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戶籍,推動房價上漲的核心因素

城市、人口、戶籍,推動房價上漲的核心因素

前兩天,發改委的一份文件讓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居民像打了雞血一樣,房產中介更是在朋友圈裡將房價拉漲停了。這份文件說要取消人口規模在300-500多萬城市的落戶限制。


我曾經說過,人口才是未來最大的競爭來,而不是狹義的人才。工業化的核心是城市化,而城市化幾乎只有一個指標來衡量,就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城市中,人口的分佈是有規律的。

在《規模》這本書裡面,作者統計了全世界各大城市的人口數據,發現一個國家最大的城市人口基本上是第二大城市的兩倍。比如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人口就是第二大城市洛杉磯的兩倍。這就是城市的規模效應,像日本那種規模效應比較極端的地方,第一大城市東京的人口是第二大城市大阪人口的4倍,整個東京灣更是居住了日本40%的人口。

但是這個效應,在我們國家目前看來是失效的。北京和上海都是2000萬以上(排除掉重慶,重慶核心城區估計就1000萬人),然後是一系列二線城市,人口規模在1000萬到1400萬之間。難道是我們國家人太多了嗎?

不是,印度也符合這個規模效應分佈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人口大概是2800萬人,而孟買和加爾各答各有1400萬人口。

我個人覺得主要原因在兩個,第一個是城市化水平太快,大家先進城再說,還來不及仔細選擇。第二是戶籍制度的限制。

現在人口500萬以下的城市全面放開(300萬以下早就放開了),相信隨著時代進步,未來全部放開也將是大概率的,畢竟戶籍制度一直爭議較大,全面放開也是大勢所趨。那麼未來我們很可能也被“規模效應”支配。

那未來大概率會是這樣,北京和上海兩個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在3000萬左右,然後廣州和深圳及一系列二線城市人口規模在1000萬到1500萬之間,最後三線城市在500萬左右。未來50年,總人口可能只有10億左右。

人口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流動這個趨勢不會改變。很多小城市的人口將逐漸萎縮。清華大學一份研究顯示,過去幾年對3300個城鎮的夜間燈光進行研究,大概28%的城鎮在萎縮。其實,現在到那些中西部鄉鎮看一下就知道了,人口流出的趨勢非常明顯。大部分小城市的房價沒有什麼投資價值。

至於房價和人口的關係,曾經的文章說過了,相關性不是很大,因為一邊人們在流入城市,一邊城市修的房子從來都不少。所以房價跟貨幣的相關性最大,相關係數達到了0.7.

而至於戶口,和房價的關係也有,但是放開落戶,反而並不會推升房價上漲。原因很簡單,這些三四線城市只要買房了,絕大部分都能落戶,所以很多人為了落戶而買房。現在不買房也能落戶了,那麼反而沒什麼動力了。

比如二線城市的重慶,沒有限購,一直都是買房就可以落戶,但是人口沒有大規模流入,最近幾年還一直流出。因為人們肯定更願意往那些收入更高,工作機會更多的城市跑,不會因為房子就來的。否則一線城市的把房子賣了,置換到到二線城市,人家直接就財務自由了,而且像成都、武漢這樣的二線城市,無論是中學教育還是醫療,都超過廣州和深圳,但是也沒見人家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