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文 | LJJ+丁利寧

From 不正常空間

微信號:someonelikeljj

我在加州某村上學。

學校的圖書館門口擺著幾顆巨大的、帶有奇特表情的白色蛋頭,以各異的角度站立,按照學校的說法,這代表的是美國大學生們的包容與多元化(Diversity)。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UC Davis Eggheads

怎麼個多元法呢?

留學圈就是個很多元的圈子,因為這個圈子裡各個階層的留學生都有。有家門口停著“牛牛馬馬”、夜夜笙歌的“精英階層”,也有拿著學校微薄的獎學金(Scholarship)、抓緊時間去奶茶店打工掙錢的“工農階級”,但大多數還是來自於中產家庭,家裡能供得起孩子出國讀書,卻也經不起揮霍。

可就是這樣一箇中產家庭子女為主的圈子,有一部分人的消費風氣卻有奢侈的水準。

或許是SF隔三差五就有Chainsmokers的電音趴,或許是隨時去LA都能買到最新款式的包包、化妝品,說不定還能偶遇住在Beverly Hill的明星;也或許是一些專業(如商科)太重社交,因愛美而生的買買買每天都在發生。

你會發現,最有派頭的那一批姑娘,大多喜歡拎著Gucci、Chanel的新款包,腳踩Jimmy Choo,妝容精緻地從商學院的階梯緩緩而下,找到星巴克靠窗的位置,三五張自拍後,翻開電腦開始不緊不慢地敲打著essay。

時過四五點,又會收拾好行裝,換上一雙Yeezy運動鞋,穿上一條把腿部腰部曲線勾勒得恰到好處的Lululemon瑜伽褲,去學校健身房擼鐵。

要是此時圖書館出現了一個揹著MK或者Coach的妹子,健身房看見穿New Balance的妹子,她們則會意味深長地一笑,流露的是不曾言表的優越感:

“背個Coach也敢出來逛?怕不是去年黑五的過季打折貨?穿個New Balance來健身房就算了,這小肚腩...怕是奶茶沒少喝吧?”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這些留學生的消費心態是以鄙視鏈的形式存在的:背Hermes的看不起背LV的,背LV的看不起背MK的,背MK的看不起背北極狐的,背北極狐的沒有人可以鄙視了只能看不起沒包可背的人。

很遺憾,我的日常用包是學校發的環保袋,而且學習還不怎麼樣,GPA沒突破過3.7。

在這樣的鄙視鏈中,每個人都有極高的標準和要求,他們是不允許不夠“優秀”的人存在於身邊的,而這個“優秀”落到實處就是兩點:一是有錢,二是學習好。

有錢的一批留學生多以精英姿態示人,日日盡心盡力經營著精緻的生活,從形象到衣飾到身材,到朋友圈上跟什麼人玩,都不容出錯。

至於學業上的不擅長,大家是可以容忍的:“反正都是出來鍍金的,拿到畢業證就回國繼承家業/父母給安排好工作了,反正她家裡有錢呀。”

而學習好的一批,即便四處自黑“窮到叮噹響”,也有學霸光環加持,畢竟小組作業都等著抱大腿,考試都等著排排坐呢,所以也沒人敢造次,生怕在deadline前落下了隊伍。

所以學霸圈的風氣總是最單純的,因為他們的共同目標是GPA 4.0。

至於難熬的,就是中間的一撥人。

錢沒幾個,交完房租剩下都吃掉了,買杯奶茶還要猶豫要不要多花99美分加一份boba;學習也不算最出眾,GPA 3.5左右,每學期都在保B爭A中鬥智鬥勇。這撥人既沒有破罐子破摔的魄力,也沒有GPA 4.0的能力,只能在中間遊走掙扎。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儘管大多數理性的留學生是不屑於入局的,可當較量牽扯到“是否夠優秀”的時候,

迴避的人就得出局。

有些人很聰明,為了迴避留學圈內頻發的Drama,他們選擇融入當地人,和老美社交,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和當地人社交的意願和能力。

至於那些“有野心”的人,會選擇走進這場賭局,畢竟沒有人一直願意被踩在鄙視鏈底端,做無人問津的留學孤兒。最初的嘗試,都是抱團發奮學習,成功的人自然就成了交口稱讚carry全場的學霸,不那麼成功的人,發現他們也可以另闢蹊徑:加入買買買大軍。

想在留學圈有話語權,缺的是一個共同話題。除了作業裡寫不出的那幾道題以外,主要話題集中在去哪吃、去玩兒和買啥包包上,只要你花錢了,有了用戶體驗,就能插得上話,就會有人帶你玩兒。

一些家長會抱怨孩子“出國幾年知識學得不多,花錢的本領倒學了不少”,原本想通過漲知識的方法獲得留學圈話語權的難度變大了,花錢是最簡單粗暴而有效的方法。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在這種風氣的薰陶下,一些留學生買東西已經不是因為種草或者多想要了,僅僅是為了別被人丟下。因為留學生有一個共同的恐懼:害怕孤獨。

大多數留學生為了躲避孤獨,只能和中國人抱團,一旦抱團失敗,就要面臨漫無止盡的孤獨。這其中一些人,因為害怕被孤立而開始跟風——

“有錢的小姐姐用的東西我也要用,她們去的網紅打卡地我也要去拍照,這樣才能跟她們說得上話,她們才會帶我玩。”

一些媒體喜歡抹黑留學生群體太能花錢,明明不是大富大貴的主,卻天天在Instagram上po米琦林餐廳、高端酒店、最新款的Hermes包包。但有些目光和困境,局外人是無法體會的:

在你拖著淘寶幾百塊買來的箱子走到機場,旁邊幾個扶著日默瓦旅行箱的小姐姐看了你一眼相視一笑,搖了搖頭;周圍的朋友在討論春假的坎昆有什麼跳傘潛水項目,你一臉茫然表示沒有關注過;漸漸發展到你的朋友們相約吃飯逛街,唯獨沒約你......

在異國被小團體拋棄的恐懼,又一次壓在你頭上。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於是你看見那些穿著質樸的女孩們,那個笑口常開的大姑娘變成了各類高端酒局裡“雲淡風輕”拎著新款包包的留學名媛;而那些寸頭小直男們,來了美國幾個月後也默默把國內帶來的耐克書包收了起來,換成各類潮牌包。彷彿大家都在急著,跟過去的自己劃清界限:

“吶你看,我不再是過去那個土土的自己了,我也會打扮了,我也很International的,下次可以帶我一起玩嗎?”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本文系授權發佈,By LJJ,From 不正常空間,微信號:someonelikeljj,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後臺回覆關鍵字【家世】,瞭解《哥大華裔名媛成了時尚新寵,顯赫家世濃縮出了整部中國近代史》

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看到優質的海外內容

千萬!千萬!千萬!

記得【星標】或【置頂】INSIGHT視界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留學生「消費」歧視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