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饅頭,面是和硬點好還是軟一點好?

小小櫻桃的Mom


就地域來說,北方人大都喜歡面硬,囗感筋道的饅頭,南方人比較喜歡面軟且甜的饅頭。

提起饅頭,對於我這個在南方住了十多年的山東人來說,心中總是莫名的湧起一陣激動,又好像回到小時候。我家也算是祖傳做饅頭的,從爺爺那一代開始,直到前幾年,我父親年齡大了做不動了為止。記得我10歲左右時,那時候還沒有活面機,全靠人工,面又要活的硬,沒有點力氣還真做不來這活。父親先把一整袋麵粉倒在一個長約2米寬約1.5米的大案板上,然後把麵粉平攤成一個大橢圓形,在橢圓形中間一條小溝,把稱量好的鹼水緩緩倒入小溝中,把面揉成絮狀,再加入稱好的麵肥,拿出一條長約2米的粗槓子,兩個人分別站在案板的兩邊,抓緊槓子兩端,同時用力向下壓面絮,就這樣反反覆覆來回要壓一個多小時。還沒等到面活好,兩人早已累得氣喘吁吁。如果是夏天,麵糰活好二十分鐘,就要開始壓面、搓條、揪劑,然後一個個的開始揉成圓形。接著醒發,上籠蒸。等饅頭快熟的時候,整個院子裡都充滿了甜甜的麥香味,打開籠蓋,又白又胖的饅頭出籠了,我們這些小朋友都會迫不及待的吃上幾個。

懷念家鄉的又白又胖、口感筋道的饅頭!



愛做飯的文子


可能是地域和個人口味,我愛吃軟面饅頭,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的鄰居是山東人,闖關東過來的,兩家相處的關係挺好,他傢伙食的標配就是糊塗粥和硬麵饅頭,他家做饅頭就會給我家送來一些,不過我確實沒有這口福,我不喜歡吃著饅頭掉渣的感覺,不過糊塗粥倒是把我家征服了,喝起來挺香的,後來我自己做饅頭大多都是軟面饅頭,基本就是一斤面五克酵母,五克炮打,一兩糖,半斤左右的水,一般軟面饅頭醒發比較快,硬麵不怎麼愛醒發




廚房裡的麵點師


饅頭兩種做法,一是硬麵饅頭,一是軟面饅頭。



1、硬麵饅頭。1000克麵粉,溫水400克並加酵母10克攪勻,讓其化開激活,分次倒入900麵粉中,揉成團靜醒和再揉,如此反覆三次,揉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時,進行發醒,有近1倍大時,拿出放案板上攤開,分幾次撒上剩餘100克麵粉,全部揉進行後,再醒一會,再揉到很光滑時,就可製做饅頭了。注意的是蒸時要時間比軟面饅頭長些。



2、軟面饅頭。1000克麵粉加水550克酵母10克,其製做過程與硬麵饅頭相同。


小吃學院


餅子面要軟,饅頭面要“硬”,這是行內人說的話。這“軟”、“硬”只是相對而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軟和硬。起碼軟要軟得手拿住,硬也要硬得能收住該收攏的口吧!

蒸饃店做饃,也許是考慮食品機構的攪拌和揉制會破壞面的面的內部結構,用老面發好面坯有兩次發勾兌純鹼時,必須在發麵中加入15%左右的乾麵粉,這就需要二次加水,連同兌鹼的水,不用說會增加麵糰的含水量。花捲的製作和饅頭不一樣。花捲只要揉製成條,加入佐料捏製即成,不存在大的收攏,麵糰加水量保持5%左右,以不沾於為好;饅頭就不同了,如果是饅頭機,稍硬了也能收緊攏口,人手揉制面坯,硬了費時間、人力,還會是攏口始終有張開以感覺,熟制後會大幅張開,不美觀,也影響食慾,所以麵糰加水量應在8%左右,以稍有點沾手為好。為不斷揉制時會撒入麵粉,二次醒發留有空間,更方便揉制饅頭坯。

只有這樣揉制的饅頭才會有口感,增加人的食慾。揉制和蒸制饅頭程序大致是這樣的:

【1】在案板上撒些於麵粉,取出兌好鹼麵糰再仔細用力揉一揉,排排氣(多排氣可以讓成品饅頭口感更細膩)。

【2】把麵糰揉成長條形用切(或撕)成小塊,每個小塊麵糰再揉50下左右,這樣小麵糰會更加光滑更軟,然後收緊攏口成圓形,在底部沾點乾麵粉,放到籠屜上醒發。


【3】20分鐘,開始大熱水上鍋,饅頭坯在上氣中二次醒發。待籠蓋兩氣孔有氣體冒出時開始計時。


【4】上後後20分鐘(八層籠至少半小的),停火。燜5分鐘後,揭掉鍋蓋。

這樣不塌陷、不皺發,香噴噴的饅頭、垃出鍋了。


為生活而提神


饅頭是最常見的麵食,論口感的話,我覺得還是軟一些的面做出來的饅頭好吃,麵糰到底要和的多軟,饅頭才能宣軟,下面就介紹一個方法,希望是您需要的



主要材料:普通麵粉500G 高活性酵母5G 鹽3G 糖10G 溫水270G左右(因為麵粉吸水量不同,還有夏天和冬天也有一些區別)

製作方法:1.先將所有粉類材料倒在一起攪拌均勻,再分次加入溫水,用筷子攪拌,把麵粉攪拌成絮狀物,然後揉成三光(這裡有方法,開始揉的時候用手掌根部用力揉)面光手光盆光就行

2.找蓋子蓋上或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到溫暖的地方發酵到2倍大,天氣熱直接放在室裡發,冬天放烤箱裡調發酵檔


3.發酵好後,用手指插到麵糰裡,麵糰不會縮,拉開面團有許多小氣泡就發好了

4.在案板上撒些乾麵粉,取出麵糰再揉一揉,排排氣,多排氣可以讓成品的饅頭口感更細膩

5.把麵糰搓成長條再切小塊,每個小塊麵糰再揉50下左右,這樣揉一揉小麵糰會更光滑更軟,然後把饅頭搓成圓形,在底部沾點乾麵粉,放到蒸鍋上繼續第二次醒面,醒半小時左右,開始蒸要冷水上鍋,然後大火燒開,上汽蒸20分鐘,蒸好後再燜5分鐘,就可以出鍋了,這樣揉到位的饅頭不會塌陷饅頭皮不會起皺,好吃極了,以上就是我的答案,謝謝您的閱讀



廚房小蔡


軟一點兒好還是硬一點兒好,這個是有參照物的,怎麼樣的就是軟一點兒,相對於正常饅頭面來說。

我是一個美食視頻作者,對飲食的研究還是有一定的瞭解。

1,做手撕饅頭,當然軟一點兒面好,做出來的饅頭柔點兒,嚼起來勁道,手撕起來一條一條的;

2,做酥散饅頭,當然面硬一點兒好,在蒸饅頭的時候多放著乾麵,這樣蒸出來的饅頭酥散,也就是不能手撕,吃起來容易掉小饃饃,也就是做的很散的饅頭。

3,如果面再軟的話,蒸的饅頭不易成型,做自己想要的樣子很難,也就是做出來的饅頭立體不好。

4,會蒸饅頭的老師傅多數會蒸酥散的饅頭,在蒸的過程中撒很多幹面,既是增加面的硬度,還是為了在蒸的過程中容易成型,做的饅頭酥散。

三分面,七分火,蒸饅頭火候很重要,剛開始還是要大火快蒸,我覺得做的多了還是經驗自然就來了,在做的過程中多多摸索,尋找最適合自己吃的饅頭的面的軟硬程度。


西北坤子


做饅頭面和硬點好,還是軟點好?這要因人而異,針對老年人面和軟點好,如是青年人面和硬點好,面和軟點,發酵快,做出來的饅頭鬆軟,有利於老年人消化吸收。硬麵做出來的饅頭,品相好,有嚼勁,耐飢,深受廣大青年朋友們喜愛。

一般硬麵饅頭,二斤麵粉,8克酵母,20克白糖,溫水400一450克,和成三光面團,春秋季放溫暖的地方發酵半小時,揉成光滑的麵糰,搓成長條,按量揪劑,用手搓成饅頭狀,或直接切成饅頭,放溫暖處二次醒發20一30分鐘,見饅頭有明顯增大,即可開水上鍋,旺火蒸十五分鐘即可。軟面饅頭與硬麵饅頭步驟基本差不多,不同的是麵粉吃水量稍多點,大概一斤麵粉加水250一270克,供參考。


一葉小舟s


從食物的物理狀態來看 軟的東西當然吃的胃舒服 胃黏膜嬌嫩,面硬的話,就有嚼勁,胃不好 還是軟一點比較好

饅頭的面應該比麵條的面軟一些,但是比烙餅的面要硬很多,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吧,軟些的饅頭比較軟,硬些的饅頭比較實成,關鍵是面要發好,發不好就特難吃了

想吃蓬鬆一點就面就軟一點,想吃勁道的的就硬一點


夏三星和檯燈


饅頭還是硬點兒好,我從小吃的就是硬饅頭,不是那種硬的咬不動的,而是那種有嚼勁兒的。以前是媽媽自己蒸,用家裡燒柴的大鍋,放饅頭的時候故意貼著鍋沿,挨著鍋沿地方會有一層黃黃的鍋巴,是我小時候的最愛。村裡賣饅頭的也是這種饅頭。這叫嗆面饅頭。從小一直吃,也沒有覺得有多好吃。現在離開家在外面買的都是那種萱萱的軟軟的饅頭。真的好懷念家鄉的那種饅頭。


似水流年273440386


我認為這是看各人口味和飲食習慣了,想吃緊實一點,比較有嚼頭的饅頭就少加點水,喜歡吃口感比較綿軟的饅頭,就多加點兒水。就如有些人喜歡用高筋粉來做饅頭,有些人喜歡用低筋粉來做饅頭一樣,而且還有南北口味各具特色,隨個人心意所愛吧。

我們做饅頭,有時候還得根據所做的品種所需的水量來添加,還得根據麵粉的吸水量來決定應該添加多少水,比如,有些饅頭要添加含水量大的物品:南瓜,紅薯,牛奶等東西,就代替了部分水,這時水的添加量就得減了。

水少麵糰硬,同等的溫度下發酵慢一點,水多面團軟一點,同等溫度下發酵快一些,面硬的饅頭蒸出來比較挺拔有型,口感還比較緊實筋道有嚼頭,面軟的饅頭就比較綿軟蓬鬆,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