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历史的碑文,学者:严重影响李世民的形象

1978年,西安昭陵附近发掘了一座唐朝古墓,墓主正是唐代开国名臣,凌烟阁排名第22位的唐俭。在墓中,学者们发现了一座墓铭志,而碑文的内容却颠覆了历史,与《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都有不同。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座石碑的碑文颠覆了历史,对于李世民的形象,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颠覆历史的碑文,学者:严重影响李世民的形象

唐朝的兴起必须要追溯到李渊太原起兵。在起兵方面,史书皆突出了李世民的作用,仿佛没有李世民的提议,李渊就不会起兵造反一样。为了逼迫李渊造反,李世民还对自己的父亲运用了“美人计”。

李世民与重臣刘文静合谋,设宴灌醉了李渊,并让他与隋炀帝的妃子同枕而眠。第二天李渊醒来后,发现自己睡了皇帝的女人,这才不得不走上了谋反的道路。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李渊当真如此无决断,必须要李世民设计逼迫才起兵?从唐俭的墓碑来看,答案是否定的,李渊在太原起兵中,应起到了主导作用。

颠覆历史的碑文,学者:严重影响李世民的形象

据史书记载,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俭曾找到李渊,力促其起兵。唐俭以其智谋,为李渊规划攻取天下步骤,制定了南破贼寇历山飞,北和突厥,再取关中的绝妙计划。对于唐俭的计划,李渊未置可否。只是以愿意考虑的语气说:

“汤武之事,非所庶己,天下已乱,言私则图存……”


对于是否起兵造反,李渊仍在观望,还在等待李世民对他的“催促”和“逼迫”。

颠覆历史的碑文,学者:严重影响李世民的形象

然而在唐俭的墓志铭中,却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对于唐俭的计划,李渊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墓志铭有云:

“太武皇帝(李渊)发号晋阳(太原),公之戾止,若何符契,以石投水,百中之策无遗;言听计从,千里只胜斯决”。


简单翻译来,就是全盘接受了唐俭的计划,并没有像史书中那么迟疑。同时,李渊还将唐俭比作自己的张良,拜他为大将军府记室,加正议大夫,直接将唐俭化为自己的心腹。因此,李渊起兵实际从唐俭献计时已经定好了,根本不需要李世民施展美人计。

颠覆历史的碑文,学者:严重影响李世民的形象

另外,在《两唐书》中,唐俭首先向李世民陈述了李渊应起兵的理由,然后由李世民转达唐俭的意见。然而在墓志铭中,是唐俭先向李渊献计,然后才和李世民商量,共同起兵。很显然,李世民篡改了史料,将自己而不是父亲李渊置于太原起兵的中心。而实际上,太原起兵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李世民的举动,乃是贪天之功。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曾多次试图篡改史料,淡化父亲李渊以及兄长李建成在攻取天下时的功劳。例如李世民曾多次逼迫房玄龄和温大雅,要求观看《大唐起居注》。在其后的修史中,多次丑化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原本是一代雄主的李渊,却被描绘成优柔寡断,只能靠李世民打天下的傀儡。随着众多文献以及考古资料的出土,李渊的形象逐渐得到丰满。

颠覆历史的碑文,学者:严重影响李世民的形象

诚然,李世民在攻取天下时,功劳很大,但也不能将所有功劳都加诸于其身,李渊乃至于李建成,功劳都不小。甚至可以说,李渊才是唐朝建立和壮大最大的功臣。

除此之外,唐俭的命运也十分值得玩味。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军大败东突厥颉利可汗,突厥国已经灭在旦夕。因此,李世民派唐俭作为使节,试图招降颉利可汗。就在唐俭与颉利可汗唇枪舌剑之时,主将李靖却不顾唐俭的安危,强行对突厥人发动袭击。若不是唐俭跑得快,早就死于乱军之中了。对于李靖的行为,李世民似乎没有进行任何斥责。

颠覆历史的碑文,学者:严重影响李世民的形象

因此笔者大胆猜想,在那一瞬间,李世民是不是想借刀杀人,干掉父亲李渊曾经的亲信——唐俭,将真实的历史掩埋于黄沙之中。不过唐俭命大,没有让李世民的计划得逞。其后,唐俭又能夹着尾巴做人,李世民才放了他一马,还将其列入凌烟阁。

总之,唐俭墓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唐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我们也从墓志铭中,发现了一代明君李世民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他通过修改历史,巧妙地将打天下的功劳加在自己身上,从而贬损了父兄。篡改历史的坏头,怎么说也是由李世民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