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蘇母不讓女兒上清華,卻花費幾十萬“補貼”弟弟數年

​圖丨網絡、圖文無關

文丨萱小蕾(漠泱)。關注我、陪你愛

《都挺好》這個劇裡,除了蘇家三個男人性格典型,還有一個就是蘇母的弟弟。而這些人的性格養成,也少不了蘇母的影響,以及她孃家父母的影響。

這個蘇家舅舅的出場,是因為蘇明成借了他三萬塊錢去投資,說好給他利息。結果蘇明成投資被騙,三十萬都賠了,又離婚淨身出戶。

舅舅偏偏這時鬧到他的公司要債,一家三口在辦公室耍賴,弄得蘇明成丟了工作。

要不到三萬塊,舅舅找遍了蘇家幾個人,最終一家三口住進蘇大強的新房。三萬塊還給他,還給三個月利息四千多塊。

他卻不罷休,一開口再要十萬,說是他家兒子上學,要蘇家出錢,他姐當初答應的事。

《都挺好》:蘇母不讓女兒上清華,卻花費幾十萬“補貼”弟弟數年

這一段想必很多人覺得又好氣又解氣,因為這一家三口在蘇大強家裡“作威作福”,霸佔弄髒他的屋子,蘇大強那委屈又無奈的小眼神,也是很笑人了。

說偏了,這裡要說的是舅舅這一鬧,蘇明玉只好出場解決問題,帶來一個她媽生前記下的賬本,再次揭開一個大秘密。

原來蘇母這些年來,不斷在給這個弟弟補貼錢財,每次幾千幾萬不等,買房這些事更是一次性拿出幾十萬來。

蘇大強感嘆說:“怪不得我們家這麼窮,有時候衣服都買不起……”而且蘇明哲也說,自己每年都給家裡寄不少錢,原來這些錢,多數也花在了他這個舅舅家裡。

很顯然,蘇母也是個“扶弟”類型的,這顯然也是她原生家庭的問題。本來家在鄉下,大概是為戶口問題,並且不是她自己的戶口問題,是為了弟弟能進城,才嫁給蘇大強這個城裡人的。

弟弟的戶口解決了,然後應該就是幫他解決婚事,房子,孩子上學等一系列的問題。這舅舅跟舅媽連工作都沒有,看樣子多年來一直都是蘇母養著的。

《都挺好》:蘇母不讓女兒上清華,卻花費幾十萬“補貼”弟弟數年

這個秘密揭開後,舅舅還嘴硬,還大言不慚,還覺得理直氣壯,意思他姐養他一家是應該的。

這個邏輯,想必也是原生家庭帶出來的,只有他的父母覺得:這個女兒應該為家裡的兒子出力,為他的人生做“努力”和“鋪墊”。這個兒子才會像蛀蟲一樣,一無是處,什麼也不做,只等姐姐補貼幫助,並且毫無底線。

蘇母這個姐姐也的確夠累,她的人生是交給原生家庭做貢獻了。這段婚姻,也不是她心之所向。她或許也想過改變,但是沒有成功。

不過,想必她並沒過多反抗和不滿,甚至覺得自己幫弟弟、幫孃家是義不容辭,是天經地義,即使能力有限,即使犧牲自己的幸福和人生意願也沒關係。但同時,她也犧牲了家裡另外幾個成員的生活質量水平。

最怕的,也就是這樣沒有覺悟的思維方式,有時候,當一個人被許多人“指望”的時候,容易區分不清那是“壓榨”、“利用”,還是能力的體現,容易將自己當成“救世主”,從而心甘情願去做出“犧牲”。

《都挺好》:蘇母不讓女兒上清華,卻花費幾十萬“補貼”弟弟數年

如果想把自己的一生全都“貢獻”給自己家人也可以,但前提是不要結婚,不要拉低你伴侶的生活水平,影響你伴侶的生活質量,也不能讓自己的伴侶和孩子節衣縮食,去滿足你的“無私付出和奉獻”。

這一點,蘇明哲想必也是遺傳了一些他媽媽的性格。最關鍵的是,蘇母自己意識不到這樣的生活模式有什麼不對。並且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生的女兒,也一樣有義務為自己的兒子做出些“貢獻或犧牲”。

不讓她花錢上清華,而是讓她上免費的師範,想讓她早早參加工作,並且說她是別人家的人,說女孩子上那麼多學有什麼用、又說自己養老不指望她。

所有表現後面的真正用意,就是覺得:女兒要嫁出去,所以她應該為自己的家人親人哥哥們盡責任……

這樣的想法,是置女兒的幸福於不顧,而蘇母自己本就是這樣的角色,卻沒有體諒和同理心,想來也真是有些無情。

《都挺好》:蘇母不讓女兒上清華,卻花費幾十萬“補貼”弟弟數年

或許,原生家庭的思想侵蝕,已經讓蘇母的想法固化,妥協並承認了那樣的模式。

好在蘇明玉並沒有被這樣的思維方式“制服”,她走出了那個家,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她獨立,有原則,有底線,幫歸幫, 但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也不會大包大攬,而是在家人實在搞不定的情況下,婉轉地悄悄地出點力。

但她明白,人生還是他們自己的,很多事得他們自己去面對。她的幫助,是舉手之勞,也是點到為止。

這樣的她,雖然小時候受了不少委屈,但她沒有軟弱妥協過,沒有放棄過,也是讓人覺得欣慰,也值得類似情況的女兒去學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