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電商慘敗,王衛為何還如此執著?

最近,多家媒體報道了順豐旗下生鮮超市"順豐優選"在上海、武漢、青島、成都等地的線下門店大批關閉的消息。據稱,順豐將退出華東、西南市場,只保留北京、華南市場。

順豐優選回應稱,對部分線下門店的經營區域進行了調整,旨在集中資源聚焦重點城市——實際上承認了在全國範圍內收縮戰線。這撥"關店潮"是順豐佈局電商近十年來的又一次重大挫敗。

順豐電商慘敗,王衛為何還如此執著?

順豐在2010年就已經進入了電商產業,當時國內的第一批電商平臺都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當年阿里的雙十一購物節才剛剛興起,全天的成交額都不及2018年1分鐘的交易額。京東還是一個以3C為主的電商平臺,物流建設也才剛剛起步。當下正紅的拼多多、小紅書等新式電商平臺都還沒有誕生。因此順豐電商起步的時間一點都不晚。或者說,這九年多時間裡,順豐至少有多次可以成功的機會。但順豐一次都沒有抓住。

順豐電商慘敗,王衛為何還如此執著?

2010年首次推出"順豐e商圈"在電商行業試水,但沒過多久因為人員問題隨後夭折。2011年在深圳開"順豐連鎖便利店",但這好像並沒有滿足對加入電商領域的胃口。2012年開辦了高檔品牌"順豐優選"作為生鮮電商平臺。2014年開設線下便利店"嘿店",次年改名為"順豐家",同年還創辦了"順豐海淘",在次年2016年9月"順豐家"再次改名,並併入"順豐優選"開啟線下實體店,現在"順豐海淘"也更名為"豐趣海淘"。在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改名的背後是"順豐優選"多達7名CEO的變動。

順豐電商慘敗,王衛為何還如此執著?

順豐為什麼總是以失敗收場呢?首先從流量上來看,順豐靠的是物流起家,按理說在服務方面並不是大問題,但是像阿里巴巴和拼多多、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作為零售行業的一種線上購物模式,講究的是忠實用戶和流量。

順豐電商慘敗,王衛為何還如此執著?

電商是零售,本質是要洞察用戶需求,做好供應鏈管理,挖掘新的趨勢等等。例如,拼多多創始人黃錚是工程師出身,更不懂電商,但是他懂零售,有段永平這個線下零售渠道之王做指點。他挖掘了三四五線城市的低價需求,並就渠道縱深下去,最後搶佔了市場。

王衛一直想做"自己的王",在上市之前,從未對外公開過融資,也曾說堅持不上市。順豐是完成靠著提升服務,做品牌,才發展到了今日的快遞巨無霸。不過,在阿里的全線圍攻下,順豐還能安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