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到底該不該退出中學課本?

一滴水135929717


對於魯迅先生的作品到底應不應該退出中學課本,大家發表了很多看法,我來說下我的觀點。

我認為魯迅先生的作品不但不應該退出中學課本,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適當增加一些他的作品,原因有以下兩點。

1、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文學造詣深厚,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先生作為文學家,在眾多領域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他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文學史研究美術理論推廣等等,他創作了大量形式多樣的文學作品,如雜文、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以及學術翻譯作品等,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華蓋集》、《中國小說史略》等等。

魯迅先生的這些文學作品和文學普及和推廣作用,對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正是因為魯迅先生在文學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魯迅先生的作品不應該退出中學課本。

2、魯迅先生是革命家和思想家,是時代的鬥士,他敢於向舊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現狀宣戰。

魯迅先生的一生都在追求民主,從新文化運動開始他就主動向舊的封建文化宣戰,與壓迫勞苦大眾的社會制度作鬥爭。在發生“女師大學潮”後他寫了大量文章,與迫害學生的軍閥勢力進行論戰,顯示出中國人文的骨氣。另外魯迅先生對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深惡痛絕,寫下了大量文章對其進行抨擊。他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多次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對無產階級文藝的殘害。

毛主席盛讚魯迅先生:“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正是因為魯迅先生與舊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現狀的抗爭,我國現代文學和思想才有了發展的空間,魯迅先生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之魂,他的革命精神和思想光輝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中國人,他的鬥爭精神不會落伍,應該被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從這方面來說,魯迅先生的作品也不應該退出中學課本。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同時希望藉此機會結交更多的朋友,謝謝!


三腳貓學功夫


從中小學生的角度看,肯定希望把魯迅什麼的文章都刪掉,因為確實讀不懂。就算老師一句一句的解釋也很難理解到位。

而且還要背誦我記得…還有他們寫的一些錯字叫做通假字,我們寫的就叫錯別字,小時候還hin不開心過…

不過這些文章好像才是語文課本里的重點,其他文章就老師帶領讀一下,背一下生字詞就行了,魯迅的文章老師會用一週或者兩週時間一句一句的翻譯解釋,雖然這種強行灌輸思想的閱讀理解方式很中國,但是好像沒別的更合適的方法了。

不知道讀這些對以後有沒有什麼好處,但是一定沒有壞處吧……學著這個文章的孩子大部分都健康的長大了,不學這個難道要去學韓寒郭敬明的文章嘛…


YUAN_滾滾


那些故意將魯迅先生的文章、小說從中學課本內抹除的人,很明顯,是居心不良、圖謀不軌,必有見不得人的地方,它們其實是欲蓋彌彰、掩耳盜鈴,全是一些無恥之徒、跳樑小醜。

魯迅先生的文章,戳到了這些人的痛處,而魯迅先生所批判的正是這幾類人:偽君子、奴才小人、流氓無賴、文痞文渣、腐儒…(近幾年,又竄出來一群磚家叫獸)

我們心中都明白:魯迅先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敢愛敢恨的大作家、大文豪,他充滿正義感,為人善良、正直、風趣,他針砭時弊,嫉惡如仇,敢於抨擊黑暗、揭露真相,極富有同情心與責任心。但就是這樣的一位胸懷坦蕩、光明磊落的文壇巨匠,卻成了那夥人渣敗類們所攻擊的對象。

它們幹了壞事、醜事,想瞞天過海、繼續在人前裝模做樣,但卻被魯迅先生在文中給罵了個狗血淋頭。這些人渣,竟然都學起了嶽不群、江別鶴(金庸武俠與古龍武俠中,所描寫的兩個偽君子),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背地裡,淨幹一些男盜女娼的勾當,或賣友求榮、忘恩負義,或兩面三刀、陰險毒辣。

偽君子、小人們,嫉恨魯迅,想方設法的誣衊逝去的魯迅先生。它們,十分僥倖於魯迅已辭世,如若不然,魯迅存活於當下,必要撕開它們的人皮面具,使它們露出豺狗的相貌來。在它們眼中,魯迅雖故去,但魯迅的小說文章,依然是它們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何?因為,書中所斥罵的卑劣無恥之徒,正是如今這夥人渣。

它們難以安穩入睡,始終有塊心病,生怕有一天醜行敗露、公佈於眾,那豈不就名聲全毀了嗎?更不想失去今天的權力、金錢與地位。於是,鋌而走險,想盡陰謀詭計,散佈謠言,惡意中傷魯迅,大肆誹謗謾罵魯迅,必須要除去令它們心中不安的文章、小說。因為,它們想留一塊遮羞布。

魯迅先生,阻擋了這夥偽君子、流氓小人的升官發財之路,尤其是他的文章,太有戰鬥力、社會影響力,更讓這夥敗類無地自容、面紅耳赤。所以,不管如何,人渣敗類們,一定要抹除魯迅先生的文章與小說。這樣,才能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以後再幹卑鄙齷齪的事,就不會臉紅了,也不會惶恐不安了,為什麼呢?因為,看不到魯迅文章,就沒有人能斥責它們了;沒有了顧忌,將來幹一些下流勾當,又有什麼懼怕呢。

偽君子、流氓小人、文痞文渣、磚家叫獸們,勾結在一起,算計著如何來抹黑魯迅、誣衊魯迅,它們想給魯迅製造一些罪狀與惡名。這好比漢奸狗賊秦檜給民族英雄岳飛,整“莫須有”的罪名。故而,有魯迅文章存留一天,它們便一天也不安寧、不踏實。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巨匠、革命先驅、思想巨人,是偉大的民族脊樑,是堅定的、熱忱的愛國者。但是總有一群敗類小丑,去惡意攻擊他、辱罵他。這真是一種莫大的民族悲哀,更是家國之不幸!大肆刪除魯迅文章,無異於自毀長城、錯殺英雄,這對中國後世、青年一代,是嚴重的損害與誤導!!

敬畏魯迅,學習魯迅, 深切懷念魯迅先生……

讀魯迅文章,感悟人生,洗濯心靈,養浩然正氣,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做一個敢說真話的正直的人。

魯迅先生的文章,是正能量,是一股嫉惡如仇、摧枯拉朽的精神力量!!!











湛雲居士朱曉風


我本人是高中語文老師,對於我來說,語文課本當然是很熟悉的,現在初中、高中的語文課本,魯迅的作品砍掉不少篇目,但是還保留了一些中學生容易接受的名篇。例如,初中語文教材刪除了《風箏》,保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而在高中課本里,刪去《阿Q正傳》《藥》《為了忘卻的記念》等,仍然保留《記念劉和珍君》《祝福》《拿來主義》等。那麼為什麼讓魯迅先生的作品大部分從中學語文課本上退出呢?下面我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魯迅是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們不可否認他是一位文學巨匠,但是魯迅先生的文章為什麼漸漸退出了中學課本呢?

因為魯迅的作品要不諷刺現實,要不充滿火藥味,這個與魯迅先生所處的歷史背景有關。在舊中國那個年代,是一個充滿黑暗和腐朽的舊社會,而魯迅的文章曾經激起過多少有志青年熱血沸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社會浪潮中去。魯迅的作品也是那個特定的中國歷史時期的產物,如果過多的放到現在的中學語文課本上顯然是過時了。

我們今天的社會,老百姓衣食無憂,廣大人民正享受繁榮昌盛的幸福生活,而且還是需要的是社會和諧,在這種背景下,魯迅的許多文章放在中學語文課本上,顯然已經不適事宜了。

特別是現在的中學生多數還處在思想不成熟時期,看多了魯迅文章容易造成誤導,因此,將魯迅先生大部分作品從中學課文砍掉也是理所當然的。


安慶雜談


我覺得應該退出中學課本。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阿Q正傳和孔乙己這兩篇課文。我們學習故事中的人物,最終是讓我們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正義感的人。學阿Q學到最後會變成一個無賴。


<strong>

但,阿Q正傳中的阿Q是一個地痞小流氓,欺軟怕硬,外加無賴臭皮囊。阿Q是生活中的笑料。人如果沒骨氣想當笑料,是可以學習阿Q.阿Q的精神勝利法“兒子打老子”是無賴臭皮囊的延伸。知道打不過人家,還去招惹別人,捱了揍就是“兒子打老子”。馬上把挨的揍忘了。這就是,標準的臭皮囊。

如果學習彭德懷“寧死不吃嗟來之食”,這是有骨氣的人。對待黑暗,邪惡勢力永不屈服,永不低頭。

而阿Q不是,只要自己能混好,幹什麼都可以。

<strong>

學習雷鋒是講究幫助人。不欺負人。雷鋒有一句話: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這句話體現了愛憎分明。

說阿Q是地痞小流氓,看一下阿Q調戲小尼姑。小尼姑並沒有招惹他。這是欺軟的表現。正直的人不會這麼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72, "thumb_url": "cb8b000355284a51e354\

校外老師


如果魯迅先生真的從教科書上退了下來,那將是中華民族的悲哀!因為它還沒到退休的年齡,他的精神永不過時。

大家知道,魯迅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的精神是近代文學史上的一面旗幟。他不畏強暴,敢於直言,他謳歌光明,抨擊黑暗,為了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而吶喊。特別是他的雜文象投槍,象匕首,直剌要害。他剛正不阿的正氣,實亊求是的精神永遠不可磨滅。

魯迅先生是否退出教科書這一議題,也許不是空穴來風。即然有這個議論,有些人就會有這種企圖。我是魯迅文學的鐵桿粉絲,我堅決反對讓魯迅文學下架的危險想法。當年,本人就是菾名魯迅,才參加中國魯迅文學院學習的。我崇拜魯迅,因為他代表了真正的文人氣質和中國精神。比起那些只會阿謅奉承,卑躬屈膝的奴隸文人,魯迅精神更加可貴。

願魯迅精神永世長存!那些圖謀不軌的人們見鬼吧。我們堅決捍衛魯迅精神,他才是真正的民族之魂!


老張9844


對於魯迅我有極深極切的情愫,在中國歷史上我覺得最偉大的兩個人:一個是孔子,他開啟了中華文化之根基,另一個是魯迅,鞭撻了國人愚昧的奴性劣根性,喚醒了國人的公民意識,是個不擇不扣的大思想家。讀其文,想見其人,即使在今天,他的作品都似有遠見,抨擊了當今中國很多醜陋的現象。

最讓我痛心疾首的兩件事,第一件,有一個綜藝節目,魯迅的後人說他們看不懂魯迅的作品,也不明白文章的意思,當時我肺都氣炸了,恨不得想跑進電視去抽他們兩巴掌,替魯迅教訓這般不肖之子孫。

另一件,就是這件,將魯迅的文章排除在課本之外,我思考了很久,覺得這根本沒道理啊,不知是哪個人才提出這個荒誕不經的提案?他有何德何能出此大言?不選魯迅之文,難道選胡蘭成郭沫若這些宵小之輩的文章?真是可笑復可恨之極。

我在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在同學那裡借了一部《魯迅全集》當我懷著敬畏之心打開第一頁,我就被深深地被魯迅的文章吸引了,幾乎是一字一句地讀,讀到情深之處,我不禁全身顫抖,不覺手之舞之,大呼過癮。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通宵達旦,樂此不疲,為防別人打擾,我在門上大書:閉關修煉,閒人勿擾。

當時我是何等痴狂,魯迅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光芒萬丈,無人可比。我用了一個暑假的時間把《魯迅全集》看完,覺得自己內心豁然開朗,大徹大悟。上高中第一個學期,見學校文學社招社員,我前往應聘。面試我的是一個社長跟副社長,他們問我喜歡哪個作家?我說,魯迅。他們問我最喜歡魯迅哪篇文章?我於是滔滔不絕地跟他們講魯迅的小說,講魯迅雜文的思想歷程,講魯迅的春秋筆法,講著講著,他們啞口無言以對,因為他們自己只讀過魯迅的《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課文,對魯迅的其他文章知之甚少,對我刮目相看,立即錄取了我。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儘管我在生活中歷經磨難,但每次在我挺不住的時候,我都感覺心中的魯迅在不斷地激勵我,他的許多哲言一直鼓勵我負重前行。我覺得中國不能丟棄魯迅精神,沒有這種精神,中國社會就會出現很多奇葩的現象。最後我想跟那些反對魯迅文章入選課本提議的人說,這句話也是魯迅對他們說的:“

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瀟湘筆客


魯迅(周樹人)文章的最大缺點和錯誤是醜化中國人,從現代社會的發展觀點來看,無論哪一個民族或者是種族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思維模式紛繁複雜,人種的結構和特點是人類演化的結果,是基因遺傳和突變的長期產物。人種有進化的先後,不是一步到位的。從魯迅文章的結構和文法來看,其寫法大多數帶有東洋日本文學的習氣和筆法,把古時中國人醜化的一無是處,描述的露骨三分,但是中國絕大多數人並非如此,而是時尚活潑歡快,有的多愁善解人意,有的心懷大志猶國猶民,有的刻苦忘我努力專研,有的不苟言談,有的媚外屈上,總而言之,中國🇨🇳各族人民都有奮發向上,追求自由進步之風尚。然而,在魯迅周樹人身上看到的不是這番景象,而是愚昧無知落後,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所謂"癟三"形象,對梁實秋等人卻恨心入骨,刻畫入木三分。無論從其小說或者時評散文來看,其文章的最大錯誤在於描述別人錯誤,語言刻薄,含有江浙方言,卻從頭到末不能指出改變或者提出具體的方法和途徑。這在現代文章結構和文法來看,是不全面的,有十分嚴重的文章結構缺陷。看看當年東洋日本的文章結構也是如此的,魯迅遊學過東洋,接受東洋文化的習法,其文章大都帶有東洋日本文章的慣性思維。所以以前中小學生課本里太多魯迅文章,或許是時代的烙印或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快餐式的引入。但是一旦讀多了魯迅文章,人的思維模式就有僵化,甚至會有導致精神病患者。而且讀了其文章不罵人也得學著罵人,語言很刻薄,對於尚處於思想活躍和思維尚未成熟,思想尚缺乏分辨能力的中小學生來説,是一個十分嚴重的人格缺陷問題。如果我們都讀了李白的詩,人民的視野就會回顧到祖國的美麗江山與人文融合為一體,而不是過分地醜化中國人,對比兩者咱們發現,這是時代不同,思維模式的天壤之別。魯迅文章結構不完整,語言江浙方言嚴重,東洋日式文化嚴重,醜化中國🇨🇳人露骨三分。總而言之,中小學生課本應儘量減少魯迅周樹人的文章,多增加一些優秀古文和當代其它人的優秀文章和寫法範文勢在必行,這對於中國未來一代的教育改革開放,均是有意義的,對未來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將有大有益處。


李楠152425956


我認為魯迅是不應該退出中學課本的,因為魯迅是上世紀最瞭解中國人的兩個中國人之一,另一個是偉人主席,魯迅拿起了筆,主席拿起了槍。魯迅是現代文學坐第一把交椅的,他是文學巨匠。


一、魯還是現代文學之父。他的《狂人日記》是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他的《孔乙己》《阿Q正傳》《社戲》《藥》《祝福》等小說堪稱精品,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還是寫作手法的嫻熟,語言的犀利老辣、風趣幽默均可圈可點;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堪稱經典,《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成了幾代人永恆的記憶,不僅得到了胡適這個謙和儒雅的大家首肯,連與魯迅斷交的二弟、散文大家周作人也讚歎不已,推薦選入民國課本;他的雜文筆法犀利,“嘻笑怒罵,皆成文章"。

二、魯迅是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魯迅是新文化的旗手。

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三頂帽子魯迅佩得起,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也當之無愧。

客觀地說: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是當之無愧的,他的靈魂也是高尚的,魯迅死時享盡哀榮,萬民弔唁,即是先生偉大人格和崇高威望的鐵證。

民間神化他,是吹鼓手、轎伕的責任,與先生無關。先生從未說自己是隻一個斑點也沒有的波斯貓,相反他在用筆做手術刀剖析國民靈魂的同時,也在反思反省自己人性的缺點,如《一件小事》儘管是小說,但原型指向自己…


三、他的雜文極具戰鬥性,先生有一股韌的戰鬥精神,和民族的陰暗面、醜陋處不懈戰鬥,他始終認為:唯有知恥,才是上進的車輪,這在任何時期都不應過時。

先生在文壇豎敵很多,但沒有一個是私仇!先生並不只是“橫眉冷對千夫指",還“俯首甘為孺子牛",關心著勞苦大眾,尤其關心著他寄以厚望的青年人(尤以文學青年為最),他始終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魯迅先生的精髓是“韌的戰鬥精神”,永不過時!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魂!魯迅可以走下神壇,但魯迅作品魯迅精神決不應該走下講壇!


蒼茫大地顧煒斌


魯迅的文章過於晦澀,牢騷抱怨多於建議,譏諷嘲笑多於建設性理念,心態意念決定格局大小!發牢騷誰都會,他的文章我們現在大多數人讀來仍然容易不清不楚,更何況當時讀書很少的普羅大眾?正面面對現實簡單易懂的語言喚醒民眾更為便捷,但當時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膽量去做,這才是真正的主因!普通民眾不是天生的麻木不仁,光是嘲諷、可憐是不解決問題的,時政也不會因為你的幾句譏諷就大為改觀!當時中國的現狀幸虧有老毛他們立場堅決、旗幟鮮明、處事果斷的革命者才讓中國走到今天的局面!如何讓學生在未來的發展大潮中,更有開創性更為正能量的東西非常重要,遇到困難不是去批判而是如何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更為值得推崇!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什麼樣的心態決定國家的未來!所以我個人認為,魯迅的精神已不適應時代的需求,算得上文學大家,但文學巨匠就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