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宏觀貨幣系列深度報告一

文 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 伍超明 胡文豔 李沫

投資要點


>> 2019年2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0%,增速較去年底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0%,增速比去年底提高0.5個百分點。M1與M2增速的剪刀差,由1月的-8.0%收窄至2月的-6.0%,但總體仍延續2018年初以來的擴大趨勢。M1和M2增速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其走勢特徵反映了實體經濟和金融層面的哪些變化;未來一個時期內M1和M2增速將如何變化,是否進入拐點轉變期;今年前兩個月貨幣數據中,票據融資顯著增加,是否有套利因素的影響,本報告對此做出一些嘗試性探討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 我們首先採用結構分析法層層剖析M2和M1結構,分析是什麼組成部分導致M2增速企穩,M1增速下降。結果表明,個人存款(包括住戶活期、定期及其他存款存款)在M2餘額中佔比超過40%,2018年以來個人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增速的大幅提高,是M2增速企穩的主要原因;而2016年以來單位活期存款(包括機關團體和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增速的下降,是M1增速降低的直接原因。

>> 個人存款增速提高是M2企穩的主因,但個人存款增速為什麼會提高,其背後反映了實體經濟和金融層面的哪些變化?我們認為主要與居民或住戶部門的資產配置行為和房地產市場有關。具體原因有兩個:一個是2018年以來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居民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降低,居民投資於理財產品的動機下降,導致住戶部門活期存款增速提高;二是受房地產限制性政策影響,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下降,導致房地產市場對居民財富的虹吸效應減弱,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速降低,定期存款增速反彈提高,助力M2增速企穩,但同時導致M1增速下降。

>> M1增速下降的原因有三:一是基本面因素,2017年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持續下降,企業盈利能力降低,經營性現金流狀況變差,加上房地產市場虹吸效應減弱,銷售面積增速降低,企業活期存款增速下降,在貨幣層面表現為M1增速的降低。二是套利因素,實體企業投資意願不強,進行短期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套利,信貸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轉變成現金或活期存款;金融機構資金入虛短期套利,導致前兩個月尤其是1月投資於資管計劃和理財產品的股權及其他投資額大幅攀升。

三是結構性因素,實體經濟結構由房地產、基建、汽車等重資產行業向消費、服務等輕資產行業轉型升級,導致企業持有的現金和活期存款增速下降。

>> 展望未來未來一個時期,我們認為M2和M1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 有利於M2增速企穩回升的因素增多,預計M2增速將大概率企穩回升。

一是預計個人存款增速不會大幅下降。在居民個人存款中,定期存款是主體,佔比超過60%。定期存款變化與居民房地產投資行為關係密切,只要當前房地產政策保持穩定性和延續性,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不要大幅提高,定期存款增速就不會快速下降。

二是預計未來市場利率仍有下降空間,尤其是3月份美聯儲FOMC會議釋放2019年不會加息、9月末正式結束縮表,中國利率和匯率政策的外部約束明顯緩解,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增強,在平衡內外部均衡時,有更大的政策空間實現國內經濟目標,也打開降息空間,為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降低實際利率水平”提供了一種政策選項。利率的降低,有利於提高金融機構配置債券的積極性,同時金融機構短期套利動機在嚴監管下也將收斂,更多資金將用於配置債券,即債券投資將維持較高增長,推高M2增速。

三是資管新規對金融機構股權及其他投資的影響,已過大幅收縮期。未來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和持有資管計劃、理財產品的投資行為,將在資管新規的規制下,將趨於合規和穩定。2018年三季度以來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資產和負債增速見底企穩,也證實了上述判斷。

四是剔除春節因素對M2的影響後,我們發現M2增速在2018年11月達到低點7.9%後,連續3個月回升至2月的8.2%。

>> 預計M1增速將大概率見底回升

一是雖然2019年PPI仍將延續下降趨勢,但大幅下降期已過,預計全年增長0.1%左右,與今年前兩月PPI增速基本一致。因此,預計企業利潤增速大幅下降的概率不大,將進入趨緩企穩階段,企業現金流也將逐步趨於改善。

二是今年政策刺激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不能忽視。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要“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這種外部定向貨幣政策衝擊,將使企業貸款增加,進入實體經濟後形成現金和活期存款,有利於M1增速的提高。

三是套利交易將在強監管下趨緩或結束,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的信貸資金,將更多地進入實體經濟,轉化成企業活期存款,推高M1增速。

四是剔除春節因素對M1的影響後,我們發現M1增速在1月見底,2月開始回升。為確認這種回升是短暫偶然的,還是拐點的出現,我們用季度移動平均法平滑掉春節因素的影響,結果顯示M1見底於1月,2月出現回升。因此,預計M1增速見底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正文

2019年1-2月份的信貸數據顯示,前兩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達到5.34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4.33萬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其中1月份各項指標增加較多,2月份季節性回落。前兩個月貸款的增加,2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0%,增速較去年底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0%,增速比去年底提高0.5個百分點。M1與M2增速的剪刀差,由1月的-8.0%收窄至2月的-6.0%,總體仍延續了2018年初以來的擴大趨勢(見圖1)。

按照貸款創造存款機制和中國的歷史經驗,貸款餘額增速與貨幣M2增速聯動性和同步性很強,但2017年金融去槓桿以來,表外貸款轉表內,導致貸款餘額增速不降反升,而M2增速卻不升反降,兩者分化特徵明顯(見圖2)。M1和M2增速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其走勢特徵反映了實體經濟和金融層面的哪些變化;未來一個時期內M1和M2增速將如何變化,是否進入拐點轉變期;今年前兩個月貨幣數據中,票據融資顯著增加,是否有套利因素的影響,本報告將嘗試回答這些問題。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報告全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從結構上剖析M1和M2,找出是什麼組成部分導致兩者增速的反向變化;第二部分進一步從實體和金融層面分析M2增速企穩的原因;第三部分分別從基本面、金融套利和結構性層面解析M1增速下降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對未來M1和M2增速變化方向的展望和預測,並判斷增速拐點是否已經到來。


1

M1和M2增速反向變動原因:來自結構分析法的解析

根據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貨幣供應量M1包括流通中的現金和企事業單位在其他存款性公司的活期存款,即M1=M0(流通中現金)+單位活期存款。其中,單位活期存款包括機關團體和非金融企業的活期存款。貨幣供應量M2指M1加上企業、事業、團體單位的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和信託類存款等在內的總量,即M2=M1+準貨幣=M1+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存款+其他存款。其中,單位定期存款主要指非金融企業的定期存款(2019年2月佔比達到約93%),個人存款包括住戶部門的活期和定期存款,其他存款包括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財政預算外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住房公積金存款、委託和信託存款等。

下面我們從結構層面來分析是什麼組成部分導致貨幣M1和M2增速差的擴大。

(一)個人存款增速的大幅提高,是M2增速企穩的主要原因

在貨幣M2構成中,M1增速自2016年年中以來持續下降,從最高點25.4%降至今年1、2月份的0.4%、2.0%;而同期準貨幣(包括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存款和其他存款)增速從最低點4.9%升至12.1%、10.6%(見圖3)。因此,2018年10月份以來M2增速的企穩,主要歸功於準貨幣增速的提高。在準貨幣中,2018年以來單位定期存款和個人存款增速都出現彈升,尤其是後者升幅明顯,從去年12月份的11.1%躍升至今年1、2月份的15.5%、12.6%(見圖4),是M2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在個人存款中,2018年以來住戶的活期存款、定期及其他存款都出現提升,且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速更高更穩健,從去年12月份的13.5%升至今年1、2月份的16.4%、17.3%(見圖5)。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為判斷各組成部分對M2增速影響程度的大小,除了考慮各成分的增速外,還需考慮其比重大小。根據2019年2月份的最新數據,個人存款在M2餘額中的佔比達到41.4%,其中活期存款、定期及其他存款佔比分別為14.9%、26.2%(見圖6)。因此,單純從結構上看,不難發現個人存款尤其是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速的大幅提高,是M2增速保持相對穩定的主要原因。

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速的提高,有春節因素的影響。今年春節在2月初,受節後居民活期存款轉定期存款的影響,如住戶活期存款由1月份的28.6萬億元降至2月份的27.8萬億元(2018年春節在2月下旬,活期存款從1月的25.0萬億元增至2月26.4萬億元),而定期及其他存款則由46.8萬億元提高至49.0萬億元,導致住戶活期存款由14.3%大幅下降至5.4%,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速從16.4%升至17.3%。

(二)機關團體和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增速的下降,是M1增速降低的直接原因

貨幣M1由M0(流通中現金)和單位活期存款構成,其中單位活期存款包括機關團體和非金融企業的活期存款兩部分。2016年以來貨幣M1增速的降低,源於單位活期存款增速的持續下降,M0增速除季節性變動外,變化相對平穩(見圖7)。在單位活期存款中,2016年以來機關團體和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增速都出現同步性下降,由2016年的25.7%、32.7%分別降至今年1月份的-1.7%、-2.8%,2月分別反彈至3.7%、1.9%(見圖8)。因此,2016年以來機關團體和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增速的下降,是M1增速降低的直接原因。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2

M2增速為何企穩

由上文分析可知,M2增速的企穩,主要源於個人存款增速的大幅提高。那麼個人存款增速為什麼會提高,其背後反映了實體經濟和金融層面的哪些變化?

我們認為主要與居民或住戶部門的投資行為有關。具體原因有兩個:一個是2018年以來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導致住戶部門活期存款增速提高;二是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下降,導致房地產市場對居民財富的虹吸效應減弱,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速降低,定期存款增速反彈提高,同時導致M1增速下降。

(一)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住戶部門活期存款增速提高

受我國近些年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影響,居民財富的配置行為發生明顯變化。居民活期存款與理財產品收益率之間的關係變得日益密切,理財產品收益率越高,居民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越大,居民投資於理財產品的動機越強,活期存款增速降低,反之則相反。根據我國十餘年來的歷史數據,上述現象確實存在(見圖9)。2018年以來,隨著銀行間市場利率水平的降低,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隨之下降,居民活期存款增速提高。

此外,2019年1-2月住戶活期存款增速的大幅波動,還與春節因素擾動有關。由於今年春節在2月初,企業在1月集中發放薪酬和獎金,導致單位活期存款大幅減少,由2018年12月的47.8萬億元降至2019年1月的45.8萬億元,同期住戶活期存款卻由26.7萬億元提高到28.6萬億元,2月份又降至27.8萬億元,導致住戶活期存款增速大幅波動。但拉長期限看移動平均增速,1-2月仍處於攀升狀態,與理財產收益率反向變動,符合歷史規律。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二)房地產市場虹吸效應減弱,住戶部門定期存款增速提高

對我國居民來說,購房投資是居民財富的最大支出,對儲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的增減變化有著決定性影響,即購房投資規模越大,儲蓄存款下降的越多,向銀行申請的貸款尤其是中長期貸款規模越大,債務負擔越重,但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越充裕,反而會導致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增多,M1增速提高。2018年以來,房地產限購限貸等限制性政策沒有鬆動,導致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下降,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速同步降低(見圖10)。與此反向變化的是,居民定期存款增速卻不降反升(見圖11),表明房地產市場對居民財富的虹吸效應減緩,有利於居民儲蓄存款的增加,當然也有助於消費潛力的提高。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3

M1增速為何下降

從直接原因看,機關團體和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增速的降低,導致M1增速下降。但我們在這裡想從更寬和更深層面來分析M1變動的原因,剖析中國經濟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基本面因素:企業盈利能力降低,房地產虹吸效應減弱

在M1中,單位活期存款佔絕對主體,2019年2月其比重為84.9%。在單位活期存款中,非金融企業和機關團體存款佔比基本相當,2011年以來兩者比重基本在50%上下波動。對於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增速的下降,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PPI下降,企業利潤率降低,經營性現金流狀況變差。2015年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經歷了從大幅攀升到隨後波動下行的週期性變化。此輪PPI變化,均與“三黑一色”( 煤炭、鋼鐵、石化、有色金屬)產品價格的波動有關,而“三黑一色”產品價格又受制於房地產、基建投資帶動下的週期性力量,以及供給側去產能帶來的供給衝擊。為了穩增長,2015和2016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重新啟動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兩大利器穩增長,同時實行“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受週期性力量的拉動,以及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對供給的衝擊,“三黑一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PPI增速由負轉正,同時“三黑一色”行業企業利潤也大幅改善,尤其是國企收益最為明顯。

2017年以來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收緊、資管新規落地對錶外融資的收縮、財政政策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防控等,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基建投資增速大幅降低,國內需求下降,期間疊加中美貿易戰的影響,2018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再加上高基數效應的影響,PPI出現持續下降,增速從2017年2月份的最高點7.8%持續降至2019年2月份的0.1%。PPI的下降,導致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的降低(見圖12),而企業利潤增速的降低,致使企業經營性現金流變差。由於企業現金流在貨幣統計中表現為企業活期存款,因此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和企業利潤增速出現同步回落(見圖13)。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二是房地產市場虹吸效應減弱,銷售面積增速降低,導致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增速下降。如上文所述,房地產市場行情越好,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越多,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狀況越佳,加上房地產屬於重資產行業,流動資金佔用量大,企業資金大多以現金或活期存款形式持有,因此銷售面積增速和企業活期存款增速存在同步變化趨勢,反之則相反。2016年以來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持續下降,對應的是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增速的同步同速降低(見圖14)。

(二)套利因素:實體企業投資意願不強進行短期套利,金融機構資金充裕流入虛擬經濟

2019年1-2月M1增速的波動,除了上述基本面的原因外,還與金融層面因素有關。在1-2月社會融資規模中,表內票據融資顯著增加,達到6856億元,較去年同期提高7301億元(見圖15),佔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12.8%,較去年同期上升13.8個百分點。除此之外,1-2月金融機構的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分別新增9001億元、8466億元,較去年同期變動15632和-7010億元,但股權及其他投資較2018年11-12月大幅提高12271億元(見圖15),結束此前連續數月環比下降趨勢。2019年1-2月有價證券及投資(等於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較去年同期和2018年11-12月分別提高8622億元和15320億元。這些金融數據與M1、M2增速變化是否存在關聯?

首先看票據融資。它包括表內和表外融資,其中表內票據融資是指持票企業已向銀行貼現的資金,即持票企業貼付一定利息將票據轉讓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從金融機構得到相應資金,屬於銀行貸款。如果企業將這些資金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投入到實體經濟,那麼企業的活期存款將增多,有助於M1及其增速的提高。表外融資是指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統計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由於未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貼現,所以不涉及資金投放,只增加了信用。因此,表內票據融資會影響到M1增速,且兩者是正向變化關係。根據歷史經驗,票據融資增速是M1增速的領先指標(見圖16)。因此,1-2月票據融資增速和M1增速的反向變化,從較長時間看,屬於正常現象。根據央行貨政司課題組的解釋,原因在於“信貸恢復時往往會出現票據和短期貸款先恢復,中長期貸款逐步增長的情況”。中長期貸款增加後,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其中部分變成M1,因此兩者餘額同步性較強(見圖17)。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但從短期看,1-2月份數據顯示這種傳導機制存在受阻的可能性,即通過票據貼現得到的資金,有的可能沒有用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被用於結構性存款進行套利,變成了銀行的存款,在貨幣統計中變成了M2,而非M1,導致M1增速下降,M2增速提高。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企業通過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套利模式,即企業先做結構性存款,然後以此作抵押去銀行申請開票,最後持票貼現,再用貼現資金做結構性存款,如此反覆,實現套利。不過這種模式能得以實現的前提,是結構性存款與票據貼現利率之間的利差不僅能覆蓋成本費用,還要有利潤空間。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看,出現票據套利的根本原因,可能與我國利率“雙軌制”的現狀有關,即存貸款市場利率與銀行間市場利率沒有並軌,當票據利率跟隨貨幣市場利率走低後,票據貼現利率和結構性存款利率之間產生了一定的套利空間,企業可通過開票、承兌和貼現獲得資金後,轉變成結構性存款,獲得短期利潤。

從1-2月份的具體數據看,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當前我國票據融資利率與市場利率如SHIBOR利率聯動性較強,但金融機構存貸款業務的定價基準,還是參照央行存貸款基準利率在一定範圍內上下浮動,與市場利率之間的聯動性不強(見圖18)。2018年12月結構性存款利率結束此前低於票據融資利率的狀況,反超票據融資利率21個BP,今年1月又擴大到49個BP。預計2月這種利差仍在延續,因為2月結構性存款利率提高到4.25%,較1月上升7個BP,雖然長三角6個月的票據直貼利率也在上升,但估計結構性存款利率與票據融資利率之間的利差,2月可能與1月基本持平(見圖19)。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利差的擴大,央行連續降準後銀行可貸資金的相對充裕(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從2018年三季度的1.5%躍升至四季度的2.4%),再加上實體經濟預期投資回報率低,實體企業信貸需求不強,違約風險高,此時銀行更願意進行期限短、流動性好、風險相對較低的票據貸款。這一方面可滿足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短期信貸需求,另一方面也符合央行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規模和佔比的政策要求,有利於爭取定向降準獲取廉價資金。對企業而言,利差擴大可獲取短期套利收入。在銀行和非金融企業雙贏模式下,1月結構性存款顯著增加,遠高於往年同期水平,但在央行加強票據融資檢查後,2月結構性存款又迴歸正常規模(見圖20)。票據融資資金通過結構性存款迴流銀行後,銀行存款增加,有利於M2增速的穩定。

然後看金融機構的股權及其他投資。1-2月金融機構的股權及其他投資餘額新增8466億元,較2018年11-12月多增12271億元(見圖15),結束此前連續數月環比下降趨勢。股權及其他投資科目主要包括銀行購買和持有的資管計劃、理財產品等,它的擴張會導致M2增速的提高。根據歷史經驗,我國銀行股權及其他投資增速確實與M2增速有很強關聯性(見圖21)。受2018年同期高基數影響,1、2月銀行股權及其他投資增速仍處於負增長區間,但投資額的大幅提高(見圖22),有利於M2的穩定,但也說明前兩月尤其是1月份資金存在在虛擬經濟中空轉的可能,並沒有全部流入實體經濟。2017年以來,金融機構加快去槓桿,減少了對資管計劃和理財產品的配置,導致新增銀行股權及其他投資的大幅減少(見圖22),增速大幅下降,成為影響M2增速持續回落的重要原因(見圖21)。

綜上,2019年前兩月M1增速的下降,部分原因可能在於實體企業投資意願不強進行短期套利、少量金融機構資金再次脫實入虛所致。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三)結構性因素:實體經濟結構由重資產行業向輕資產行業轉型升級

從較長時期看,M1增速的下降,還與國民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有關。2011年以來,國民經濟增長動能由投資驅動逐漸向消費驅動轉換,消費在GDP中的比重從2010年的48.5%提高到2017年53.6%,同期投資支出的比重從47.9%降至44.4%(見圖23)。投資支出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的下降,背後一定程度上是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反映,即產業結構由房地產、基建、汽車等傳統重資產支柱產業逐漸向消費、服務業等輕資產行業轉變。2008年後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重資產行業增速下降,快速增長期已成為過往歷史(見圖24)。由於這些傳統重資產行業產業鏈長,對國民經濟影響大,其增速的下降,導致其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趨於弱化。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對貨幣M1的影響看,與輕資產行業相比,重資產行業資金佔用量大,週轉速度低,企業資金大多以現金或活期存款形式持有,在統計上屬於貨幣供應量M1。我國曆史數據表明,M1增速變化確實與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存在較強的關聯性(見圖25)。由於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在我國特定時期曾被用作穩增長的工具,且時常存在交替特徵,因此M1增速也會與房地產和基建中的某一個增速聯動,與另一個反向變動。因此,從較長時期看,2016年以來M1增速的持續下降,有實體經濟結構由重資產行業向輕資產行業轉型升級因素的影響。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4

預計M1和M2增速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要判斷M1和M2增速的未來走勢變化,尤其是拐點的確認,不僅要綜合考慮上述長短期因素的影響,而且要考慮季節性因素尤其是春節因素對M1和M2增速的擾動,即要剔除春節因素的短期干擾,以便更準確地確認拐點。

(一)預計M2增速將大概率企穩回升

影響M2增速企穩的長短期因素有三:一是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導致居民活期存款增速提高;二是房地產市場趨緩,銷售面積增速降低,對社會資金的虹吸效應減弱,居民定期存款增速提高。由於個人存款(等於住戶部門活期和定期存款之和)在M2中佔比超過40%,所以個人存款增速的提高,使M2增速得以企穩。三是2018年三季度以來金融機構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增速降幅明顯減緩趨穩(見圖26),都利於M2增速的企穩。

展望未來一個時期,有利於M2增速企穩回升的因素增多,一是預計個人存款增速不會大幅下降。在居民個人存款中,定期存款是主體,佔比超過60%。定期存款變化與居民房地產投資行為關係密切,只要當前房地產政策保持穩定性和延續性,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不要大幅提高,定期存款增速就不會快速下降。

二是預計未來市場利率仍有下降空間,尤其是3月份美聯儲FOMC會議釋放2019年不會加息、9月末正式結束縮表,中國利率和匯率政策的外部約束明顯緩解,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增強,在平衡內外部均衡時,有更大的政策空間實現國內經濟目標,也打開降息空間,為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降低實際利率水平”、“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降低”提供了一種政策選項。利率的降低,有利於提高金融機構配置債券的積極性,同時金融機構短期套利動機在嚴監管下也將收斂,更多資金將用於配置債券,即債券投資將維持較高增長,推高M2增速。

三是資管新規對金融機構股權及其他投資的影響,已過大幅收縮期。未來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和持有資管計劃、理財產品的投資行為,將在資管新規的規制下,將趨於合規和穩定。2018年三季度以來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資產和負債增速見底企穩,也證實了上述判斷。因此,金融機構股權及其他投資增速快速下降期可能已經過去,有利於M2增速的穩定。

四是剔除春節因素對M2的影響後,我們發現M2增速在2018年11月達到低點7.9%後,連續3個月回升至2月的8.2%(見圖27)。

貨幣M1和M2增速的拐點已經或正在到來


(二)預計M1增速將見底回升

M1增速下降的原因有三:一是基本面因素,2017年以來PPI持續下降,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加上房地產市場虹吸效應減弱,企業活期存款增速降低;二是套利因素,實體企業投資意願不強,進行短期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套利,金融機構資金入虛短期套利;三是結構性因素,實體經濟結構由重資產行業向輕資產行業轉型升級,導致企業持有的現金和活期存款增速下降。

展望未來一個時期,預計M1增速也將大概率提高。一是雖然2019年PPI仍將延續下降趨勢,但大幅下降期已過,預計全年增長0.1%左右,與今年前兩月PPI增速基本一致。因此,預計企業利潤增速大幅下降的概率不大,將進入趨緩企穩階段,企業現金流也將逐步趨於改善。

二是今年政策刺激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不能忽視。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要“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這種外部定向貨幣政策衝擊,將使企業貸款增加,進入實體經濟後形成現金和活期存款,有利於M1增速的提高。

三是套利交易將在強監管下趨緩或結束,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的信貸資金,將更多地進入實體經濟,轉化成企業活期存款,推高M1增速。

四是剔除春節因素對M1的影響後,我們發現M1增速在1月見底,2月開始回升(見圖27)。為確認這種回升是短暫偶然的,還是拐點的出現,我們用季度移動平均法平滑掉春節因素的影響,結果顯示M1見底於1月,2月出現回升(見圖28)。對於M1的後續走向,我們認為見底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