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印记】迎阳山下话张通

每当经过石岐街道迎阳社区的南下市场时,您是否曾被附近的一道风景所吸引,一块刻着“迎阳”二字的大石头前立着一名壮汉和一艘船的雕像,您是否了解过这雕像背后的一段故事

......

【香山印记】迎阳山下话张通

迎阳石下的壮汉与船的雕像(图源网络)

南下位于石岐区南部,旧时以南门至三级石路路段为“南上”,三级石以南为“南下”,故取名为南下村,村内有东林山、迎阳山和西林山,而接下来我们即将提到的迎阳山、迎阳石便位于南下麻洲街南端。过去,迎阳山东面为一片海滩,往外是狮子洋。渔民常在此纺麻织渔网,故此地又称“麻洲”,迎阳山也叫“晒麻山”。说到这里,有人就开始猜测,既然过去迎阳山靠海,莫非这雕像代表的是一个刚乘船捕鱼归来的渔夫形象?不是的。且听小编来为你揭开事情的真相吧。

相传在明代天顺、成化年间,有倭寇侵犯南部沿海地区,放火烧毁了储兵粮的大船。地处南海之滨的香山,就成了海防的战略要地。于是当时的皇帝就派巡海都督张通到香山铁城沿海一带巡护疆土,抵抗倭寇。

张通到迎阳山一带视察,发现迎阳山东、南、西三面临海地形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是个驻守兵营的好地方。一日早晨,张通见红日冉冉升起,瞬间豪情万丈,用战戟在一块大石头上刻画“迎阳”二字,时人称此石为“挂榜石”。后人将字凿深,“迎阳石”“迎阳山” 由此得名。

【香山印记】迎阳山下话张通

上世纪30年代的迎阳石旧貌(中山市档案馆藏)

张通最终领兵将倭寇打败,成功回防香山。清康熙元年(1662年),台风把迎阳石旁的古榕树吹倒,树干把迎阳石砸裂,“阳”字被压倒并倾斜于地。直至清道光七年(1827年),在当地乡民的要求下,县衙拨款60两修复迎阳石,成为铁城人文景观之一。

1920年,迎阳山被辟为迎阳公园,园内景色优美,建有亭台楼阁、台、石凳和假石山,植有名花和盆景,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到此吟诗题词。后来,迎阳公园逐渐荒废,迎阳山上的许多古庙也被拆毁。

1967年,“迎阳石”因修建排灌站而被炸毁。迎阳石景观后来在南下新码头重建,同时也配有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张通和渔船雕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