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總督!

有人說清朝的總督權力如此大,為什麼不像唐朝節度使那樣那麼容易犯上作亂呢?先看看唐朝節度使有哪些權利,與清朝的總督對比一下,答案就出來了。唐朝的節度使起先只管地方軍事,士兵在地方招募,糧餉最早由中央政府承認,後來節度使多了,負擔不過來,於是改由地方節度使自己解決,於是節度使拿到了地方財權,為了更好管理州縣,逐漸地方節度使都兼任刺史,等於說文官、武官一肩挑,軍隊是自己招募的,自己給糧養著的,生殺大權全在自己手裡攥著,使得軍隊只認長官不認皇上,特別是出去打幾個小仗向朝廷邀功,能身兼幾個節度使,特別是還能父死子繼,傳位人選由自己指派,於是形成了軍閥割據,實力膨脹的自然相比劃比劃。

清朝: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總督!

三藩之亂爆發時,閩浙總督李之芳率兵平定耿精忠之亂,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

再看看清朝初期吳三桂等三藩為何能起兵造反,這三藩都是封疆大吏,看似與總督差不多,但清朝總督是處處受制的總督,而三藩是實打實的割據軍閥。比如吳三桂治理的雲南,自己編軍隊,自己收稅,自己開礦,自己鑄錢,沒錢了向朝廷打聲報告,銀子就划過來了,朝廷派往雲南的官吏,聽話的和吳三桂為伍,不聽話的找個理由趕走,朝廷對吳三桂的旨意聽就聽,不聽就找理由迴避,雲南貴州是吳三桂的,而不是朝廷的,軍隊只聽吳三桂的,認人不認令,所以清廷調不走他,動不了他,還不能惹他,直到愣頭巴子康熙上去撕破了臉。

清朝: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總督!

鄧廷楨,鴉片戰爭時任兩廣、閩浙總督,因禁菸、主戰被革職,反對割讓香港被趕到西北墾荒。

本來處處提防,非常小心的清室,在有了切膚之痛後更加愛惜自己的羽毛了,怎麼把權力盡可能收到中央,防止地方做大為第一準則,於是就有了“提線木偶”總督。雖然管著兩、三個省的軍政大權,像個地方諸侯,但真正管軍隊的是提督,和總督基本是一樣的品級,總督只能節制提督、總兵高級軍官,統兵的中下級軍官管不到,所以說總督有調兵權,而沒有統兵權,中下級軍隊有統兵權而沒有調兵權,這是一種從上到下相互制約的存在。

清朝: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總督!

最後一任直隸總督張鎮芳,也就是張伯駒的老爹,僅任10天,清朝滅亡。

另外,各地稅收統統交國庫,軍餉均由中央派給,士兵吃的是皇糧,為皇上服務的,不是吃總督等長官的,總督想造反,下面的將士不聽你的,怎麼反得起來?另外地方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總督,基本上兩、三年就調走了,提督也一樣,不給你時間去長期經營,像太平天國特殊時期,湘軍淮軍完事後就地解散或減編,決不給半點機會,還有清朝的總督一般是文官,只有涉及邊關或戰事的才由武官擔任,且總督、提督、巡撫都是滿漢官員穿插,比較關鍵的必須由皇室宗親或親信擔任,所以清朝的總督就像職業經理人一樣,地位高權力大,但沒有所有權,直到晚清搖搖欲墜時,才放權地方,出現了對抗中央的“東南互保”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