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能源中國經濟的真正痛點不是技術,

中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如果給中國一定的時間,世界上最尖端的技術,都可以被中國攻克,所以技術問題,用市場加政策的方式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法的,只要能給出足夠的市場激勵和充分自由的創新環境,技術並不是最難的。

另外,從原材料的角度,大部分原材料中國都能自給自足,很多原材料供過於求,比如大多數黑色金屬和,都處在嚴重的產能過剩狀態,成本很好控制,這是在低溢價時代重要的競爭力之一。但有一樣東西,對中國製造,乃至未來的長遠發展,是無法迴避的痛點。

這樣東西叫能源。

從上個月公佈的數據看,2018年中國原油進口4.62億噸,增長了超過10%,花了2400億美元。巨量的進口並沒有降低用油成本,中國民眾持續忍受著全球幾乎最高的,這對業來說,有著更大的成本影響,因為這相當於加稅。

而是能源中國經濟的真正痛點不是技術,

更重要的一個數據是,2018年中國自己產的原油只有1.9億噸,同比下降1.3%。中國原油市場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70%,而中國自身市場的減產,並非是有意為之,而是產能已經處在極限,生產成本持續增高,不進口根本沒有辦法解決。

去年中國花了2400億美元進口原油,是中國第二大進口商品,僅次於(),請注意,的進口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加工出口(中國出口前兩名是、機電),而原油是中國純消費,所以2400億美元的進口額,可以說是非常恐怖的數字。

對比一下你就知道這個數字有多大了,在幾個重要的發展中國家裡面,巴西去年的出口總額是2390億美元,也就是說,巴西整個國家的出口額,還沒有中國進口原油的額度高。

俄羅斯全年的出口額也不過3500億美元,作為能源出口大國,能源出口佔俄羅斯出口的55%,也就是說俄羅斯去年能源出口2000億美元。按照這個數字,就算俄羅斯把所有原油和天然氣出口給中國,也無濟於事,因為中國僅原油進口就要2400億美元的量。

不僅僅是原油,中國去年天然氣消費量約為2766億立方米,天然氣進口量為1254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升至45.3%,較2017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中國已超越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如果再加上石油,中國去年在能源進口方面,花掉了接近3000億美元。

整個2018年中國的也就3500億美元,中國在能源進口方面卻花出去3000億美元。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中國用、環境成本等等維繫的出口競爭力(貿易順差),以及以此創造出來的,絕大部分花在了基本沒有技術含量的能源進口上。

這就好比一個充滿智慧,且十分勤奮的人,在工作當中掙了很多錢,但這些錢必須要十分節約的花(國家層面就是外匯管制),因為錢必須攢下來購買維持自己生命的水(自己的地盤嚴重缺水),而水在另一個賣家手裡僅僅是地下打口井,然後就可以永續的換走你的辛苦錢。問題是,中國還能維持多久的出口競爭力,還有多少低成本勞動力和環境可以消耗。

為了保證能源通道的暢通,以及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中國還需要更大的政治投入,以至於經常被一些政局不穩定的產油國訛詐,還不得不支持這些國家,使得外交政策等不同程度的陷入被動情況。

可以說在能源進口上,中國不僅付出了每年數千億美元的真金白銀,還付出了更多看不見的政治聲譽等隱性成本。更麻煩的是,縱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原油進口第一大國,原油等市場的定價和議價權,都還沒有掌握在中國手裡。在能源市場,哪怕是5%波幅的價格操縱,都可以讓中國分分鐘損失數百億美元。

很多人認為,中國正進行著,新能源最終會取代傳統能源,但請不要低估能源歷史的漫長性,人類規模性使用煤炭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但依然無法擺脫煤炭依賴症,更何況取代如今被是視“工業血液”的原油。

而是能源中國經濟的真正痛點不是技術,

被熱炒的新能源汽車看上去不錯,但中國截至目前,整個發電量裡面,用煤炭的火電依然佔比超過70%,你給汽車充了一度電,0.7度是燒煤換來的。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在新能源還沒搞出什麼名堂前,恐怕中國就已經扛不住了。2016年,原油進口只佔中國貿易順差的25%,而到了2018年,原油進口額佔貿易順差的比重飆升到了70%。

中國的貿易順差從2016年的5000億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3500億美元,減少了1500億美元,而2018年原油進口額正好比2016年高出接近1500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2018年中國能夠減少1500億美元的原油進口,那麼就能把出口競爭力()維持在2016年的水平。未來中國出口競爭力的衡量標準,恐怕主要得看原油進口額了,而不是製造業水平。

另外需要注意,想用新能源替代原油來解決能源問題的思路,類似於人類不再重視地球的建設與保護,一心想著跑出太陽系去尋找新的地球,這比正在熱映的《流浪地球》還科幻,還不太現實。

從中美當前貿易緊張局勢,以及伊朗、沙特等主要產油國持續引發的整個中東政治紛爭來看,未來的世界,依然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大國之間的較量,是歷史性的,如果沒有戰略資源縱深,中國就算再強大,也只類似於或以色列,又或者是、的崛起,屬於分工體系下的經濟膨脹,難以擺脫對主導性大國的依附,因為中國不僅需要能源,還需要用美元去購買能源,想擺脫能源困局就已經很難了,更不要說“擺脫”美元。

解決方法不是沒有,但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競爭對手不會無動於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