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戰略設計竟然完全“抄襲”袁紹!為什麼一個稱霸,一個卻一敗塗地?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曾為天下“盟主”,盤踞“第一重鎮”,這個一方霸主十年間討伐無數,拔掉一個又一個“眼中釘”,鞏固自己的地位。但一回首卻發現自己漏掉了一個了不得的對手,人家在這段時間同樣沒閒著,甚至積累了比自己更為強大的戰略潛力。雖然此時自己的實力仍然佔優,但如果什麼都不做,繼續放任對方做大,強弱形勢逆轉是遲早的事,而且差距反過來會越拉越大,自己就愈加不是其對手。

怎麼辦?

打!以數倍於對方的兵力,主動出擊打一場決戰,把這個將取代自己的“未來霸主”扼殺在“搖籃”裡!

然而這一戰的結果卻是,“霸主”地位的交替提前實現!原來的“老大”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連自己經營多年的“第一重鎮”也落到了對手手中;而原本作為“挑戰者”的一方,不僅成功“上位”,並且更進一步,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遭遇慘敗的,是袁紹;而這場決戰,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新的霸主,也便不用多說,自然是此後一統中國北方的曹操。但那座“重鎮”,人們卻未必熟知。

它同南京一樣,是一座“六朝古都”。這座位於華北平原的古都,就是河北鄴城。其在公元3世紀至6世紀魏晉南北朝近400年大分裂大動盪的背景下,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秦漢以降、隋唐以前中國北方最精彩的華章,就圍繞著這座古都上演。

袁紹的北方霸業夢想,就是以鄴城為中心展開,但最終遭遇慘烈的失敗;而曹操奪取鄴城之後,居然“繼承”了失敗者的規劃,卻終成霸業。這種天差地別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庫叔今天來講一講。

文 | 張磊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都不在鄴城。這還要從公元196年講起。

當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從洛陽遷都許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此後曹魏的都城經歷了從許昌到鄴城再到洛陽的轉換。圍繞鄴都的這一進一出,背後則是曹操和曹魏政權稱霸天下的宏大戰略路線圖。

1

曹操都許昌:意外卻必然的選擇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選定的新“國都”——許昌,看起來似乎讓人有些意外,因為這個城市此前從來沒做過都城。

他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

我們需要看看當時曹操所處的戰略形勢。

彼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剛剛過去六個年頭,公元192年董卓去世後,各路諸侯開始割據一方、逐鹿天下。這時實力最強的,當屬袁紹,奪幽、並、冀、青四州之地,雄踞河北;淮南袁術、荊州劉表、河內張楊、南陽張繡、徐州呂布均是一時英傑,西涼諸將則控制關中。

曹操呢?

曹操收服的是兗、豫二州,這地理位置其實相當尷尬,被夾在列強之中,四面受敵。這個形勢之下,好虎架不住群狼,單靠防禦企圖守土不失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主動進攻!進攻是最好的防禦,必須在儘量短的時間內,乾淨利落地解除四周的戰略威脅。話雖這麼說,實現起來的難度卻是可想而知。

但曹操做到了!而且迅猛到不可思議,僅用了四年時間就實現了中心開花,殺出一條血路,並最終平定北中國!

而他能實現如此偉業,跟定都許昌這一步選擇不無關係。

在曹操的地盤兗、豫二州境內,最佳選擇本來無疑是古都洛陽,但此時的洛陽已被戰亂攪得殘破不堪,幾成廢墟,許昌是可選的最佳地點。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建安元年諸侯割據形勢)

許昌時屬潁川郡,其“西控汝、洛,東引淮、泗,舟車輻集,轉輸易通,原野寬平,耕屯有賴……亦形盛之區也”,本處四戰之方位。但由於袁術此時並未做大、劉表素無大志,故許昌至宛城、壽春間廣大平原,反而皆為戰略緩衝區,不容易受到敵人威脅。

曹魏據許昌後,做出了第一個戰略決策——許下屯田:

“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歲乃募民屯田……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在許都周圍大力屯田、勸課農桑,此地的糧草所得,為此後曹操與呂布、袁術、劉備、張繡歷次戰役,以及與袁紹的官渡決戰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

定都許昌並於許下屯田,對曹魏初期在中原立定腳跟,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招。

迎奉獻帝,定都許昌,另外一個非常關鍵的收穫,是收攬了大批有識之士。

潁川、汝南素為名士之鄉,曹操由於“贅閹遺醜”的出身原因,在初期士族反對的多,歸附的少。但有天子在手,所在之地的漢末士族階層就有更大可能歸附曹操。定都許昌後,在外避亂的潁川大族名士們因漢帝居此的原因,紛紛回鄉。

事實上,曹魏集團的主要智囊團,幾乎就是清一色的潁川士族,如荀彧、荀攸、鍾繇、郭嘉、陳群等,這是曹魏集團迅速崛起的最關鍵因素。人才是第一生產力!

因此,定都許昌,是曹操基於當時的具體條件,做出最佳的現實選擇,為自己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曹操要實現自己更大的野心,就必須要走出許昌。他的下一步,將徹底改變北中國的格局。

2

“華北第一重鎮”

河北鄴城,這將是曹操真正大展宏圖的中心。

古鄴城,坐落於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約20公里的三臺村處,那裡現有鄴城遺址公園。相比於那些至今仍是繁華大城市的古都,鄴城這座“六朝古都”現在看起來實在是不怎麼起眼,但此地蘊藏的輝煌歷史卻是無法泯滅的。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鄴城遺址今貌)

自春秋齊桓公依管仲建議始置,任歷史風雲變換、潮漲潮衰,直至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被後來代北周建立隋朝的楊堅下令毀廢,鄴城城址1300年間始終未變,這在中國建城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滄海桑田歷千載,今天此地的地理環境與古代已是大不相同。古鄴城所處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華夏文明發端於中原黃河流域,而華北平原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平原區。鄴城所處的位置在漢代屬冀州境。冀州直到江南地區在隋唐已降興起以前,都是河洛之屏蔽、天下之糧倉,素有“沃野千里,民人殷勝,兵優糧足”之譽。三國曹魏盧毓作《冀州論》時評價冀州曰:

“天下之上國也。……唐虞已來,冀州乃聖賢之淵藪,帝王之寶地。東河以上,西河以來,南河以北,易水以南,膏壤千里,天地之所會,陰陽之所交,所謂神州也。”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鄴城的“鄴”字,源自黃帝之孫顓頊後代“大業”之居住地之意。春秋時屬衛國,戰國時為魏地,西門豹治鄴時,大修水利引漳水溉鄴,城市得到首次發展。而經由漢末曹魏時期開鑿的一系列運河及溝渠如利漕渠、白馬渠等,特別是因北征三郡烏桓的需要,開白溝、平虜、泉州三渠,從而形成了一條由邗溝、汴渠、白溝、平虜渠、泉州渠連接起來的由江淮直通北京,

南北貫通的運河系統,形成了以鄴城為中心的發達水運網絡。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鄴城周邊水道系統示意)

鄴城為北方溝通黃河南北、連接太行山東西的交通要衝。西倚千里巍巍太行,經太行八陘之滏口陘、井陘、軹關、孟門等通道與幷州高原(山西)相通;北臨漳河、滏陽河,通過上述人工運河與洹水、黃河、滹沱河等交匯,北上可直入北京城;東南兩向皆據黃河,南自黎陽渡河直達豫東平原,更可經滎陽過鴻溝,由潁水、汝水南下直入江淮平原;往東至倉亭津(山東陽穀縣)渡河即深入兗州及山東半島。

如此優越的地理環境及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前倚大河,背靠高山,進可攻退可守,加上人口及生產資料的不斷積累,使得鄴城取代邯鄲成為華北第一重鎮,更造就鄴城在近四百年亂世中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

3

袁紹優勢局打得稀碎

此時鄴城在何人之手呢?

答案是當時的中原“霸主”——河北袁紹。

自公元196年八月都許昌至200年初官渡大戰前,曹操開許下屯田、攬潁川豪傑的兩步走戰略, 四年時間內平張繡、滅呂布、納關中、殺袁術、驅劉備,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廣大區域幾乎都被其收入囊中。

這段時間裡,袁紹在幹什麼呢?同樣是在搞擴張。公元199年,袁紹終於將眼中釘公孫瓚勢力在華北徹底抹去,河內張楊、北海孔融等勢力也消化吸收完畢。

於是,曹、袁兩家無可避免地相撞了。三國史上決定北中國鹿死誰手的巔峰對決,即將上演!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官渡之戰前割據形勢)

官渡大戰的過程和結局我們就不用多說了,這裡主要談談從戰略層面,袁紹到底輸在哪裡。

早在公元190年起兵討伐董卓時,袁紹與曹操互相暢想未來,就已經坦陳其戰略計劃:“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曹操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從這一對答可以看出,那時的袁紹已經有了割據華北而後以爭天下的詳細戰略規劃。而曹操基本屬於泛泛而談,無任何可操作方案。袁紹的戰略方針中,首要目標定為全力清肅幽、燕、冀、並之地。可惜由於過度執著於該目標,導致曹操在中原做大。這是其失敗的根源所在。

袁紹可說是成也河北、敗也河北的一個典型範例。

方董卓肆掠時,袁紹聽從謀士建議,於189年藉機入駐華北,可說是搶到了最關鍵的戰略先機。華北平原最大的優勢是地緣區位高度獨立:西立千里太行,東為萬里海疆,北部燕山環繞,南有黃河橫亙。但凡天下大亂初起,華北平原絕對是割據以立足稱雄的不二之選。袁紹入主華北之後第一時間以鄴城為霸業根基。

但也正是由於四方邊界阻隔性太強,外人進不來的同時裡面也很難出去。黃河在河洛一代的若干渡口一旦被對手封鎖,則相當於被關門封印其中。如果不滿足於割據一方,而是有志於爭天下,那麼袁紹正確的戰略方向應是:在立足穩定之後,第一時間爭奪或控制豫、兗二州(不管是誰佔據此地,都應該作為首要對手),保障自身在黃河兩岸的自由通行權。

袁紹雖然於199年初終於滅掉公孫瓚與張楊平定華北,然而南向的戰略先機已失。因為此時曹操已據有關中及豫、兗、青、徐大部,無論是地盤、人口、糧草的潛力,都將很快趕超僅佔有河北的袁紹,袁紹如果此時不南下,未來實力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這也就是袁紹急於發動這場決戰的根本原因。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官渡之戰戰役示意)

當然,除戰略誤判外,袁紹識人、用人水平也跟曹操差距巨大,也是其慘敗的主因之一。

正如曹操在戰前評價的那樣:

“紹志大而智少,色歷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袁紹大敗,後於公元202年病逝。緊接著204年,袁紹苦心經營的鄴都,也在自己諸子內鬥中被曹操火中取栗,一舉攻克。

即將到來的是漢末鄴城最閃耀的曹魏時代!

4

同樣的戰略規劃,結果天差地別

公元204年曹操攻鄴,五月引漲水灌鄴,歷時半年終於在8月艱難攻克鄴城。

自此,直到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後曹丕遷都洛陽,逾16年裡鄴城一直是行使曹魏霸府及王都的功能。曹操自破城之日起,就將曹魏的王業根基鎖定在鄴城。

【注:史籍將架空皇權,以武裝力量統攝政府,使得名義權力中心與實際權力中心分離的權臣府署稱為霸府。而從遷許都到曹丕代漢,漢廷及天子一直居“國都”許昌。】

曹操把“大本營”遷來遷去,背後有著系統的規劃嗎?當然有,只是……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曹操自204年據鄴城起,其奉行的平定天下的頂層戰略設計竟然完全就是“抄襲”袁紹!你沒看錯,是完全複製袁紹!

剛說了袁紹因其戰略誤判導致滿盤皆輸,曹操還要走這條老路,這是腦子短路了嗎?

其實,是條件的不同,使得相同的戰略規劃卻效果迥異。

這個袁、曹兩任北方霸主“共享”的戰略總規劃,來自一個聲名似乎不那麼顯赫的人物——沮授。

早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紹自領冀州牧(東漢時改刺史為州牧)鎮鄴。從事(州刺史佐吏)沮授勸他:

“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附,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袁紹大喜,滿口答應。

可惜的是,其實他只接受了部分意見,也就是“合四州之地”的部分,另外幾點非常關鍵的他都無視了:一是“迎大駕”,二是“收英才”,三是“還洛邑”。而這幾點,曹操恰恰俱備。這也就是同一個戰略下,袁氏失敗而曹氏功成的本質原因。

沮授在三國史上聲名不顯,主要是因跟隨袁紹早早敗死所致。曹操殺沮授前曾嘆道,“孤早相得(沮授),天下不足慮”。後世評價此人與荀彧、諸葛亮一樣,都是三國時第一流的智慧人物。袁紹連沮授這樣的大才都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才幹,在迎漢帝、立儲君、戰官渡等一系列關鍵決策中,一再棄用、無視其建議,最後悽悽慘慘收場,何怪他人也!

縱觀歷代亂世割據之大勢,如果想以割據河北為基礎南向爭天下,保證生存的最低條件是同時據有青、徐,才能同佔有中原河洛、關中之地的對手長期相持,因為如此將能對中原形成東、北兩面夾擊之勢。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在公元200年一月官渡大戰前夕,不惜巨大風險定要親自領軍回師徐州解決劉備。其實曹操這一操作相當兇險,只是當時袁氏內部意見紛雜,多謀而少斷,再加上劉備此時實在是不經打,才給了曹操這個死裡逃生的機會。曹操戰略眼光之毒可知矣!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漢末天下區劃示意,從中可見同時據有青徐是佔據河北的割據政權賴以保證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

曹操在官渡戰前,已經佔據中原豫、兗、青、徐四州及關中。前面也提到,這樣的戰略態勢事實上是將河北關門封印了。即使沒有官渡之戰,假以時日,相對優勢將持續擴大,吞併河北袁紹也是遲早的事。

5

曹魏鄴城:霸業之基,後世之範

事實上,曹操官渡大勝後,對於到底是繼續北上還是南下的戰略決策上,一直都是猶豫的。北上擔憂的是袁紹雖敗,但實力仍在,怕不敵;南下的隱患是曹魏幾乎還沒有水軍,這在與劉表對決時是明顯的缺陷,怕不勝。

最終給出戰略性建議,堅定曹操北上平定河朔決心的關鍵人物,正是大名鼎鼎的潁川荀彧與荀攸。

201年九月官渡大勝後,曹操回師許都,欲南下荊州,其想法是想乘大敗袁紹的間隙,擊討“軟柿子”劉表。

荀彧勸阻說,應當趁袁紹新敗趕緊收拾了他,否則南進可能被其背後突襲反擊:

“今紹敗,其眾離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兗、豫,遠師江、漢,若紹收其餘燼,乘虛以出人後,則公事去矣。”

曹操深為認同。

兩年之後,曹操因攻袁受阻,再次欲南征劉表。

荀攸又反對道,劉表沒有威脅,應趁袁氏子弟內亂速戰速決:

“天下方有事,而劉表坐保江、漢間,其無四方誌可知矣。今袁氏兄弟……勢不兩全,亂而取之,天下定矣。”

曹操再次被說服。於是回師北上,這才有了204年攻克鄴都。

自此,曹操將徹底掃除袁氏勢力並清除幽、並、青割據勢力作為第一優先級,按照原本屬於袁紹的戰略“劇本”,開始逐一清理:

“建安十年(205)正月,斬袁譚;……八月徵幽州,斬趙犢;……建安十一年正月,西征幷州高幹;……十二年三月,北征三郡烏丸,滅蹋頓單于;……遼東太守公孫康斬袁尚、袁熙首級歸順。”

從公元190年參與諸侯共討董卓算起,曹操歷時18年,於208年初最終完成了北方一統。

自公元204年拿下鄴城,營造鄴城(指鄴北城,鄴南城是三百多年後東魏時修建的)就成為了曹操畢生的事業。

曹魏鄴城的營建開創了中國城市平面佈局尤其是都城營建的新規制。後世隋唐長安城、北宋汴京、元大都、明清紫禁城甚至日本多座古都都是沿襲曹魏鄴城的模式。其主要特徵有:擺脫秦漢都城缺少整體規劃的形制,再次迴歸中軸線和對稱佈局;宮城,外城雙重結構;宮城、官署與居民生活區進行區位分隔,形成棋盤形封閉式佈局。

這種都城營建理念,實是來自《周禮·考工記》,要求城市依天圓地方而設置為方形,每邊城牆長九里,開三門,城內縱橫道路九橫九豎,大街寬度設置為可同時走九輛馬車,左建太廟右立社稷壇,前為朝廷處所,後為市場(“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秦漢時期由於經過戰國數百年的戰亂,禮崩樂壞,秦都咸陽與西漢長安都未有能夠進行系統的規劃。官署、民居、商業區等佈局雜亂,缺少中軸線,宮城大多建於自然地勢制高點上且分散排布,比如漢長樂宮與未央宮就平行排列。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漢長安城平面圖)

直至曹魏,在整理了內部混亂的形勢之後,都城設計理念終於可以迴歸《周禮》的經典格局。

曹魏鄴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外城總計七座城門,南三北二東西各一。東部建春門與西部金明門以一條東西貫通的大道將鄴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中心為宮城區,西為苑囿(銅雀園),東為戚里(權貴所居)。南部為下級官署衙門、市場及居民區。宮殿區從南到北佔據城市中軸線,從南城門中陽門至止車門,再至宮城正門端門,後立鐘樓鼓樓,其後為文昌殿。文昌殿為“天子朝會賓客,享群臣,正大禮之殿”,即外朝正殿。文昌殿東的聽政殿做為相府,是常朝、日朝處。兩殿後即為後宮。西晉左思著名的三都賦中的魏都賦,說的就是鄴城的恢弘狀貌。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曹魏鄴城平面圖)

鄴城最著名的建築群,就是作為名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背景的三臺,即在銅雀園西側以城牆為基礎修築的銅雀臺(208年修)、金虎臺(210年修)、冰井臺(214年修)。銅雀臺高十丈,屋百間;金虎臺高八丈,屋一百四十間;冰井臺高八丈,置冰室,內有十五丈深井數眼。

當然,三臺並非為“鎖二喬”而建,其中儲有大量戰時軍用物資,並以可收放式浮橋閣道相連。銅雀臺建成後,曹操即邀眾人齊至遊賞,命諸子以銅雀臺作賦。曹植所作《銅雀臺賦》為漢賦中的經典名篇,曰: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果園之滋榮。”

曹丕作《登臺賦序》,曰:

“飛閣崛其特起,層樓嚴以承天,步逍遙以容與,聊遊目於西山。”

後世歷代均多次修繕三臺,為鄴城建築史上一奇觀。同時為保障城市用水供應,引漳水經暗道由銅雀臺下入城橫穿而出。

曹魏經營鄴都,當然不僅是為了一個都城規制,都鄴的十六年間,德政清明,輕徭薄賦,大力屯田,使河北一代迅速恢復併成為曹魏的大後方。曹魏中軍主力也一直駐紮於鄴,208年起徵劉表、戰赤壁、攻漢中、據孫權均是從這裡出發,戰事結束後再回歸此地。

曹氏父子兩代人 ,正是憑據鄴城,文武並舉,廣攬天下豪傑,終成帝業。

6

鄴都很好,但洛陽必須回

至此,沮授當年的戰略計劃只剩下最後一步——“還都洛邑”。到公元219年,曹操也的確如此推進了,十月至洛陽,親自開始執行這次遷都行動。可惜的是曹操於公元220年正月就去世了。文帝曹丕繼承乃父遺志,同年改元“黃初”,正式遷都洛陽代漢自立。鄴城作為魏都的歷史使命就此落幕。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黃初元年即公元220年三國鼎立形勢)

花了大力氣修了一座堪稱完美的鄴都,就為了三十年前沮授安排的步驟棄鄴遷洛?這是教條嗎?

當然不是,遷都洛陽是曹魏必須的選擇。

因為此時之局面與此前大不相同,華北經曹魏十數年治理之功,統治已經非常穩固,如果此時仍定都鄴城,曹魏中軍轉戰各處,時間和經濟成本都是巨大的。

遷都後,曹魏中軍駐紮洛陽,相比都鄴城時,可省去跨越黃河天險的繁瑣,以及直接減少約400公里的行軍路程。在古代這大約是20天至1個月的轉進時間。兵貴神速!

由此,曹魏建立了完善的國防戰略體系:

在西線,憑藉長安與蜀漢長期對壘。後世諸葛丞相歷次北伐,皆鎩羽而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曹魏中軍居洛陽,出援長安所需的時間大大縮短。

江漢一線,據守荊州,壓制吳、蜀,河南重鎮宛城可作為洛陽與荊州間的前線補給基地。

江淮一線,曹魏佔壽春,此地與襄陽一樣,是冷兵器時代南北爭鋒的棋眼所在。誰握有壽春,誰就佔據戰略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

故都許昌,成為曹魏的“糧倉”,可作為壽春的前線補給基地。事實上,在定都洛陽後,曹丕、曹芳等歷任魏帝均多次巡幸許都。許都作為軍事基地的重要性再次體現。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圖為三國時期的天下“棋眼”——壽春與襄陽)

如此的排佈下,曹魏最終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從許至鄴,再至洛,曹魏的兩次遷都,皆是根據時事進展情況,適時作出的戰略調整。其整體奉行的正是當年沮授前瞻性提出的戰略思路。可以說,曹魏完整系統地按照該規劃實現了其一統北方,代漢自立的目標。雖然曹魏最終只是曇花一現般,僅歷四十五載即被司馬氏所取代,其強勢崛起仍可稱作是漢末的一次完美逆襲!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本文系與王正興合作作品。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這才是戰爭 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國文傳媒為庫叔提供10套《曹操大傳》贈予熱心讀者。兩千年前的厚黑大師,五十年波瀾壯闊的軍政亂鬥,偉大與卑鄙,成就與詆譭,哪個才是真正的魏武大帝?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2名(數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

曹操的战略设计竟然完全“抄袭”袁绍!为什么一个称霸,一个却一败涂地?

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編務:李浩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