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頸椎病”與“頸部疼痛”是劃等號的,只要出現了頸部疼痛的症狀,先考慮是不是得了頸椎病。實際上,真正的頸椎病最主要的表現並不在頸椎局部,而是四肢和身體的異常表現。那麼引起“頸部疼痛”原因又有哪一些呢?今天,楊醫生給大家就“頸部疼痛”的問題做一個大略的科普。

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頸部疼痛是常見問題

根據頸部疼痛的嚴重程度,2007年有多個專業和機構組成的頸部疼痛工作組推薦了一個分類系統,具體分級如下。

I級:無重要的病理改變,疼痛輕微,幾乎不干擾正常活動

II級:無重要病理改變,但疼痛可能影響日常活動

III級:頸部疼痛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比如說神經根受壓)

IV級:頸部疼痛伴有重要的病變(如骨折、脊髓病、腫瘤或者感染等)

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誰痛誰知道,所以對於疼痛的客觀評估存在一定的困難

根據頸部疼痛的位置和特點,有以下常見疾病

1,頸椎軟組織損傷。這種叫法是一種非特異性診斷,通常用來描述頸椎周圍肌肉和韌帶結構的損傷以及上背部肌肉痙攣。急性頸部疼痛和斜方肌部位疼痛的情況,如果沒有神經功能的障礙,就可以診斷為頸椎軟組織損傷。

頸椎軟組織損傷通常由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勢和睡眠習慣造成,症狀表現為頸部和上背部僵硬、緊張伴有疼痛,頸椎活動受限制,從時間上來說,通常1-2周,最長不超過6周。

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落枕”就屬於這種情況,多數人有過親身體會

2,頸部肌筋膜疼痛。相比於急性軟組織損傷來說,這種情況往往是慢性疼痛,多數超過6周。病因主要與慢性機械性肌肉過度使用和勞損有關。有緊繃感,疼痛對壓力比較敏感,通常有觸發點,或者說有比較明顯的壓痛點。肌筋膜疼痛也可以與肌肉敏感、抑鬱、焦慮和失眠有關。

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斜方肌是常見的肌筋膜炎的疼痛區域

3,頸椎椎間盤源性疼痛。這個叫法有點拗口,是為了與頸椎病做區別。頸椎病通常指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根或者頸髓受壓出現的一系列神經症狀,而所說的盤源性疼痛是指椎間盤結構紊亂從而導致的頸部機械性疼痛,有可能同時伴有炎性疼痛。這個問題可能是頸部疼痛最常見的原因,頸椎核磁共振檢查往往可以看到頸椎間盤的明顯退變。

這種原因引起的頸部疼痛可能同時伴隨肢體疼痛,但通常以頸部疼痛為主,肢體疼痛的原因不是因為神經受壓,而是牽涉性疼痛,因此醫生做神經查體往往不會有什麼發現。

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椎間盤源性疼痛往往伴隨椎間盤的退變,椎間盤造影可以看到髓核和纖維環的破裂

4,頸椎關節突關節綜合徵。頸椎關節突關節,通常稱為小關節。疼痛往往位於中軸線,或者略微偏一邊。疼痛特點與頸椎椎間盤源性疼痛一樣,頸椎周圍的疼痛比四肢綜合徵更明顯。

在透視引導下,關節內注射少量局麻藥可以明顯緩解症狀,是明確診斷的有效方法。

以上幾種情況的症狀是頸椎局部的疼痛,或者以頸部疼痛為主;而以下幾種情況則以肢體疼痛和感覺異常為主,頸椎局部的疼痛為輔。

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頸椎小關節,做關節內封閉是診斷小關節疼痛的有效方法,只是操作並不容易

5,脊髓型頸椎病。本質是因為老化性改變(包括椎間盤後突、黃韌帶增生、骨質增生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椎管橫截面積減小,使走行在其中的頸髓受壓出現功能障礙。患者可出現各種各樣的神經系統異常,包括肌肉無力、行動不協調、胸腹部束帶感、下肢僵硬感、腳底踩棉花感,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和性功能障礙。

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核磁共振圖線顯示,頸髓收到嚴重的擠壓,這種程度的病人多數已經無法正常走路了

6,神經根型頸椎病。椎間盤的突出主要造成神經根的受壓和刺激,出現一側或者雙側上肢的麻木和疼痛,肌肉無力、肌腱反射異常、皮膚感覺異常等。

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如果椎間盤凸向一側,則容易壓倒神經根,造成神經根型頸椎病

7,胸廓出口綜合徵。本質是臂叢神經從胸廓穿出的位置受到卡壓造成的症狀,可表現為頸部和肩部疼痛、伴有上肢牽涉痛以及神經血管的異常。上肢麻木、無力和腫脹感三聯徵,強烈提示胸廓出口綜合徵。

專家級科普,引起“頸椎疼痛”的原因有哪些,您知道嗎?

胸廓出口綜合徵的示意圖

8,其他少見的情況。大多數頸部疼痛與肌肉骨骼性原因有關,但是也有少數情況不屬於以上原因,特別是伴隨有其他症狀時,比如發熱、短時間內體重下降等。

①惡性腫瘤,累及頸段脊柱的腫瘤

②血管性問題,比如椎動脈或頸動脈夾層

③感染,比如咽部膿腫、帶狀皰疹等

④內臟性,比如食管梗阻、肺尖部腫瘤等

⑤肩部的問題,比如肩部撞擊綜合徵、肩袖損傷、肩周炎等等。

⑥長期糖尿病引起的神經根病變等

最後關照一點,科普文的作用是幫助大家對於自己的身體和身體的異常有一些認識,切莫對號入座,自己診斷。沒有臨床經驗的話,自己的判斷是不準確的。(幾乎每一個醫生在讀大學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老師每講一個疾病都會有幾個同學感覺與自己的表現很相似,實際上都不是)如果有一些身體上拿不準的問題,還是要去醫院找醫生看一下更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