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式步槍的性能到底怎麼樣?

軍武奇兵


中正式步槍作為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的國產製式步槍,仿製於德國98K毛瑟步槍,於1935年開始量產,總共生產約60萬支。

這支擁有著優良德式步槍血統的中式步槍同樣也擁有著優異的性能。

首先,中正式步槍槍身短,只有1.1米,比同時期各國步槍的槍身都短,便於攜帶。為了彌補白刃戰時的不足,槍身的刺刀特地加長,達到57.5公分。於是在近距離格鬥時,只要持槍人刺殺技術過硬,中正式的性能絕不亞於任何一款步槍。

其次,中正式步槍使用七九口徑尖頭槍彈,與同時期中國國產的捷克輕機槍、駁殼槍、馬克沁重機槍的槍彈都是通用的。無論是精度還是殺傷力都比同時期的日本三八式步槍要高。

敵軍士兵被中正式擊中,被擊斃不用說,如果是僥倖不死也必然重傷。要知道,在戰場上,士兵被擊傷對於一支部隊戰鬥力的削弱程度要高於被擊斃。士兵被擊斃自然不用多管,被擊傷在多數情況下不能不管。要管理傷員就需要人手,並且傷勢決定管理人數。於是,中正步槍不僅可以作為常規步槍使用,還可以作為狙擊一類的特種步槍使用。

因此,在長期的國內革命戰爭中,中正式步槍以其優異的性能深得中國軍隊官兵喜愛,從而長期在國共軍隊中挑大樑,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全部退出現役。


大將軍威武K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中正式步槍的性能還是很優秀的。

它仿造德國毛瑟M1924步槍,這也是著名的德國毛瑟98k的原型。

步槍採用7.92毫米尖頭彈,以區別老套筒的圓頭彈。

中正式步槍的綜合性能強於日軍三八式步槍,最大的特點是威力大。

7.92毫米毛瑟步槍彈可以說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子彈之一。

盟軍經過分析,認為被這種子彈射中頭部和左胸,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幾乎是必死無疑。

如果擊中右胸和腹部的話,存活率不到是百分之五十。

即便擊中四肢等非致命部位,致死率也非常高。

要知道,以上還只是致死率,不是治傷率。

被7.92毫米子彈擊中以後,子彈進入人體產生巨大空槍效應,子彈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翻轉,破壞性很強。基本只要被一槍擊中,殘疾的可能性很大,輕傷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除了大威力以外,中正式步槍的精度還很高。

在有效射程內,優秀射手可以達到極高的精度。其實,即便多年後,一些國軍將領在臺灣仍然喜歡使用中正式步槍打獵,尤其是打鳥,就是因為精度很高。

原則上,中正式步槍只要安裝瞄準鏡就可以作為狙擊槍使用,有效射程可以擴展到600到800米。

在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都頗有一些中正式步槍的特級射手。

一些國軍老兵,喜歡在夜晚用中正式步槍,表演射中50米外香菸頭的絕技。

另外,中正式步槍的可靠性很高。

作為德國成熟的設計,中正式步槍沒有任何設計上的缺陷,堪稱完美。

可以這麼說,中正式步槍就是單發手拉步槍的頂峰製作,後世也沒有什麼槍械能夠超越它。

雖然有很多好處,但中正式步槍也有問題,就是後坐力較大。

7.92毫米子彈的後坐力,遠遠大於日軍三八式步槍的6.5毫米子彈。因此,新兵使用中正式步槍聯繫時,會有較大的畏懼心理。

薩沙也打過中正式步槍,第一次開槍把我嚇一大跳,這後坐力太強了,頂的肩膀很疼,頓時有了恐懼心理,磨磨蹭蹭不開第二槍。

總體來說,中正式步槍的性能是沒話說的。

可惜,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

生產中正式步槍的兵工廠,在抗戰中幾次長距離搬遷,幾次被日軍飛機轟炸,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其中,鞏縣兵工廠和金陵兵工廠的中正式步槍,質量最好,數量最多。

但還有其他兵工廠,比如浙鐵、廣東等兵工廠的質量就層次不齊。

頗有一些中正式步槍,有效射程應該是400米,實際只能打準200米內的目標。


中正式步槍是非常實用的武器,也耐用。薩沙記得江蘇民兵在六七十年代訓練時,有的還用中正式步槍。


薩沙


正兒八經的毛瑟標準型步槍親兒子,設計上是沒毛病的,國內當時主要四個廠——鞏縣、漢陽、金陵、廣東四個官廠生產,質量上沒缺陷,無非4個廠子之間的步槍零件可能因為設計圖或者模具上的偏差,導致不能互換。


雖然中正和98K一樣都是600mm的槍管,但是子彈用的是毛瑟輕尖彈而非98K在歐洲戰場用的重尖彈。雖然這在200米距離之內的初速和動能略高於重彈。但是在遠距離存能和速度上弱於重彈,超過200米之後的精度也低。


相比起三八大蓋來說,中正口徑較大,初速也高。200米之內的精度不弱於三八,毀傷遠超過三八。但是槍短,和三八這種鬼畜長度拼刺不利。


話說我們那會又不是個機械化程度高的軍隊...為毛拍腦子用上了短管的步槍...


瘋狗的輕武


中國仿製德國毛瑟工廠的槍械可以歷史悠久,早在1865年“洋務運動”時期,由李鴻章,曾國藩等晚清重臣,在上海創辦了中國最早,同時也是最大的軍工企業-江南製造局。

1867年江南製造局成功仿製了毛瑟11毫米前膛步槍,由於使用黑火藥和鉛彈頭威力驚人。當時這款步槍就算在世界上都稱的上先進水平。總體來說中國仿製步槍的起點並不低。

到了1933年,由於過去常年的軍閥混戰當時的中國裝備了日,德,美,英,法,蘇等10幾個國家的步槍,步槍種類超過30種。這些步槍的口徑就有6,7種,相同口徑使用的步槍彈種類也不一樣,導致中國光彈藥就有20餘種,致使軍隊的後勤部門經常ma niang。同時子彈種類的繁雜也不利於戰爭的進行,和軍隊的訓練。於是當時中國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決定仿製德國M1924式步槍。M1924式步槍,源自於毛瑟最成功的M1898式步槍,後又經過各項改進,最終成就了毛瑟M1924式步槍的輝煌。M1924式步槍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步槍界的標杆,和設計巔峰。



中國得到相關圖紙和有關技術後,把仿製步槍的任務交給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鞏縣兵工廠,由於中國人民的偉大智慧,僅僅一年後,中國就已經完全掌握了該槍的全部技術。到了1935年初中國已經可以小規模生產。同年8月該槍造成量產,並正式命名為中正式步騎槍。(由於當時是民國二十四年,所以也稱為24式步槍)。

威力巨大

二戰中德國毛瑟98k被成為是殺傷力最大的步槍,作為和98k師出同門的步槍,威力自然也不會太弱,所謂虎父無犬子。中正式使用的7.92毫米子彈,射中敵人後,會發生嚴重的變形和翻滾,可以造成巨大的空洞。這與日本的三八大蓋恰恰相反,日本三八大蓋精度高,穿透力強,射程遠,但是對人的殺傷力卻遠遠不及中正式,一般三八大蓋進去一個小洞,出來也是一個小洞,對人的殺傷作用並不強,但是中正式就不了,進去小,出來的時候則會是一個大洞,對人的殺傷作用遠遠大於三八式步槍。



精度高

電影《兵臨城下》中,與主角瓦西里對狙的德軍康尼少校用的就是一把安裝了倍鏡的98k。二戰中德軍培養了大量的狙擊手,但是他們的槍卻並沒有改變,而僅僅是增配了一個ZF41/ZF42型瞄準鏡。當時的98k優秀到什麼地步,安裝一個4倍鏡就可以輕鬆擊殺400米處目標,如果安裝一個6倍鏡甚至可以擊殺1000米處的目標,而二戰中狙擊步槍的射程一般只有800米。


那作為師出同門的中正式步槍精度自然也不弱,在桂南崑崙關戰役中中國一名士兵就曾用中正式步槍擊殺日本旅團長中村正雄,但是鬼子卻連這名中國士兵的影子都沒見到。

易於建造

我們會發現中正式步槍比日本的三八式要短一些,這是因為此槍是按照歐洲人的槍生產的,同時期,歐洲人身材高大,而中國人由於當時中國經濟不好,國力衰弱,士兵普遍營養不良,體型矮小並且相對力氣也要小一些,於是決定把槍縮短一些,零件也減少了一些(94個)這樣重量就輕一點,但是後來在與日本的白刃戰中,就吃了步槍短的虧,中正式步槍裝上刺刀,和日本的三八式步槍裝上刺刀相比足足短了10公分,就是這10公分在戰場上往往就是致命的。

雖然在白刃戰中步槍短比較吃虧,但是並不能否認這種技術帶來的優勢,在二戰中步槍80%的戰鬥都發生在400米內,因此高射程其實意義並不大,像日本的三大大蓋如果白刃戰時開槍很可能穿好幾個士兵,很容易打到自己人。因此簡短了槍管都步槍的優勢影響並不大。但是卻帶來不少好處,短槍管容易在狹窄的空間使用,減少步槍負重,降低了生產難度。製造一支步槍最耗時的就是槍管,因此對於增加產量,節約資源具有重大意義。



總體上來說中正式步槍,品質非常優秀,是中國第一款全國範圍內的制式步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軍武小咖



中正式步槍的產量並不高,抗戰中的產量約有60萬支。中正式步槍仿製自德國的毛瑟1924式步槍,毛瑟1924是德國根據一戰的經驗對於毛瑟1898的改進型,毛瑟工廠稱為標準型,後來的進一步改進型就是現在名聲大噪的98K。

中正式步槍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種制式步槍,國民政府在抗戰前確定中正式步槍作為制式步槍,但是由於中國的兵工廠產能不足,所以制式步槍只是紙面上制式步槍。

從紙面上來看,中正式的性能是不錯的,這個可以看看毛瑟98K的表現,而且中正式使用的彈藥已經是流線型的尖彈,而不是漢陽造的圓頭彈,漢陽造和三八式步槍性能上最大的差距就是由於使用的彈藥造成的。第一代無煙火藥步槍彈都是圓形彈頭,但是過了幾年的時間,各國就都把圓形彈頭換成了尖頭流線型,但是漢陽造沒有趕上這個時代,而中正式使用的就是尖頭彈了。在比如有效射程精度什麼的,中正式和日軍的步槍沒有什麼差距。

不過由於中國當時工業基礎的薄弱,量產後的中正式質量要稍微差一點,而且由於工廠公差控制的問題,各個槍廠之間的零件不能互換,這個對於戰時的維修是一個麻煩,不過這種事好辦,就需要一把銼刀,

步槍的發展趨勢是要求短小輕便,從這個角度來說,中正式是符合這個潮流的,而中國戰場的特殊情況是會出現一些白刃戰的情況,而由於中正式全槍長比日軍的三八式全槍長短,所以白刃戰中吃虧,當時中國是通過使用加長刺刀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種加長刺刀產量很少,不能滿足前線的需要。

不過白刃戰這個問題,對於不同的部隊有不同的辦法,國軍是通過加長刺刀,而八路的做法是另一種,八路軍對於步槍的要求就是短小輕便,有效射程在300米內就可以,這就是八路軍在自己研製81式馬步槍時候的要求,而對於白刃戰,八路軍是強調刺刀的快速打開,就像後來的56式半自動那樣,打開卡扣,向上一甩刺刀就就位了,這對於八路這種經常發生遭遇戰的時候更加便利。當然這種做法是沒辦法用在中正式上邊的,就算用也是刺刀也是要摺疊在槍管的兩側,而不是下邊。再說,能用子彈解決就不要用刺刀,用刺刀解決就暴露出中國軍隊訓練差的弱點,日軍在白刃戰中的優勢更多的是依靠嚴格的訓練,並不是完全靠那個長長的三八大蓋。如果三八大蓋夠用,日本人就不用推出99步槍了。


有痰


中正式步槍算是毛瑟24標準型的中國版本,性能還是很不錯的,就是後座力大了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