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熊孩子”有什麼辦法?

7226彭嘉琳


前段時間,孩子爸經常出差,我一個人帶兩個人,早上叫醒大寶,催促他吃早餐,然後送他去上學,下午過去學校接回來,弄晚餐寫作業睡前故事...每一天都感覺像打仗一樣。

這樣的時候,如果大寶小寶一起鬧情緒,我就會變得特別煩躁不安。特別是早上時間,感覺大寶磨蹭散漫神遊海外的態度總是能把我逼到想把他發射到外太空去!

叫他起床換衣服,如果不提醒,20分鐘後他還在脫上衣,脫到一半躺下來發呆…

吃早餐,吃一口可以吃十分鐘,一直神遊海外…

讓他穿鞋子,明明鞋子就在眼前,他都能精準地避開鞋子的位置,一直找不到鞋子…

眼看快要遲到了,你都急死了,火冒三丈,忍不住大聲吼一句:“你就不能快一點嗎!”他還散漫地來一句:“媽媽你急什麼呀!”

很多媽媽是不是跟我有一樣的經歷,有個媽媽說:“道理都懂,面對孩子這樣那樣時,真的控制不了發飆啊!”很多媽媽每天都在“開吼-崩潰-內疚”的死循環裡苦苦掙扎。

上一次,妹妹高熱驚厥住院,有一次哥哥來醫院看望我們,一進來就大發脾氣,大哭,我用溫和堅定的方式處理了他的情緒問題,他很快平靜下來了。記得中間床的那個媽媽,看到我對大寶的教育方式,忍不住懺悔說自己對大兒子總是打罵,他一不乖,就直接用衣架抽他,現在感覺他越來越難控制了,也越來越不怕我打了,真的不知道該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了。

她說她兒子很多問題,動不動就躺地上打滾哭鬧,可以一天到晚看電視玩手機,如果不答應他的要求,他就大發脾氣……每一次,她看到兒子發脾氣,整個人就煩躁得很,拿起衣架就抽他屁股,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屁股上的衣架痕,就內疚得想哭,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但下一次,又控制不住自己,覺得不這樣做,根本沒辦法讓孩子停止哭鬧。

“如果教養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為何要讓孩子感受這般恐懼?”

如果孩子哭鬧,父母就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制止他的情緒發洩,你責怪孩子亂髮脾氣,你有沒有反省過自己是不是也在孩子面前亂髮脾氣?你責怪孩子總是用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你有沒有教過他真正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大喊“哭什麼哭!”你自己都沒做好情緒管理,孩子又怎麼會學會怎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母親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精神健康起著主要的作用,對孩子大吼大叫、嚴厲懲罰和故意忽視只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行為問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步,是父母學會情緒管理。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裡有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教育孩子是最考驗耐性的事,很多父母動不動就火山爆發,打罵孩子,雖然他們把孩子嚇得夠嗆,表面上管住了孩子,實際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心平氣和。

用孩子害怕和恐懼的方式對待孩子,其實只是父母對於無法掌控孩子的情緒宣洩,但是過後無盡的後悔和內疚又讓自己感到不安。

隔壁床的媽媽就是這樣,她感到無助,因為完全不知道該怎樣跟有情緒的孩子相處,她在懺悔的時候,想到寶寶對自己說的話,心裡更難受了:“其實他總是對我說:媽媽我愛你。你生了弟弟之後,不要像打我一樣打弟弟了。”

這位媽媽說,其實每一次對著孩子大吼,當時是有些反應,但他都不入耳,下一次同樣的事情發生,他還是一樣,所以我才那麼氣啊…

那吼沒有用,可以用什麼呢?我跟這位媽媽說了幾點我的方法和建議:

1、父母首先學會情緒管理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且潛移默化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大人學會情緒管理,孩子就能習得這樣的技能。如果父母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動手打孩子,孩子去哪裡學會心情氣和,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2、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你生氣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我們兩個人現在都很生氣,我現在不想說話,要冷靜一下。”如果覺得自己面對孩子很難平復心情,可以自己進房間裡冷靜好再出來。

3、同理心對待孩子

試試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他為什麼這麼做,真正理解了他的內心感受,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為什麼生氣,為什麼哭鬧,也許你就不會那麼生氣了。

允許孩子哭,哭也是一種重要的情緒表達。可以陪著他,等他哭完再溝通。

4、教孩子怎樣做,而不是不可以做什麼

每次寶寶哭鬧,有情緒,可以告訴孩子“要不我們試試這樣做”,而不是一直強調說“不可以哭!”“不可以這樣!”

5、好好道歉

如果你這次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請記得主動跟孩子道歉。如果孩子有錯,對你亂髮脾氣,你可以請他跟你說對不起。這是互相尊重,也是禮貌。

教養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然而教養孩子固然要緊,但請別忘了親子關係比教養重要。不要為了教孩子,而不斷與孩子發生衝突;不要為了孩子好,而強逼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為了孩子好,而不斷批評與責罵。”

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 不知道什麼時候,“熊孩子”這個稱呼就風靡起來,有點兒無奈,帶點兒寵愛。 家有熊孩子是什麼感受?對我來說,就是時刻在上演《瘋狂原始人》,無窮無盡的精力,無窮無盡的創意,無窮無盡的“破壞”,他走路就像龍捲風,他說話就像機關槍,他總能找到最難回答的問題來糾纏不清,他挨訓了還覺得很無辜“我到底怎麼了”。 每天與熊孩子的“戰鬥”,就如一場星球大戰。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能聽到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 恭喜你,成功召喚了一隻熊孩子


  • 放眼看去,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熊孩子”。

他們不太乖,會有一些小破壞,有自己的主見並不聽話,他們充滿了無所畏懼的勇氣,他們的世界充滿了創造力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雖然最後確實給我們帶來了麻煩。

比如把紙箱裡的泡沫板,全部揉碎灑滿全屋,還興奮地喊:媽媽,快看,下雪了!

比如在草叢裡捉了一隻蟲子回來,然後一轉眼又要出去,說要把蟲子媽媽一起帶回來。

比如家裡的牆壁上,貼滿了密密麻麻的小貼畫,仔細一看,居然是叢林模樣,高高低低。

比如推著妹妹的小車狂奔,說想讓妹妹感受一下風的速度……

每一次,都讓人抓狂,偶爾膽戰心驚。



  • 很多在我們眼中很普通的存在,在“熊孩子”的眼中,它們都是奇妙的,都能產生出很多的想象。比如愛迪生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熊孩子,讓人不可理喻:媽媽找他吃飯,他卻正在雞窩裡認真的孵小雞,他還給鄰居小朋友吃發酵粉,希望他能像氣球一樣飛起來。好在大人的世界成王敗寇,愛迪生最後成功了,這些熊孩子的往事,就變成了美談。


  • 在很多人眼裡,孩子乖、懂事是大大的優點。對呀,孩子聽話難道不是因為教育得好嗎?有些孩子確實很乖,他們在說著成年人的話:見了叔叔會問叔叔好,見了阿姨會跟阿姨打招呼,平時還會關心老師、關心媽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這樣的孩子確實顯得乖巧、討人喜歡。可特別懂事和乖巧的孩子,也會讓人覺得心疼。

孩子的成長,就是不斷犯錯的過程,他越愛學習,越愛嘗試,也就越多犯錯。

孩子通過五感來感受世界,視、觸、聽、嗅、味覺。而通過動手的觸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鼓勵孩子自己來感知事物非常重要,孩子的天性一旦得到釋放,就像春天的原野,綻放出各種各樣的花朵,這種自然的美,遠比花盆裡的花花草草美的多。這也是為什麼“熊孩子”往往比“乖孩子”更富有創造力。


那真要給“熊孩子”買上一個“熊孩子險”嗎?

家長切記: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後者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

家的本質是內心的歸宿,需要的是真誠的關懷和親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兒和同理心。




駱梓馥


大家都知道對孩子的教育要是以孩子還小為藉口一味的縱容孩子是萬萬不可以的,這樣會讓孩子養成很嬌氣的性格和一些不良的習慣的。可是像現在也不缺乏那種非常不懂事的小孩子,就表現在對於長輩沒有禮貌對長輩大呼小叫,到了別人家裡沒有禮儀大吵大鬧,甚至還到別人家裡搶主人家小孩子的玩具。別人不說什麼那是因為別人寬容或者是礙於情面上不好意思說,可是要是熊孩子的家長自己還不自知,不去教育自己的小孩那就是對自己小孩子的不負責了,而且這樣別人會覺得得小孩子沒教養的,所以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很重要。

家長要成為孩子正確的榜樣。家長是孩子小時候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小孩子的很多思想還有行為都是會受到家長的影響的。家長陪伴在孩子身邊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必多說。所以家長不應該忽視了自己的孩子,家長有支撐起整個家庭的責任這沒錯,每個家長都有工作,可是孩子的小時候是對於孩子的一生都特別重要的時期,這時候不管孩子以後家長一定會後悔的。值得提的一點是家長千萬不要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東西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這樣讓孩子學到對孩子是很大的不利。

對於孩子的說話語氣要十分注意。很多家長就是因為和自己的孩子沒有好的溝通方式,就和自己的孩子越走越遠了。所以說倡導一種和孩子成為朋友的一種教育方式,因為相比父母很多小孩都會更聽自己朋友的話。不是說自己的父母的話就是沒有道理的,只是想必父母跟他們說的他們更能聽下去朋友的話。這完全是很多傳統的父母的通病了,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總是用一種呵斥他們語氣,其實是為了讓他們知道事情對錯,但是這樣的方式卻沒有辦法讓他們感受到,反而會讓他們不願意去聽。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千萬不能偏袒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仗著自己家裡的勢力去欺負別人甚至幹出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這都是他的家長給他們的勇氣。就是家長在他們犯錯的時候沒有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小編認為家長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千萬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走錯路


搞笑老白


首先熊孩子的定義在每個人心裡面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每個人認為孩子的缺點,實際上是不一樣的,所以想要明確如何去教育熊孩子,首先必須明確的是熊孩子熊在哪裡。

其次不同的特徵,在人的一生當中,在一個人所處的整個環境當中,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情景,實際上發揮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所以家長在教育之前,實際上是需要先對於想教育的特質進行評估,進行利弊的權衡,然後才能去決定到底要怎樣教育,還有教育到什麼程度。

最後有一些特質,實際上是像雙胞胎一樣,同時出現的,比如說外向的孩子,他必然會更加活潑好動,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更強一些,你沒有辦法讓他變成一個非常安靜的孩子,同時又保留著他溝通能力強的這個特點,因為溝通能力,實際上是一個長期的結果,長期形成的特質。

前面說的這些,實際上是一些心理學的教育原理,在生活中真正的家長,希望教育熊孩子實際上還是在於最終能夠改變熊孩子的行為,而行為的改變,實際上來源於長期的訓練,還有潛移默化的的影響

所以其實只要涉及到教育問題,沒有一個問題,是可以用一句話或者一個結果來回答的。每個家長都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具體情況比如說性格,年齡,性別,所處的環境,家人的文化,家人的信仰,以及各種各樣的實際因素來因地制宜的去尋找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曼牌記憶粉碎機


熊孩子,自然與正常範圍內的調皮搗蛋要分開。如果真到了“熊孩子”程度,教育方法有可就是要具備點“狠心”才行。

熊孩子的形成無非是家長慣,寵,忍,讓。後來發現問題大了,要教育,那就力度就要大點才行。從這幾個辦法結合進行吧~

1,減少圍著孩子轉的人數。尤其是大家庭那種環境對孩子成長十分不利。這邊正教育孩子,那邊就開始護短了。搞的孩子每次沒有一個完整的嚴肅的被教育過程,總覺得即使犯錯了有人保護自己。再一個,家庭成員人一多,孩子就有種有恃無恐,以自己為核心,把大家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以此獲得驕傲和滿足。因此先解決人多的環境。實在做不到再看第二條。

2,降低熱度。幅度要大,時間要堅持。以前孩子稍微有點動作,大人就屁顛屁顛地配合逢迎,不斷刺激孩子興奮度,以至於無法無天了,又不忍心教訓,或教訓也無濟於事了。從現在開始,有意放冷他,不再那麼多的配合他的調皮搗蛋無理取鬧,幅度要大過原來一半,要堅持幾個月時間,觀察孩子的變化。如果這個辦法你做不到,那就看第三條。

3,藉助外界。如果不付出點什麼,怎麼能體現你的用心良苦呢。時常有意安排下場景,讓孩子“充分”發揮“熊性”,然後受到較大的挫折。如果孩子委屈來找你訴苦,讓你為他做主,這就是你的態度表現時候了。順勢再潑冷水,讓他充分認識到嚴重性,必須讓他留下記憶的程度。一句話,如果你做不到,就安排別人來教育,效果也是最明顯的。

4,見縫插針。整體上要嚴點,冷點,然後在他表現好的時候,無論多小的事和行為,及時給予誇獎,也要誇張一點誇獎。原則就是讓他明明白白地知道,什麼行為得不到大家的笑臉,連配合都沒有,什麼行為是大家都喜歡和讚賞的。

效果立竿見影,可以試試!


老碗哥說育兒


熊孩子的啟蒙教育最初一定是來自父母家庭,是一定,沒什麼可講的,那些說周圍環境也有因素的,最早也是家庭環境,一顆種子本身就沒有種在好的土壤裡,還不好好翻土,水澆多了也會適得其反。


和平年代不敢愛


我感覺熊孩子不能用正規方法教育,應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該揍就得揍,古有棍棒下出孝子,現在小孩寵上天,有人唱白臉,就得有人唱黑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