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紅色熱土崛起生態綠城

70年前,長江沿線風雲激盪,百萬大軍揮師南下,一場載入史冊的渡江戰役和南京解放的勝利,標誌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中國共產黨不懈奮鬥的人民獨立、民族解放事業取得了勝利;70年後,長江兩岸花草繁盛,產業興旺人民幸福,在“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的國家戰略下,沿線城市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期。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渡江戰役勝利70週年,南京日報聯合當年渡江戰役沿線長江中下游九江、銅陵、蕪湖、滁州、常州、鎮江、江陰等城市黨報,共同發起了“尋跡百萬雄師過大江——長江沿線8市黨報全媒體行動”,追尋70年前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的渡江足跡,記錄70年砥礪奮進、長江兩岸發生的天翻地覆變化。

從3月16日起,由8市黨報20多名記者組成的採訪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增強“四力”的要求,用踏實的作風,尋訪當年的千里戰線,致敬渡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英烈,聆聽渡江老戰士講述浴血奮戰的故事,傳承紅色文化,採訪的過程也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採訪團在田間地頭、在車間社區,用筆端、鏡頭、話筒,記錄著70年的奮鬥征程。採訪團堅持融合傳播、移動優先,創新報道形式,用圖文直播、短視頻、專題網頁、H5等大量的原創新媒體產品,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用消息、通訊、特別報道等紙媒跟進,持續深入報道70年間沿江8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生動畫面,激勵人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今起,8市黨報將同步推出《尋跡百萬雄師過大江——長江沿線8市黨報全媒體行動》特別報道,敬請關注。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門,也是江西唯一沿江港口城市,獨擁長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線,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70年前,人民解放軍渡江大軍從九江市彭澤縣強渡天塹,開啟瞭解放江西的洪流。九江作為解放軍南下和輸送南下幹部的重要通道,有力支援了全中國的解放。

70年來,九江,這個以大江大湖著稱的樞紐名城,和渡江戰役緊緊相連。

“排除萬難、奮勇爭先、一往無前”——70年來,在“渡江精神”的浸潤與淘洗中,九江這座文化古城與紅色熱土,煥發出“生態綠城、崛起新城”的時代新顏。坐擁152公里“最美長江岸線”,這顆鑲嵌在萬里長江與百里鄱湖交匯點的璀璨明珠,正在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向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標揚帆起航。

九江,红色热土崛起生态绿城

美麗的九江(周繼根 攝)

九江解放打開“江西北大門”

成為解放軍南下重要通道

位於彭澤縣棉船鎮的“靈芝號”渡口,曾是江西最北面連接安徽望江縣的一個小渡口。70年前,人民解放軍的渡江部隊從這裡強渡長江挺進江西,“解放江西第一渡”由此被載入史冊,九江也成為江西第一個獲得解放的中等城市。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國共和談破裂。21日,第二、三野戰軍奉中央軍委之令,在“西起湖口東到江陰”一線發起渡江戰役。而在實際行動中,二野渡江的最西面是在彭澤縣的小孤山水域。“西起湖口”這一提法是戰略上的部署,指解放軍江北兵力分佈的範圍。

要想渡江進入江西腹地,必須先從安徽望江縣上船登陸彭澤縣八保洲,再從八保洲渡江登陸馬當鎮。八保洲(今彭澤縣棉船鎮)是江中心的一個衝擊洲,當時被國民黨吹噓為“永遠炸不沉的軍艦”。如果能把八保洲控制住,就等於控制住整個江面。

1949年4月21日凌晨1時,月色朦朧,江水洶湧。37師副師長趙華青率部隊越過江堤,悄悄進入安徽望江楊家墩起渡點。此時的八保洲一片寂靜,在長江北岸37師109團的起渡點,100多隻戰船一字擺開,陣地上組成的火炮瞄準了敵人的灘頭陣地。

凌晨1時40分,指揮船上的白草帽悄悄地向各條戰船晃動了三下,命令立即開船。解放軍的突擊戰船冒著槍林彈雨破浪前進,船槳被打斷了,戰士們就用鐵鍬划水;船被打破了,就用事先準備好的棉花堵上繼續前進。

凌晨2時,指揮船跟著二、三連的突擊船隊靠岸。戰鬥中,109團指戰員不畏槍林彈雨,敢打敢衝,在戰後的慶功大會上被嘉獎為“渡江殺敵第一功”。

九江市黨史辦副主任柳秋榮介紹,二野渡過長江後,兵分數路向贛東北腹地和沿浙贛邊境挺進,日夜兼程追殲逃敵,湖口、都昌、九江城區相繼解放。

九江解放幾天後,四野部隊從湖北小池鎮渡江進入九江城,他們以九江為基地,繼續向南挺進。部隊南下後,四野部隊第15兵團第156師師直和第468團共2547人留守九江,組建九江軍分區,奉命接管九江。

九江由此成為解放軍南下和輸送南下幹部的重要通道。據統計,先後經過九江運送的幹部有4000餘人,部隊11590人,彈藥、被服43.5噸,大炮40門及其他軍用物資2112噸,遣送過往散兵及流亡學生、難民共1893人,有力支援了全中國的解放。

九江,红色热土崛起生态绿城

紅色渡口變“江中花海”

美麗鄉村擦亮生態新名片

三、四月的彭澤縣棉船鎮,是一片金黃色的世界,5萬畝油菜花海勾勒下的金黃色江堤,把遠處的江水暈染得更有詩情畫意。

70年前,這裡還沒有漫天金黃的油菜花海,而是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條小路指向的對岸,就是名為“靈芝號”的“解放江西第一渡”。

78歲的江能言老人指著通向江邊的小路說:“這就是當年的渡口,解放軍就是從這裡登上八保洲,再向馬當進發的。”他還清晰地記得,那天夜裡解放軍從他的屋門口跑過,“家裡挖了地道,那時候還不知道是解放軍,只看見他們渾身溼漉漉的,還跟我說‘躲進去,別出來’。”

據《彭澤人民革命史》記載,1949年4月21日黃昏時分,在地下工作人員的組織下,40多名年輕力壯的船工和40多隻大小不等的船隻,按照給出的信號和標誌,從辰字村向長江對岸出發,迎接人民解放軍渡江。解放軍渡江後,馬不停蹄地追殲潰逃之敵。同時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人民解放軍紀律嚴明,不損害莊稼,不侵佔財物。子弟兵經過時,老姓爭著把煮熟的雞蛋塞到他們手中,把燒好的飯菜盛在他們的搪瓷碗裡。老百姓還主動向解放軍介紹情況並帶路,幫助解放軍籌集軍糧,支援解放軍繼續南下。

92歲高齡的路小牛有一件十分驕傲的“寶貝”,祖祖輩輩都是漁民的他對這個物件視若珍寶。在裡屋裡,老人拿出擦得乾乾淨淨的一個黑包,他從裡面掏出一個保存完好的《搶渡證》。老人向記者介紹說,1949年4月21日黃昏,天空灰暗,馬當鎮黃山外江岸,一處叫文泊頭的江汊高高矮矮地泊靠著幾隻漁船。“我那個時候二十來歲,除了打魚什麼也不知道。”路小牛說,“嘩嘩啦”一陣江水響,突然一個長頭髮的瘦高個,揹著幾隻竹浮筒,猛地從江水中爬上了船,“老鄉,老鄉,不要緊張,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原來,這是駐紮在江北的解放軍偵察兵泅渡到江南宣傳講解解放的新政策,徵集船隻做渡江戰前準備。那天晚上,路小牛和其他漁民一起偷偷地划著船隻,在解放軍偵察員的指揮下,趁夜過江。

昔日的紅色渡口如今變成“江中花海”。棉船鎮地形似船,有良田萬畝,盛產棉花,長江日積月累的沖刷沉澱造就了她的秀美與豐饒。

油菜花節,被棉船鎮打造為休閒農業名片已有7年之久,江岸邊各種現代旅遊項目設施完備。這裡早已不是地緣僻靜的江中孤島,而是遠近聞名的賞花勝地。

棉船鎮政府以花為媒,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自2012年起,連續7年舉辦以“江中花海、魅力棉船”為主題的休閒旅遊節,展示棉船優美的綠色生態和厚重的人文歷史。

在天然的江心大舞臺上,精彩紛呈的節目讓前來觀賞的遊客們不亦樂乎,頗有商業頭腦的棉船鎮人民還辦起了農產品展銷會,自家養的土雞、產的雞蛋、現釀的蜂蜜、自榨的菜籽油,還有辣瓣醬等特色生態農產品,讓久居城市之人不但能飽賞眼福,更能享受口福。油菜花田裡,清新、自由的香味與熱烈、燦爛的色彩,調和成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引領人們走進歷史煙雲,回到那個充滿著夢想與激情、勇敢與新生的年代。

打造百里長江“最美岸線”

讓一江清水浩蕩東流

站在九江市湖口縣被譽為長江“最美岸線”示範段的國華九江電廠碼頭段,堤外生態綠化帶綠草如茵,堤內生態景觀帶花木繁盛,3.5公里長的沿江風光帶初具雛形。走下堤壩,沿著江邊漫步春天的花海中,奔流的江水從腳邊穿過,遠觀水天一色,近享如畫美景。

這,只是九江打造百里長江“最美岸線”的鏡頭之一。

時光荏苒,硝煙遠去。70年江水奔湧,見證了九江的蝶變。今天的九江,已發展成為江西省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昌九一體化雙核城市、環鄱陽湖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節點城市、贛鄂皖湘區域性中心城市。

依水而居,因水而興。九江作為江西唯一通江達海的港口城市,全省152公里長江岸線全部在九江境內,如何保護好一江清水、一湖碧水?這是新時代出給九江的一張重量級考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要求,以最大的力度、最嚴的措施推進長江生態修復工作,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努力實現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全力打造百里長江‘最美岸線’。”九江市委書記林彬楊向全市發出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的總動員令鏗鏘有力。

圍繞打造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的百里長江“最美岸線”,九江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打造長江“最美岸線”領導小組,出臺了《九江市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的實施意見》,編制了岸線打造規劃,建立了調度督查機制,重點從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四個方面發力,紮實推進各項工作。截至目前,九江沿江各縣(市、區)圍繞“四美”共實施111個項目,總投資達172.0億元。一場打造長江“最美岸線”攻堅戰在九江再次掀起熱潮。

九江市還實施“四水共治”:治汙水。開展入河口清理、非法採砂治理、船舶汙染防治等專項整治,積極推進垃圾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從源頭上防控河湖汙染。活死水。按照“滅五減四增三”的目標,全面啟動城市內湖、農村河塘“水體置換、引水活化”和灌溉渠道疏浚工程,投入近30億元開展城區水體治理。防洪水。狠抓沿江險工險段、江湖圩堤、山塘水庫的除險加固,排灌設施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全面防範大江大湖洪水、城市內澇和山洪地質災害。優供水。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全面禁止網箱養殖,畜禽禁養區養殖場全部關停。目前,全市集中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長江九江段和鄱陽湖出口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標準。

碧水連天遠,九江盡是春。目前,長江九江段、修河、廬山西海等江河湖泊水質良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8%以上,全面消除中心城區黑臭水體;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汙水處理率達到8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再現江湖本色。

長江岸線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最為寶貴的自然資源。九江市因地制宜建設濱江生態岸線,全力打造百里長江風光帶。同時加快“小散低”碼頭整合提升和標準化建設,嚴格限批沿江業主碼頭,鼓勵沿江建設公用碼頭,節約長江岸線。念好“三字經”,一是“禁”,嚴禁在長江沿岸可視範圍內新設露天採石取土礦山;二是“關”,逐步關停目前長江沿岸可視範圍內的10家露天採石取土礦山;三是“治”,全面啟動長江沿岸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百里長堤百里美。從沿江1公里內到1公里外,從城區到農村,從地上到地下,從屋頂到立面,九江都對此進行大力整治,使中心城區、沿江縣城、城市郊區、集鎮和農村的面貌得到徹底改變,成為百里風光帶。

如今的江岸,大江逶迤,芳草長堤。登上潯陽樓,放眼四望,樹木繁茂,滿目青翠,讓人油然想起“百荻波光當岸繞,黃梅山色過江來”的詩句,心曠神怡。

滾滾長江東流水。從百萬雄師過大江,到“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從解放江西第一渡,到152公里的長江“最美岸線”。九江市正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加大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協調推進水汙染防治、岸線保護利用、產業轉型升級,彰顯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發展之美,奮力邁出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堅實步伐,為一江清水向東流貢獻九江力量。

傳承紅色基因,致力綠色發展——沿江7市黨報記者九江採訪感言

3月28—29日,“尋跡百萬雄師過大江”採訪團走進九江,長江沿線7市黨報記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記,他們既為九江人民在渡江戰役中所展現的英勇、所作出的貢獻而感慨,更為九江在新時代奮勇前行所取得的發展成就、所呈現的美麗風光而點贊。

南京日報記者朱凱:

紅色文化應如何傳承?我們能夠想到的方式有很多:立碑、建館、著書、拍攝影視劇……這次來九江尋訪“解放江西第一渡”,讓我對紅色遺存的保護利用有了新的收穫。在棉船鎮,我看到的是一幅與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場景。江岸邊,5萬畝油菜花海鋪展開一幅金黃色的美麗畫卷,水汽氤氳中,一條小路通向江邊的“靈芝號”渡口。“解放江西第一渡”紀念碑所在地,就是棉船鎮油菜花海的四個觀測點之一。“以花為媒”展示紅色文化,是棉船鎮將綠色生態和人文歷史相結合的一招妙筆。紛至沓來的遊客穿過油菜花海來到紅色渡口,追思革命先烈的渡江足跡。“花海美景即是紅色遊線”——相比傳統的帶隊式引導,這種無縫銜接的參觀體驗讓人感覺更加順暢自然。

滁州日報記者李邦軍:

九江給我的印象特別清新,一山(廬山)一湖(鄱陽湖)一江(長江)的靈山秀水賦予九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九江人敢想敢幹的直爽性格。九江人民生活幸福,潯陽江頭看長江,江水平緩,彷彿是稍作了片刻休息,然後鄱陽湖與之交匯,形成了九江宜居的自然環境。在九江的兩天裡,感覺九江到處都是湖,建築都圍著湖建設,夜景也很漂亮。雖然九江的城市發展很快,但是感覺九江人的生活節奏是慢的,老百姓都有“走湖”的習慣。一到傍晚,成百上千的九江人繞著甘棠湖或南門湖一路悠閒地漫步,隨意地閒聊,川流不息的人流相匯於李公堤,好不愜意。

鎮江日報記者胡冰心:

初來九江,便震撼於92歲渡江老船工路小牛講述的那段驚心動魄的紅色故事,沉醉於5萬畝金色油菜花海蓋在江島棉船上的壯觀和美好,更感慨於最美長江岸線旁的綠色發展決心——竭盡全力打造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江風習習,菜花金黃,綠草茵茵。在九江境內,長江“最美岸線”示範段美成了一幅畫。加快推進山體修復,加大非法碼頭整治力度,加快沿江“小散亂汙”企業整治,加快推進生態化改造……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舉措,是九江全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的決心。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的新九江正徐徐展開畫卷,青山綠水融入城市血脈,最美岸線展現動人容顏。

蕪湖日報記者駱士緯:

九江是一座底蘊深厚的經濟文化名城,自古就有“大江大湖大九江、名山名城名天下”的美譽。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我們先後到訪了彭澤棉船和湖口縣長江“最美岸線”示範段。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從棉船渡過長江解放江西,如今這裡5萬畝油菜花成片地沿著江岸鋪展,猶如一幅美麗的油畫,充分展示了新農村建設的成就。在湖口縣長江“最美岸線”示範段,沿江風光帶已初具雛形,我們不僅感受到九江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感受到了這裡環境的優美,心情無比舒暢。

銅陵日報記者劉洋:

九江有著“解放江西第一渡”,這是九江“紅色記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江西北大門”的九江在渡江戰役中真正發揮了“門”的作用,一門開、全盤活。作為戰略要地,九江為解放江西乃至解放全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時間不停、發展不止。坐擁152公里岸線和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三分之二水面的九江,在新時代同樣承擔著重大歷史使命。2018年,九江市成功入選首批創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城市,正舉全市之力打造百里長江“最美岸線”。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任務,九江給人的感覺是保持著定力、活力,傳承著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這座文化古城、生態綠城、崛起新城在新時代必將迎來更大的跨越發展,邁向更高的發展層級。

常州日報記者劉一珉、陳暐:

曾經為解放全中國作出重大貢獻的九江,如今正在長江沿線全力進行一場新的“革命”:打造“長江最美岸線”。告別雜草叢生、小碼頭林立的狀況,綠樹掩映著萬畝高標準油菜田、藍天白雲氤氳著三月的風與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和諧共生,展開了一條美麗的長江“生態畫廊”,呈現出“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的長江旖旎風光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九江人文資源深厚,區位優勢突出,特別是擁有152公里的黃金岸線,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九江人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的做法,既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明智之舉。

江陰日報記者肖遙:

江能言老人講述紅色細節,九旬老人路小牛再現往事,將記者帶進了當年那場波瀾壯闊的渡江戰役,也必將讓後來者傳承紅色基因,用自己手中的筆和鏡頭挖掘和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新時代的動人故事。時光荏苒,硝煙遠去,如今的九江沿線早已“換了人間”。走在長江最美岸線(湖口段),這裡有油菜花,有楊柳,有遊人如織,一條“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的沿江風光帶已初具雛形。九江,正從更高層次踐行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精神,高舉綠色發展大旗,高質量抓項目,堅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雙軌並進”,以“產業新優勢”加快新時代九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