位嬪妃[233]

明成祖駕崩後,諡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十二月十九日,明成祖與仁孝文皇后徐氏合葬於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改諡明成祖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