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營“銀行”到經營“零售”

近日,上市銀行2018年度業績報告相繼披露,“零售”再一次毫無懸念地當選年報關鍵詞之一,據統計,“零售”一詞在招商銀行業績報告中出現多達33次。

實際上,在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金融監管趨緊的背景下,零售業務成為各家銀行的增利“利器”。《金融時報》記者通過梳理年報發現,從銀行機構類型來看,股份制銀行零售轉型表現明顯優於國有大型銀行以及城商行;從業務類型來看,信用卡與房貸成為2019年零售業務增利主力軍。

然而,應該看到的是,儘管不少銀行已開始推動零售轉型浪潮,但不可否認,傳統銀行機構在理解、獲取和經營零售客戶方面的能力和市場敏感度仍遠遠不及互聯網玩家。專家認為,在“用戶主導”的未來市場中,零售銀行需要從經營“銀行”轉變為經營“零售”,而如何實現這種轉變,傳統銀行仍需要走一條很長的探索之路。

部分銀行零售利潤貢獻搶眼

近年來,一些銀行大力佈局零售業務,而這一動作在近兩年持續加碼。零售業務逐漸成為銀行創收的“發動機”,零售、個人業務的營業收入、利潤增速大幅提升,在全部營業收入、利潤中的佔比持續提升。

招商銀行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該行零售營業收入佔整個營業收入比例超過50%,2017年這一數字為49%。進一步來看,2018年招商銀行零售營業收入1258.46億元,同比增長16.11%,佔該行營業收入比重同比上升1.56個百分點;稅前利潤582.63億元,同比增長20.34%,佔業務條線稅前利潤的59.34%。

而處於全力轉型零售狀態中的平安銀行,零售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利潤中的佔比更高,對全行貢獻超過了半壁江山。該行年報數據顯示,零售業務營收618.83億元,同比增長32.5%,在營業收入中佔比為53%;零售業務淨利潤171.29億元,同比增長9.2%,在淨利潤中佔比為69%。

由此可見,隨著在收入、利潤中的佔比持續提升,零售業務已經成為各家銀行利潤的主要增長點。除了零售業績位於前列的招商銀行與平安銀行之外,其他幾家股份制銀行在2018年也有不俗的零售業績表現。

光大銀行年報顯示,該行2018年零售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佔比為42.19%,同比提升3.47個百分點,截至報告期末,零售客戶達9047萬戶,較2017年年末增長15.65%。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的零售利息、非利息收入也快於利息、營業收入的總體增長。2018年,民生銀行零售收入564.09億元,同比增長17.12%,佔比為37.57%,同比提高2.35個百分點;零售業務非利息淨收入347.54億元,同比增長38.61%,在非利息淨收入中佔比為64.4%,同比上升16.45個百分點。

信用卡與房貸是零售主力

梳理上述零售利潤貢獻顯著的上市銀行年報不難發現,信用卡與住房按揭擔當著各家銀行零售信貸投放增長的主力。

數據顯示,招商銀行2018年的信用卡交易額同比增長27.74%,平安銀行則大幅增長76.1%,其他部分股份制銀行信用卡透支餘額同比增長30%以上;在房貸投放方面,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房貸規模同比增長了11%至22%左右。

具體來看,截至2018年年底,招行信用卡流通卡數8430.44萬張,同比增長34.98%,流通戶數5802.93萬戶,同比增長23.61%,該行未披露當年新增髮卡量。浦發銀行則累計髮卡5650.54萬張,同比增長37.26%;流通卡數3750.36萬張,同比增長39.5%;平安銀行同期流通卡量達5152萬張,同比增長34.4%。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同期累計髮卡量6705.69萬張、6052.73萬張、4954.72萬張,2018年新增髮卡量1526.4萬張、1748.61萬張、1080.86萬張。

大量增加的信用卡髮卡量,帶來了透支和信用卡貸款的增長。截至2018年年底,招商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5755元,同比增加約841元,增幅為17%;平安銀行此類貸款餘額4732.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5.9%。中信銀行、浦發銀行2018年的信用卡交易額也分別達到2.08萬億元、1.8萬億元,貸款餘額4420.46億元、4333.29億元,同比增長32.63%、3.65%。光大銀行與民生銀行的信用卡交易額同比增長34.18%、36.7%,待收、透支餘額同比增長33.75%、32.5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份,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肖遠企曾表示,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更加重視零售業務未來發展的廣闊前景。優化金融結構,促進行業迴歸本源良性發展、推動優化直接融資結構、推動機構優化客戶結構。

從經營“銀行”到經營“零售”

“2019年,我們繼續強化零售業務,強調數字化、平臺化,推進智慧化管理、營銷和服務,構建場景化服務生態圈。”中信銀行零售銀行部總經理呂天貴表示。

不難發現,零售業務的拓展離不開甚至需要依靠金融科技的支持,縱觀上市銀行年報,商業銀行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給銀行零售業務帶來的不只是技術上的支持,還有更多的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未來幾年,金融科技將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管理思維、業務模式進行全方位的滲透與融合,將成為零售銀行業務的主要驅動力。他建議,銀行要明確發展戰略,保持戰略定力,持之以恆地在零售銀行業務上投入資源,藉助金融科技深度轉型。同時,還要秉持“開放銀行”的理念,積極開展與外部機構的深度合作。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傳統銀行機構在理解、獲取和經營零售客戶方面的能力和市場敏感度仍遠遠不及互聯網玩家。在這樣的緊迫形勢下,傳統銀行也並非無所作為,領先的零售銀行已經比較好地接納、吸收並借鑑了互聯網“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思路,通過拓展全渠道體系和場景、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嘗試建立自己的流量和服務閉環。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以往談到零售銀行,人們大多習慣從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角度去看待其變革和發展。因此,即便是在零售轉型呈現浪潮式發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銀行並不清楚零售轉型怎樣才算成功,而只能通過零售業務規模增長和佔比提升來證明資源投入是有效的。

受訪專家表示,在用戶主導的未來市場中,零售銀行需要從經營“銀行”轉變為經營“零售”,從提供金融服務轉變為響應用戶需求。至於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零售業態的變遷以及國內“新零售”的創新應用將給零售銀行未來的發展打開新的視野和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