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這幾幅書法的人,估計沒幾個,其中有個字能拆出24個字

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自己其實算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其實都是高估了自己的學識,只需要用一個問題,就能讓你覺得自己沒文化。說來聽聽?行,那咱們就考你一個問題:漢字到底有多少個字?瞧,對於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甚至是常識的問題,你都沒辦法作答了吧。這個問題怎麼能證明一個人沒文化沒學識呢?按照目前最權威最準確的統計數據,漢字一共有九萬一千二百五十一個字,這是已知的、曾經在古籍和現代印刷物中都出現過的字的總和,但並不包括那些未在古籍和出版物中出現過的字,因為在民間還有大量的碑刻等等文物上出現的文字並未統計在內,所以漢字到底有多少個,並沒有準確的答案,甚至永遠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數量。


認識這幾幅書法的人,估計沒幾個,其中有個字能拆出24個字

∆合體字

不過咱們都知道,常用漢字只有三千來個字,一般來說你能認識兩千個字就可以說至少是高中文化了,但對於九萬多的漢字數量來說,你只不過掌握了其中的百分之二而已。而這些漢字,其實都曾以書法的方式出現,因為在印刷技術出現之前漢字都是以書法的方式出現。漢字無疑是最最有趣味性的文字,因為獨立的單個漢字與漢字之間,還能組合成新的漢字來運用到生活當中,最常見的應用就是合體字,比如說用於婚慶的對聯就可能出現圖一中那個合體字,這個字絕大多數的人都不陌生。


認識這幾幅書法的人,估計沒幾個,其中有個字能拆出24個字

∆借筆體

合體字到底算不算文字,答案是算的。因為合體字最早的出現,是在傳統文化中出現,並且是以書法的方式體現,在書法中,合體字就算是單個的文字,但在學術意義上,合體字的準確說法應該是合成字、借筆體,也就是說合體字雖然是文字,但是他代表的是幾個字,並非一個字。現在,合體字也只出現在書法藝術作品中,比如春聯、對聯中。古代,合體字不光在書法中出現,還在石刻中出現,當然如今也成為了文物,比如圖三中這件文物,就是東北某文化中心館藏的一件出土清代香爐,上面刻著的就是合體字。


認識這幾幅書法的人,估計沒幾個,其中有個字能拆出24個字

∆石刻香爐

這個字曾經被人認為是一個字,甚至還有人將其注音歸入到生僻字的範疇,實際上這個借筆體的合成字是由四個獨立漢字組成,即“孔”、“學”、“好”、“孟”四個字。對於這個字的釋義,有人說應該是讀成“學好孔孟”,有人說是“孔孟好學”,兩種讀法中“好”字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但都是舊時推崇孔孟的一種方式,孔孟當然是“好學”的,所以“學好”孔孟那是必須的。


認識這幾幅書法的人,估計沒幾個,其中有個字能拆出24個字

∆suǒ

除開合體字之外,比較生僻的漢字也是非常多,可以說絕大部分的漢字其實都是生僻字(對於普通人而言,九萬多個漢字除開幾千個常用字之外都可以視為生僻字),而生僻字並非僅有想象中那些筆劃複雜結構獨特的漢字,很多生僻字其實看上去都是那種“模稜兩可”的字,就是說你一眼看上去覺得很熟悉也很簡單,但是就是不認識也讀不出來,比如圖四這個楷書“㱔”,這個字其實是一個姓氏,如今還有人是這個姓,你能讀出來嗎?讀“ci”?讀“meng”?還是讀“xi”?這個字就是典型的看上去簡單又熟悉,但窮盡你所有的知識你也不認識。這個字是一個多音字,有兩種讀法,一種讀“xiē”,還有一種讀“suǒ”。


認識這幾幅書法的人,估計沒幾個,其中有個字能拆出24個字

∆網絡合成字

很多人將網絡當成娛樂工具,如同網絡有“流行語”一樣,也有網友效仿“流行語”,結合傳統的合體字創意,創造出了很火的“網絡合成字”,這種新的網絡合成字一般都是帶著吐槽性質的趣味性個人行為,最後因為大家都覺得有意思就成為了人人熟知的新型“網絡字”,比如圖五這個網絡合成字,據說可以拆出來二十四個漢字,槽點就是“全都是命啊”,這個合成字不僅包括了這五個字,除此之外還能再拆出十九個單獨的漢字出來,您能拆出多少個呢?據說要高智商高學歷的人才能拆出完整的二十四個字來,想不想試一試?

今天咱們列舉的“孔孟好學”石刻合體字,以及“㱔”,這兩個字能準確認出來的人並不多,“孔孟好學”可能那些對清代儒家文化熟悉的人、或者對石刻文物有了解的人會認識,而“㱔”字只有那些見多識廣朋友遍天下、對姓氏文化有研究的人才會認識,所以,能認識這兩字其中一個的人可以說絕對是學霸級的了,兩個字都認識,說明你的知識範圍涉及了歷史、傳統、姓氏、而且可能有廣交天下朋友的生活經驗,絕對是天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