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故宮沒有廁所,古代人是怎麼解決三急問題的?

江仔在農村


這是一條有味道的問答。但首先,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

故宮內並非沒有廁所,僅壽康宮——乾隆皇帝生母的寢宮,就有三處獨立淨房。

壽康宮中,第一個淨房在崇慶皇太后的後殿。

第二處淨房在後圍房,曾經是個戲臺。後圍房東次間北面便是廁所,想來是乾隆皇帝考慮到其母親看戲方便,而專門設計的吧。

第三處淨房在東配殿後。這是乾隆皇帝為了自己而安置的淨房。

除了壽康宮中,其他地方的確再無獨立淨房了。

這是因為故宮的排水系統雖然發達,卻並沒有清潔系統。況且,廁所數量一多,到了夏天時,味道四溢,也容易影響到皇帝與嬪妃們的生活起居。

所以皇帝與嬪妃都會有專用的木質馬桶,馬桶內有香料,上面加蓋,防止氣味擴散。

皇帝或者妃子如果想上廁所就傳“官房”,在小房間的一角用屏風或後簾子遮擋如廁。

使用完畢後,立刻會有太監宮女來打掃。

每天早上,也會有專門負責的太監來清理排洩物。再用馬車運出皇宮。

如此,一來可以保證空氣清新;二來的確清潔;三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所以,綜合來說,故宮內的大小便問題,是由獨立淨房加馬桶來配合完成的。

不存在沒有廁所的問題。


宗鏡先生


故宮內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廁所,不代表古代故宮內的所有人都不上廁所,他們當然有其解決上廁所問題的器具,這個東西稱之為便器。下面咱就聊聊這個有味道的題材吧....


以清宮為例,在紫禁城中的宮女,太監,嬪妃和皇帝日常使用的便器大致分恭桶和便盆,恭桶是專門負責小便使用的,一般為了防止味道四溢,都設計了一個桶蓋,在方便完後蓋之。而便盆就是專門用來解決大便的,其形狀從故宮遺留下的文物看,有圓形也有方形,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其做工也有區別,下面便是一個后妃們曾是用過的便桶,其實樣子和如今的白瓷抽水馬桶差不多,有一個軟質的坐墊,下面放置帶蓋子的便桶,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在便桶內都會鋪上一層草木灰或者碳灰,這樣既防臭又相對衛生一些。


而下圖也是一個便桶,這個便設計成了方形,形式一個抽屜,看其大小應該是給年齡較小的格格或者阿哥們使用的。

雖說古代故宮沒有衛生間,但卻有存放這些便盆和恭桶專用房間,這個房間也是有名號的,史書中稱之為“淨房”,每天這些汙物都有專門的機構管理和保潔,天天有專門的“糞車”收集後運出宮外。

對了,不知各位看沒看過《康熙王朝》,裡面就有一集說的容妃和康熙鬧翻,被髮配到淨房洗桶,她洗的那個就是恭桶,見下面的劇照~


老豬的碎碎念


在回答故宮沒有廁所這個問題之前,我需要跟你解釋一下什麼叫做三急。

三急,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幾種說法。

1、上廁所急、入洞房急、老婆生孩子外面等的老公急;

2、尿急、便急、屁急;

3、內急、性急、心急;

4、上廁所急、結巴說不出話急、生孩子急

大致就這四種說法了,第四種最為正宗;通常我們所說的三急指的是第三種。

看到這裡,您該明白,有些急與廁所無關啊,即便是第二種,放屁也不需要去廁所,真要這樣了,比脫褲子放屁還多餘呢。

接下來,咱說說故宮的廁所吧。

上面的那位仁兄給你解釋了,他提到了獨立淨房,這個問題不需要我再去複述一遍了。

還有馬桶,那會兒是木桶。

相信您看過清史劇,相信您看到過和珅怎樣用木桶上廁所,相信你看到過清晨皇宮裡的太監往外一大桶一大桶的運屎尿,相信你看到過一些宮女犯錯去洗馬桶等等。

沒有現在的廁所,但有這些東西,上廁所難不倒。

需要說明的是,皇帝用的馬桶可不是一般的木桶,而是檀木做的,坐的位置用軟布包裹,很舒服,不比您家裡的自動馬桶差很多。

讓您有這樣的疑問的原因,恐怕是您清楚在清朝出現了糞坑等上廁所的地方,別說清朝,就算是明朝也有。

不知道您有沒有看過《西遊記》裡車遲國的故事。

孫悟空師兄弟假扮三清騙車遲國三大仙,在三清殿裡,孫悟空讓豬八戒把三清像扔到五穀輪迴之所。

五穀輪迴之所,很文雅了,其實就是廁所,豬八戒扔了三清像之後也說了,那是“大東廁”。

所以呀,廁所古代就有,只是故宮裡不能搞這些個地方,那是皇帝的地方,要雅,不能臭氣熏天,所以沒有建,但有木頭做的馬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