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社區居民服務 “巧老”不老

为社区居民服务 “巧老”不老

为社区居民服务 “巧老”不老

黃燦燦的光亮驅離陰冷了幾天的冬日,氣溫終於有所回升,朝陽區安貞街道湧溪社區一棟樓前有些熱鬧。近日,來自社區“巧老工作室”的三位“巧老”準時“上班”為地區居民服務。巧老,見其名知其意,除了有巧手的意思,還有不服老的意思。

“巧老工作室”成立於2008年,是由湧溪社區二區第二居民黨支部創建的一個服務品牌。工作室現有七名“巧老”,都是黨員,平均年齡74歲。雖然他們並不是專業出身,但有一顆奉獻的心,希望發揮餘熱,為社區居民做點什麼。

【發生地點】朝陽區安貞街道

【發生事件】七名平均年齡74歲的老人組成“巧老工作室”,為社區居民服務

古稀、耄耋老人組建

“巧老工作室”

“天氣暖和了,咱們在外頭理髮,今兒就耿醫生在屋裡給大家量血壓。” “巧老工作室”負責人張小平一邊給一位老人登記,一邊介紹著。巧老工作室設在安貞裡二區一間三居室居民樓內,裝修簡易,卻很“講究”。有一間屋是車床間,多功能臺式機床、電鑽、修表工具以及叫不上名字的零件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七名“巧老”的簡歷及工作室的服務制度懸掛在牆上。

巧老們個個手藝壓身。因搗騰“電”有一手,80歲的徐崇祜主修家用小電器;75歲的張文賢年輕時是北京第一機床廠的高級技工,修手錶、排電線、修自行車等根本不在話下;李振雄也是名高級技工,除了負責土木加工,還和劉連坤、鍾國強一起給大傢伙理髮;馬健雲負責磨刀磨剪子;耿宏仁則負責醫療諮詢、測量血壓等。

83歲的耿宏仁是這個團隊年紀最大的,老人從北京市社會福利事務管理中心退休,曾是原64集團軍231醫院外科主任,和老伴兒居住在東城區第三幹休所。因為總是在原單位老幹部活動中心活動,老人加入巧老工作室比較晚。2016年,他主動找到張小平:“我這個特長,正好彌補你們的空白。”說起自己參加工作室的感受,老人眼睛眯成了一條線,樂開了,“很有獲得感,以前出來沒人搭理我,現在走在社區,居民都跟我說話。”

免收服務費

為民辦事超2000件

在工作室成立的數年時間裡,除最基本的原料費外,巧老們從不向居民收取任何服務費用,並堅持對孤老、病殘等困難人員實行上門服務。“我們多做點兒,居民們心裡才熱乎。”劉連坤說。

前來量血壓的趙阿姨講了自己三次送禮都被退回來的故事。五年前,家裡的開關不好用,徐崇祜師傅過來維修,現在還用得挺好。“當時我跟老伴說,徐師傅歲數大了,不容易,你給送點茶葉過去吧!”趙阿姨說,那天老伴兒拿著高檔的龍井茶灰溜溜地回來說了一句,“怎麼說,他都不收。”2015年,洗衣機排水管和插頭不匹配,徐師傅過來改造,老兩口再次送禮,還是被退回來。趙阿姨說:“去年,徐師傅幫忙維修了電水壺,今年家裡洗衣機水管漏水,又麻煩徐師傅,實在過意不去,我親自去送。徐師傅有點急了,說我這有一個本,都是維修過的活兒,你問問我沒收過任何一家的禮,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徐師傅就是我們社區的‘活雷鋒’!”

從成立至今,據不完全統計,巧老工作室為社區居民開展各種便民服務已達2000餘次。工作室除了滿足本社區及周邊居民需求外,也有不少其他外社區居民慕名而來。

來自昌平區的田老爺子的登山杖折了,找了好幾個維修點,都說修不了,因為是兒媳從國外買回來送給他的生日禮物,老爺子特別珍惜,最後慕名找到工作室。接待田老爺子的是張文賢,張師傅看了看,發現可以修,不過要自己製作零件。回到家後,張師傅一通尋找,終於找到了適合做零件的材料。“玻璃鋼的,比他原來零件的材料還要好。”老人畫好圖紙,在車床上按照圖紙的尺寸將零件車好,並安裝到柺杖上,才將柺杖修好了。兩根柺杖放在一起,根本就看不出來哪根是修過的。為此,田老爺子還給張文賢送來錦旗。

在巧老工作室,有關“雷鋒”的故事還很多:由劉連坤、李振雄、鍾國強為主要成員的義剪服務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他們的足跡遍佈整個社區,每月的活動日僅半天時間服務對象就能達到近二三十人。91歲的獨居老人金老太太、30多歲的殘疾小夥,這些弱勢群體上下樓不方便,巧老們就上門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