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麻石鎮因地制宜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

陽春三月,在通江縣麻石鎮土頂子茶葉產業種植基地,新栽種的春茶成壟成行,隨著春風搖曳招展。村民們正忙著培土、開溝、裹廂、覆膜、栽苗、澆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作場景。經過大家的努力,昔日光禿禿的千畝荒地如今變成了群山環繞的茶園。

土頂子村距通江縣城29公里,平均海拔830米,林地覆蓋745畝,耕地1219.2畝。因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村裡的田地大量荒蕪,加上沒有特色產業,發展相對滯後。“過去村裡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沒有能力耕種。”村民程開瓊說。

“每年的收入就靠養一兩頭豬、一些雞,一年下來餘不了幾個錢。”村民王益秀坦言,遇上生病需要花錢時,家裡就更拮据了。外出打工的村民雖然掙錢多一些,但常年在外遠離家鄉,不僅照顧不了家庭,而且非長久之計,“要是在家門口也能掙錢就好了。”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鎮黨委同土頂子村兩委一起,通過走訪調研,圍繞盤活村裡撂荒土地謀劃村民種茶致富的新路子。引進巴山茶葉子綠生態農業公司,成立土頂子茶葉專業合作社,流轉撂荒土地6500畝,栽茶麵積達5000餘畝,先後規劃種植福鼎白茶、中茶1號等茶樹,實現貧困戶全覆蓋,非貧困戶60%參與,以產業發展確保村民和貧困戶可持續穩定增收。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村支兩委組織村民集體栽種新茶,預計栽種1500餘畝各類富硒有機茶。“看著昔日撂荒的土地正一點點變成茶園,感覺未來充滿了希望。”程開瓊說,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的願望正在變成現實。

“我們在產業園打工每天能掙80元,一個月20天就能掙1600元。”貧困戶餘衛東說,此前因無穩定收入,家裡經濟比較拮据。如今他流轉了4畝荒地發展起了小產業,平時還在茶葉產業園裡務工補貼家用,一年下來收入不錯,脫貧信心更足了。

據介紹,土頂子茶葉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帶動了近三個村勞動力就業1000餘人。“下一步,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將產業園拓展到一萬餘畝,惠及周邊群眾一萬人,爭取戶均增收一萬元,真正帶動百姓脫貧致富。”麻石鎮黨委書記張華川說。

近年來,麻石鎮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第一硬仗”,按照“4+x”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攻克貧困堡壘,在推進產業扶貧工作中,抓好“一鄉一業”全覆蓋,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實現人人有參與、戶戶能增收。截至目前,該鎮已建成長河壩的核桃產業園、高石梯的玫瑰產業園、亂石子的車釐子產業園以及瓦尖山的雪竹產業園等產業集群,為該鎮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動力。(記者 蒲康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