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悅讀:「草鞋歲月」

保山—悦读:「草鞋岁月」

我們家常常在飯桌旁“憶苦思甜”。三十多年前,母親負責一大家子十多口人的伙食,每天就只能用一調羹油來做菜。吃飯時候,誰都不敢動筷,要等掌家的大爹分配了菜才可以吃。

保山—悦读:「草鞋岁月」

如今生活好了,父親卻仍舊身穿破舊的衣服,我們經常勸他扔掉那些舊的,穿一穿新衣裳。他總說:“又不出席啥大會,能穿就行!我和你媽結婚時候衣服都是借來的,那日子可不能忘啊!”

保山—悦读:「草鞋岁月」

父親是個種莊稼的好手,每次他都是穿上草鞋,背起犁頭,牽起水牛就出門。勞作回來,他脫下草鞋在牆頭晾曬,我就會覺得只有勤勞的人才配得上草鞋。因為那時我上學經常都是赤腳去的,雨天也一樣。母親曾用舊布給我納過一雙毛底鞋,但我一直遺憾,錯過了擁有一雙真正屬於自己的草鞋的機會。

草鞋曾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工農紅軍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戰士們穿著草鞋,翻山越嶺,後來擴軍北上抗日的崢嶸歲月:“打雙草鞋送給郎,南征北戰打勝仗”“腳穿草鞋跟黨走,刀山火海不回頭”……

保山—悦读:「草鞋岁月」

幾年前,我有幸到施甸縣木老元鄉工作,看到了勤勞的布朗族做出來的花草鞋,它更加好看,穿起來更加舒服。“阿表妹打草鞋,不會打你就學著來”“小花草鞋妹來編,借給阿哥穿兩天,草鞋掛在哥腰間,妹把阿哥掛心間”……不經意間,草鞋成了青年男女傳情達意的信物。姑娘只有學會打草鞋,才是賢惠持家的表現。草鞋在姑娘小夥間傳遞,也在歲月的經緯中編織。

保山—悦读:「草鞋岁月」

如今,草鞋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很多人就算買,也是把它們當做藝術品來收藏。誰還記得古人曾以“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風雨任平生”為瀟灑和時髦。

保山—悦读:「草鞋岁月」

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糧票、布票、肉票、魚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業券等百姓生活曾經離不開的票證已經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忍飢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這樣的話語,真實讓人熱血沸騰、感慨萬千……

保山—悦读:「草鞋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