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有哪些傳統技藝?

詩詞牆


宜賓人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其實,他們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此,小編選取介紹宜賓15個具有代表性的非遺代表性項目,與大家一起坐享“文化大宴”。

◆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

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亦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佔據重要地位。

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是以大米、玉米、糯米、高粱、小麥等五種糧食為原料,遵循古傳“陳氏秘方”,通過制曲、複式固態窖池發酵、蒸餾提純、量質摘酒、分級陳釀、勾兌調味等主要工序,使含澱粉或糖質的原料在微生物活性狀態過程中發生酶的作用,而產出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酒味全面、具有中庸和諧完美品質的五糧液美酒的傳統技藝。

◆宜賓燃面◆

早在2011年6月,宜賓燃面就被列入四川省非遺名錄。燃面所選用的材料是以當地優質麵條為主料,以宜賓老壇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芝麻、花生、核桃、二荊條辣椒、上等花椒,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佐料即成。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賓燃面第三代傳承人曹祉清,經過多年研究,得出了燃面的 “最佳配方”:“水面100克,沸水裡面煮50秒至55秒,起鍋後放10克醬油拌勻,然後依次放花生12克,特製紅油、香油、豬油共25克,芝麻3克,蔥5克,佐以芽菜等,一碗地道的燃面就誕生了。”

宜賓麵塑

宜賓麵塑是一種揉捏麵粉的藝術,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宜賓麵塑承襲傳統工藝,創新表現技巧,自形成以來,宜賓麵塑經歷了百年的歷史,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特色,其用材考究,造型獨特,既能實心塑造,也能空心塑造,且造型可大可小,多為立體造型,不黴、不脆、不變形、不乾裂,可長期保存。

江安竹簧工藝

早在1915年,江安竹簧花籃就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2008年,江安竹簧工藝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江安竹簧工藝技術精湛,其產品主要有竹簧、竹筷、竹筒雕、竹根雕、竹編、竹傢俱、竹裝修等7大類上千個品種;其技術力量雄厚,有中國竹藝大師1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8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人,並先後榮獲國際、國內金獎數十個,產品遠銷英、美、法、俄及東南亞國家地區。

珙縣苗族蠟染技藝

珙縣苗族蠟染在四川苗族蠟染中獨樹一幟,其主要特徵是天然冰紋。蠟染入靛漬染時,因布帛折縐而龜裂,染液隨蠟縫滲透,留下人工難以描繪的形態。珙縣苗族蠟染無專門作坊,但工藝世代相傳,姑娘們從小就在長輩的指導下學點蠟花。每年的盛夏秋初,農閒暇日,就是點蠟染花的好時節。

珙縣苗族蠟染以藍白二色為主調,也常與挑花、補花相結合,一般是先染後繡,這種工藝品色調豐富,層次分明,既樸實也豔麗。珙縣地區的苗族同胞常將蠟染成品做衣飾、百褶裙、圍腰、臥單、枕巾、帳沿、門簾、包單、蚊帳等,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間手工藝。

金沙江船工號子

“哎喲嚯,哦,爹媽生我一尺五,七歲送我把書讀哦,又來喲,哦哦……”屏山縣的金沙江船工號子同挑工號子、石工號子、薅草歌一樣,曾流行於民間,屬於勞動人民的歌聲。號子唱起時,一人領唱,眾人應和,山回谷應,響徹雲霄。30多年前,機動船逐漸代替了木船,縴夫少了,喊號子的人也就少了。

金沙江船工號子從曲調分,有啄啄號子、大小斑鳩、招架號子等;從內容上,有歷史故事、戲曲內容、風土人情等。除此外,號工中的領纖還要會隨機應變,懂得即興創作,就是看見什麼,想到什麼就喊什麼,這些號子都來源於生活,“肚皮頭要是沒有點東西就喊不出來的。”

川南請春酒

西周出現一年一度慶祝農事豐收祭祀活動,歷代傳承,定時歡聚,故謂之“過年”。川南富庶,年味猶濃,特別是吃春酒習俗,從明朝至今廣泛流傳於高縣民間。1998年版《高縣誌》:春節,高縣民間從正月初一至十五,延續半月之久。正月初二起,走親戚“拜年”互請“春酒”。

按習慣,每一頓都吃三臺。一臺吃茶食,茶盒裡擺上自制茶點,茶壺裡泡上本地綠茶,親戚朋友八人一桌圍坐一起,喝茶品點聊家常。二臺喝酒,擺上本地自釀糧食酒和家裡自制臘味,還有油炸花生米,每桌配上兩碗香味純正的醪糟。三臺正餐,吃九大碗。

思坡醋傳統制作技藝

思坡醋是四川曬醋的典型代表,產自翠屏區思坡鄉,一直沿用傳統的“中草藥制曲、液態制酒母、固態增醅香、日曬夜露、炭火烘醅”的生產工藝。

思坡醋和諧地調動人的視覺、嗅覺、味覺等感官的最佳享受,形成了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獨特風格,體現了中國“中庸”文化的精神境界。先後獲得六項省部級獎項,備受消費者青睞。

南溪豆腐乾製作工藝

南溪豆腐乾起源於清末並一直流傳至今,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涵蓋了南溪人百年飲食文化內涵,是南溪人風土人情、生活習性、精神、文化的一種體現。近年來,作為區域龍頭食品產業,南溪已打造成中國豆腐乾產業縣,南溪豆腐乾發揮出極大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價值。

人們把豆腐的水分壓榨得很乾,放在灶上用木炭火慢慢烘烤,烤過之後放入加有各種天然香料的滷水中進行滷製,讓各種香味被烘乾的豆腐充分吸收,然後再一次烘烤,就這樣反覆滷、反覆烤,最終制成綿軟鮮香的豆腐乾,即“玲瓏剔透的僰人豆腐乾”。南溪豆腐乾傳統手工製作工藝講究精湛細膩的手工操作,滷水為30多種香料混合名貴中藥材熬製而成,至今都只有郭大良心傳承人才知曉祖傳秘方。

賈氏微刻

賈氏微刻傳自清末,源於四川省興文縣。傳承人賈宗赤,上承其曾祖父賈漢儒,其祖父賈文樹,其父賈光祥微刻秘訣,曾受到江東三傑之一的“嘯軒”指點,四代傳人走南闖北,極享盛譽。

賈氏微刻,承傳書畫精髓,每平方釐米可達7000字,而不失傳統意韻;其內容多為文字,間或刻有山水、花鳥、人物。其載體豐富,以印石為主,可在不同材質上進行鑲嵌金片再行刻制,此為其獨創的標誌性藝術形式。賈氏微刻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刻寫密度最大的民間藝術。其精湛技藝和藝術魅力,獲得廣泛讚譽。

“川紅工夫”茶

“川紅工夫”茶的自然萎凋、手工揉捻、炭火烘培技術是關鍵,這些技術都是純手工的,比如鮮葉萎凋到什麼程度,揉捻的手感、烘焙時度的掌握,都需要傳承人憑藉多年的經驗來完成。

21世紀,以孫洪為首的第五代傳承人成立了“宜賓川紅集團公司”,使“川紅工夫”傳統技藝得到了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光大。

沙河豆腐

製作沙河豆腐首先是精選本地優質黃豆,再用本地山泉在木桶中浸泡黃豆4小時左右,隨後用手工石磨將黃豆進行磨漿,磨漿後立即燒漿,燒開漿後第一道工序為打渣,接著加水,等燒開後又打渣,這道工序完後用麻布提漿,接著用水瓢把黃豆漿舀到土缸裡面,用稀釋後的滷水慢慢地滴入其中,並不停攪拌,這樣攪拌四五次後,豆腐已經成型。接下來用木製的鍋蓋蓋到土缸上,約10後分鍾把鍋蓋掀開,用木瓢舀豆花放入沙木製的長方形模具中,模具內放一塊麻布,面板上蓋壓緊,鮮嫩的豆腐塊成型了。

由於獨特的水質和製作工藝,使沙河豆腐具有皮綿肉嫩、色澤純淨的特點。可烹製近百種美味菜餚,因其香、脆、嫩、鮮、酥、麻、辣、燙等特色,享譽西南地區及浙江、北京、廣東等省(市)的大中城市,其豆腐全席久負盛名。沙河豆腐不愧為一枝獨秀的“川南名餚”。主要有鍾氏豆腐、麻婆豆腐、雞哈豆腐、肥牛豆腐、荷花豆腐、黃金豆腐排、芙蓉豆腐、豆腐實景火鍋、香香豆腐等100多個品種,因而沙河鎮又享有“豆腐之鄉”之美譽。

大壩高裝

2008年,興文的“大壩高裝”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壩苗族鄉也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稱號。

高裝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融合多項藝術,歷經十數代人傳承,每次扮裝需要經過幾百項工藝、工序,需要幾十名師傅扮裝、抬裝,需要幾百名演員出演和數百人相幫。每年,興文縣都會舉辦高裝巡遊,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展示給更多人。

底蓬蓮槍舞

“底蓬蓮槍舞”,舞蹈優美,唱腔婉轉動聽,民眾喜聞樂見,表演不選擇場地,深受當地群眾喜愛。2008年入選宜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該舞蹈以表現喜慶、熱鬧的氣氛為主。唱腔多變,唱詞靈活性大,多半是即興創作,舞時逢場作戲,見景生情。表現形式屬集體舞蹈,保持著民間燈戲的說唱與民間舞蹈藝術的有機結合。舞蹈動作為十字步,可邊走邊舞、邊跳邊舞,或採用站姿、蹲姿、扭腰起舞等基本動作,和排列成不同的隊形進行表演。併兼以手、腳肢體語言作表達,主要有擊肩、擊膀、擊腿、擊地、轉身擊腳掌等優美的肢體動作。舞蹈可2人、4人、6人或者多人對擊蓮槍等隊形組合。

觀音小彩龍

宜賓縣觀音小彩龍是我國舞龍中歷史悠久、形式獨特、技巧性強、適應性強,且深受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表演形式。它有漢族民間舞蹈龍舞(俗稱“耍龍燈”)的基本風格和主要特徵,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產物。

它在我國其它40多種龍舞中,尤以“小、巧、靈”而稱絕於世:其體量不大,長約4至5米,以竹編和彩布製成,考究而輕便,此謂之“小”;其“巧”,指它揉合民間雜技,間有武術動作,獨創託舉、站肩、掛腰、盤頸、吊臂等“疊羅漢”式的力量型技巧,造型有金錢吊寶、青龍過海、二龍戲珠、鑽天入地、鯤鵬展翅、盤根錯節等,功夫過硬,表現力強,為人喜聞樂見。


大敘州


五糧液

五糧液起源於唐代的“荔枝綠”,經過複雜的工藝演進,形成了後來國寶級的“陳氏秘方”一系列複雜傳統工藝,五糧液傳統釀造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生產過程有100多道工序,主要有制曲、釀酒、勾兌(組合調味)三大工藝流程,充分體現了五糧液酒“優中選優、好中選好”的理念。

五糧液最早的古窖池群建於明代,距今已有641年的歷史,被稱為“活著的國寶”。五糧液的發酵生香過程實質上主要是依靠窖泥中的多種微生物,以酒醅為營養源,發酵所產生的醇類經過這類微生物的生化反應,產生了以己酸為主體的複合有機酸等多種香味前體物質。這些前體物質在發酵及以後的陳釀過程中被進一步酯化,便產生了以己酸乙酯為主體的濃香型酒的複合香味成分。一般新窖老熟要經過漫長的週期,1988年,五糧液技術中心著手篩選適用於五糧液酒環境、工藝條件的窖泥複合功能菌系,制定了一整套高科技檢測方法,對窖泥的微生物進行全譜系分析,為窖泥的科學監測和開展“新窖老熟”及特殊菌種的特殊培養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從而保證了五糧液酒穩定的質量和品質。

陳釀的勾兌是五糧液生產工藝內在質量控制的一個關鍵環節,它是將同一類型、不同特徵的酒,按五糧液的產品標準進行綜合平衡的工藝技術。酒的勾兌玄妙、神奇,靠的是勾兌師靈敏的感覺器官、經驗和悟性,形成所謂的“差之一滴,失之千里”。在人工勾兌的技術上,五糧液人成功地將勾兌技術運用在計算機上,形成了計算機勾兌專家系統,1987年,這個系統獲得了商業部重大科技成果獎和科技進步獎,人工勾兌和微機勾兌形成了我國白酒勾兌歷史上的獨一無二的“勾兌雙絕”。至此,勾兌技術最終上升到計算機處理勾兌調味與感官審定相結合的階段,保證了消費者所喝到的每一瓶五糧液酒的品質、口感都是恆定、完美的。正是因為擁有這個白酒史上獨一無二的“勾兌雙絕”,五糧液產量的大規模擴張,才不會在質量問題上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

江安竹簧

竹簧又叫翻簧。其工藝是將生竹去掉青皮即成竹簧,再經蒸煮壓平,利用粘、貼、鑲嵌等法,製成用品,再施裝飾,可製成珠寶盒、花瓶、麻將、鎮紙等。江安竹簧工藝是江安竹工藝的總稱,包括竹簧、竹筷、竹雕、竹根雕、竹編、竹具、竹裝修七大類,上千個花色品種。它興盛於明正德年間,是四川省突出的傳統工藝,也是宜賓市乃至全省的竹文化顯著符號,曾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07年,被批准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擴展項目。

江安竹簧

竹簧板材組裝粘合在一起,用繩子栓牢加壓,製成四方形、六方形、菱形等各種形狀的半成品,可製成珠寶盒、花瓶、筆筒等工藝品。江安竹簧工藝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刻鑿、拼接、粘貼、煙燻、皮雕、鏤空、浮雕、圓雕、堆雕、分層粘貼、壓合、鑲嵌等多種工藝技巧使作品玲瓏剔透、古樸深邃、層次豐富、耐人玩味。它既保留了中國傳統書畫的筆情墨韻,又顯示了藝人們高超的工藝技巧,彰顯了絕妙的藝術魅力,體現了文化和自然的和諧特質。無論皮雕人物花卉,圓雕山水草蟲,還是貼簧堆雕細刻,都見刀見筆,意趣盎然,栩栩如生。特別是能書能畫者的參與,拓展了創意空間,注入了人文精神,為之錦上添花。珙縣苗族蠟染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纈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史載秦漢時代,苗族先民就已掌握了蠟染技藝,宜賓珙縣羅渡苗鄉蠟染久負盛名,珙縣苗族蠟染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珙縣苗族蠟染

羅渡苗族的蠟染技藝既重寫實,又善寫意,構圖獨特,線條流暢,疏密得當,花紋圖飾非常漂亮精美,圖案大多是幾何形,以花卉裝飾見長。色調一般以藍白為主,後有紅綠搭配,或再點綴彩繡,整體格調誇張粗獷、古樸奇妙、簡潔明淨、精緻典雅,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賞心悅目的審美價值,除了製作成服飾,還以圍腰、綁腿、枕巾、帳沿、門簾等日常生活用品為依託,成為顯著的民族標誌和符號。宜賓芽菜

宜賓芽菜是四川宜賓市別具特色的地方名菜,被譽為四川四大名菜之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賓芽菜脆、甜、嫩、味美可口,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可考資料清嘉慶《敘州府志。物產》中記載:“蔥韭蒜白菜青菜蔓菁各廳縣誌皆有。”說明當時做為芽菜的原料——青菜已經有較為廣泛的種植了。

芽菜是用芥菜的嫩莖劃成絲醃製而成,分鹹、甜兩種。鹹芽菜產於四川的南溪、瀘州、永川,創始於1841年;甜芽菜產於四川的宜賓,古稱“敘府芽菜”,創始於1921年,現暢銷於四川及京、津、滬等地。南溪豆腐乾

南溪豆腐乾,宜賓著名四川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溪豆腐乾始於清光緒年間,將地產優質大豆水磨提取豆漿後煮漿、過濾、點漿、蹲腦、破腦、上榨、加壓成型、白胚冷卻、白胚造型、過鹼、清洗、烘烤、殺菌;根據不同風味,添加醬油、八角、山奈、胡椒、丁香、茴香、桂皮、香果、紅寇、白寇等三十餘種配料滷製後排酸;烘烤、冷卻後拌料調味;真空包裝、高溫、高壓殺菌、化驗;外包裝後成品出廠。其質地密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鹹淡適口、易於消化、老少皆宜。宜賓燃面

燃面是四川省宜賓地區最具特色的傳統名小吃之一,原名敘府燃面,舊稱油條面,因其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燃面小吃選用當地優質水面條為主料,以宜賓碎米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因為燃面是素面,改革開放以後燃面家族又多了一些新成員:例如葷燃面、燃湯麵等等。如今古老的燃面早已走出宜賓走向世界,成為快餐界新勢力。李莊白肉

李莊白肉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名為“李莊刀口蒜泥白肉”,是四川宜賓歷史文化名鎮李莊傳統美食,選用皮薄肉嫩、肥廋比例恰當的豬肉,加以多種醬料製成,有清香爽口,肥而不膩,咀嚼化渣等特點。

李莊古鎮是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李莊白肉經過歷代廚師的探索、總結和提高,成為李莊一個遠近馳名的金字招牌,有“到了李莊不品嚐李莊白肉等於沒到李莊”的說法。製作李莊白肉須選料精、火候準、刀工絕、調料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李莊白肉選料必須是飼養時間在一年以內,不喂添加劑、皮薄肉嫩、肥瘦比例恰當的豬的二刀肉,雞豬後腿將臀部去掉第一刀之後的部位,因為這一部位的肉質佳,肥廋勻稱,無泡少筯。成菜後肥廋連接緊實不脫層分離,外觀極美。筠連紅茶

筠連紅茶產於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筠連紅茶外形緊細、秀麗,金豪顯露;香氣馥郁,天然花香、果香彰顯,滋味鮮醇,回味悠長,具有濃厚地域風格。 筠連縣作為四川茶葉主產縣之一,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土壤多為酸性或微酸性,特別適宜茶樹生長,是建設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和發展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有機茶的理想之地。筠連所產的紅茶,在貿易上稱為“川紅”,而筠連縣則一直是川紅主產區。屏山炒青

屏山炒青是屏山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屏山縣炒青茶區是典型垂直氣候,冬暖夏涼,溫溼寡照,雲霧繚繞,晝夜溫差大,為“四川省優質綠茶生產基地”、“四川省第一批優質茶葉生產基地”、“四川省出口茶葉生產示範基地”,使茶樹有效積累增多,茶葉內含物質豐富,形成屏山炒青 “慄香濃郁高長,滋味醇厚耐沖泡” 的特殊品質。獲四川省巴蜀食品節金獎、亞太地區食品博覽會金獎,產品暢銷省內外,深受歡迎。竹海長裙竹蓀

頭戴淡綠色斗篷,一襲薄紗輕遮面,身著潔白衣裙,宛如竹海仙子漫步而來。

竹海竹蓀

竹蓀為山珍之首,不但味道鮮美,營養極其豐富,而且還具有防腐治癌的功效呢。“中國的竹蓀在四川,四川的竹蓀在竹海”,竹海長裙竹蓀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遵道行義的行


宜賓,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長江上游開發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絲綢之路的起點,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譽。

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屬楚的勢力範圍。

到了秦漢時,在宜賓市境設置了第一個縣級行政機構僰道縣。治所僰道城,即今天的宜賓城區。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由於戎州的副長官蘇時的建議,改戎州為敘州。(元時,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為敘州路。

明洪武六年,改為敘州府,直到清代。民國以後,稱宜賓,併為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

這裡的美景

來了宜賓不得不去的地方

長江

青龍湖

碧浪湖

金秋湖

七仙湖

蜀南竹海

興文石海

大觀樓

僰王山

僰人懸棺

龍潭瀑布

海中海

世外桃源度假酒店

長江日出

筠連古樓

彩山國際花海

屏山中都油菜花

佛現山梔子花

佛來山梨花

宜賓學院櫻花

宜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到了宜賓,你不得不知的宜賓“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糧液傳統釀造技藝

<strong>

江安竹簧工藝

興文大壩高裝

<strong>

金沙江號子

宜賓麵塑

觀音小彩龍

蟲蟲歌

<strong>

苗族古歌

珙石雕

苗族大嗩吶

南溪豆腐乾製作工藝


湖南快訊


宜賓燃面。

真正的宜賓燃面是可以用火點燃的。

不過到現在這種技藝基本失傳了。幾年前聽說有一位老人還會這門技法,現在不知道還有人會不會。

現在的宜賓燃面都是點不燃的。

不過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哪怕火車站周圍的燃面也都不至於很難吃。不過在宜賓,要吃真正好吃的燃面,還是需要尋找,據說宜賓的面最貴的可以賣八九十一碗,沒去吃過。


餘生讀書


宜賓位於川滇黔三省結合部,有2190年的建城史,岷江、金沙江自此匯成浩浩長江,滋潤了宜賓這片土地,更促成了文明的融合,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文化財富。

截至2015年7月,宜賓擁有五糧液傳統釀造技藝、江安竹簧工藝、珙縣苗族蠟染以及大壩高裝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四川車燈(車車燈)、宜賓麵塑、苗族刺繡技藝等為代表的2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宜賓民歌《槐花幾時開》、川南苗族手毽、鏤印版畫等為代表的26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五糧液傳統釀造技藝

五糧液最早的古窖池群建於明代,距今已有641年的歷史,被稱為“活著的國寶”。五糧液起源於唐代的“荔枝綠”,經過複雜的工藝演進,形成了後來國寶級的“陳氏秘方”一系列複雜傳統工藝。整個生產過程有100多道工序,主要有制曲、釀酒、勾兌(組合調味)三大工藝流程,充分體現了五糧液酒“優中選優、好中選好”的理念。

精雕細琢的江安竹簧

竹簧,又叫翻簧。其工藝是將生竹去掉青皮即成竹簧,再經蒸煮壓平,利用粘、貼、鑲嵌等法,製成用品,再施裝飾,可製成珠寶盒、花瓶、麻將、鎮紙等。江安竹簧工藝是江安竹工藝的總稱,包括竹簧、竹筷、竹雕、竹根雕、竹編、竹具、竹裝修七大類,上千個花色品種。它興盛於明正德年間,是四川省突出的傳統工藝,也是宜賓市乃至全省的竹文化顯著符號,曾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07年,被批准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擴展項目。

珙縣苗族蠟染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纈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史載秦漢時代,苗族先民就已掌握了蠟染技藝,而宜賓珙縣羅渡苗鄉蠟染久負盛名。2010年,在文化部辦公廳公示的《關於公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告》中,珙縣苗族蠟染技藝被列入該名單,成為了四川省入圍的12個項目之一。

大壩高裝:從歷史深處走來

一種高臺古裝戲,融合了客家人和“兩湖”、“兩廣”人及興文大壩人的民俗風情、宗教文化、地方文化,名為“大壩高裝”。繼2007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大壩高裝”2008年又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在的大壩苗族鄉被國家文化部批准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杜小仙兒


宜賓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匯合成長江,素有“長江第一城”之美稱,自古以來就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溝通東西、連接南北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戰略轉換要地,被譽為“西南半壁古戎州”。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苗鄉文化的研究上多有建樹。宜賓主要的傳統技藝有:

一.宜賓市筠連縣的傳承百年的“土月餅”:

筠連的土月餅採用傳統手工製作而成,主要配料:鮮肉、麵粉、白糖、芝麻、油等,多以炭火烤制。以牛肉、火腿(豬肉)餡兒最為出名,因餡兒多、皮脆薄、味道好,深得當地人喜愛。

二.走街串巷的磨刀,修鞋手藝,手工定做製衣

三.傳統皮鼓

傳統皮鼓是川劇、京劇以及農村紅白喜事等民間傳統文化活動必不可少的樂器,在川南民間廣泛流行。制鼓要選用牛背上的牛皮,牛肚上的牛皮太薄,制鼓腔的木材得選上好的柏木,牛皮得選用15年以上的老牛皮。從原木到鼓腔,從牛皮到鼓皮,制鼓需要8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很繁雜。比如制鼓皮,得將整塊牛皮根據鼓的大小切成小皮,然後去毛、削肉、打孔、穿繩、崩皮、曬皮……曬出一張鼓皮得花一個月。

三.賈氏微刻

賈氏微刻傳自清末,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刻寫密度最大的民間藝術。每平方釐米最多可刻70000字,並不失傳統書法意韻;其內容多為文字,間或有山水、花鳥、人物;載體以印石為主,可在不同材質上進行鑲嵌金片再行刻制,為其獨創的標誌性藝術形式;自制刻筆,秘而不宣。
賈氏微刻代表作有黃金版《紅樓夢》、印章嵌純金金塊《孫子兵法》、天然水晶印章《楚辭》、《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等,現為省級非遺名錄。

四.鹿鳴茶

鹿鳴茶手工製作工藝屬於手工炒青茶製作工藝的一種,在清明前後茶葉出來之際,清早採摘鮮嫩芽葉,當天必須殺青揉製成品。鹿鳴茶手工製作工藝對茶葉本身質量要求較高,同時在炒制過程中對製茶人的火候把握及手法要求也極高,因此茶葉的報廢率較高,成品茶的產量較低。標準的成品茶葉外形緊結、滌潤附有白霜,泡出的茶色翠清澈明亮,清新可口,飲後口齒留香。

五.敘府龍井茶

“敘府龍芽茶”獨特品質的形成,不僅是以“高山茶”鮮葉為原料,更重要的是有其獨特手工技藝才得以實現。這一套手工製茶工藝,已穿越千年歷史時空,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一份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芽茶的製作全憑手工,憑感覺來完成。其成茶品質優劣,全憑製茶人的技術和造詣。從古代到近代,其工藝流程沒有文字記錄,其傳承方式主要是口述和手把手授。“敘府龍芽茶”獨特品質的形成,不僅是以“高山茶”鮮葉為原料,更重要的是有其獨特手工技藝才得以實現。這一套手工製茶工藝,已穿越千年歷史時空,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一份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六.苗繡

苗繡,看上去只是一件精美的刺繡品,實際上,它卻承載著苗家人世代的手藝和文化。繡一套完整的苗繡服裝,是苗族女人必修的功課,前後完成一套苗繡服裝,可能會花去她們一兩年時間,甚至更久。穿針引線,苗家女子懷著十二分的虔誠之心,把自己的祝願、自己的期盼都繡在了美好的衣服上。

七.思坡醋

思坡醋是以麩皮、糯米、小麥等糧食為原料,以小麥和108味中草藥制曲為糖化發酵劑,採取液態制酒母、固態增醅香、自然長期曬制而成的工藝而生產出來的。整個生產過程有100多道工序,四大工藝流程:制曲,液態制酒母、固態發酵,按質取醋,勾兌(組合調味)。
其具體表現形態:
(一)藥麴生產工藝:以優質小麥和中草藥為原料製成中低溫曲——藥曲。
1、工藝流程:原料→熱水潤料→原料粉碎→加水拌料→裝箱上料→踩製成型→入室安曲→培菌→出室→入庫儲存→粉碎計量包裝成袋。
2、製作技藝:潤料“表面柔潤”,破碎麥粉“爛心不爛皮呈梔子花瓣”,加水拌和“手捏成團而不粘手”,踩製成型“大小均勻、厚薄一致、緊度一致”,安放“不緊靠不倒伏”,純粹自然接種、富集環境微生物、過程馴化淘汰、消漲和多菌群自然發酵等製作技藝。
(二)思坡醋釀造工藝:採取水泥池液體制酒母、水泥窖固態發酵、翻沙發酵工藝、量質摘酒、按質並壇的原酒獨特工藝。
1、工藝流程:原料檢驗出倉→按配方配料→拌和糧食→蒸料→酒精發酵→按配方拌入生麩皮→入窖→翻沙發酵→入壇→1年以上的自然曬制→按質並壇→入池浸泡→按質取醋→勾兌。

2、製作技藝:取新鮮麩皮進行生料發酵,配料“穩定、準確”,翻沙發酵“控制溫度、導入空氣”,利用晝夜溫差自然曬制一年以上,取醋“分池分級、邊取邊嘗、量質摘醋、按質並壇”。

八.合什手工面

賓合什手工面必須選用北方特製精粉,取合什地下泉水,加入土雞蛋、植物油、食用鹽等輔料,由手工精心配製而成,從麵粉到成品歷經36個小時,大大小小24道工藝,其間除包裝封口外毫無任何機械程序,沒有加一點點鹼性物質,其麵條細如髮絲,營養豐富,健脾和胃,圓潤滑爽,風味獨特,食之柔滑,美味可口,回鍋如新是麵食中的精品。
  合什手工面從麵粉到成品要歷經24道工序,其中主要的13道工序如下:
  1、和麵,將麵粉和輔料調配好後將面和均勻。一個盆至少要兩個人操作,不停地翻揉,最起碼得一個半小時以上。和好面後,在上面撒一層乾麵粉,使其不與木盆粘連,和好的麵糰放在盆裡,蓋上蓋子後放幾個小時發酵。
  2、切條。麵糰放置幾小時像饅頭一樣光滑以後,將大面團分割切成小麵糰。
  3、揉大條。把切開的小麵糰揉成直徑小於10釐米的條狀,放進木盆裡(這一步完成後又要等三個小時左右才進行下一步)。
  4、彈中條。把放在木盆裡3小時後的大條揉成跟礦泉水瓶蓋差不多大小的條狀,一邊揉,一邊不停地案板上彈打。在彈中條的過程中,要把所有的大條接起來,使彈出的中條是一整根,然後把它盤在簸箕裡,放一兩個小時左右再進行下一步。
  5、彈小條。把簸箕裡的中條彈成手指般大小,然後又將它繞回木盆裡,中間放個瓶子(主要是起到中心軸的作用)。這盆小條差不多一千多米長,其間沒有一處接頭,是一整根。小條彈好以後放在盆子裡要六個小時後才進行下一步。
  6、挽竹。把盆裡的小條搓成麻花狀Z字型,纏繞在兩根竹棍上,這一步一般是在凌晨十二點鐘左右開始。
  7、沉槽。把繞好的小條搭在一個槽上(這一步和上一步是同時完成的,這一步過了又要等一個小時左右才進行下一步)。
  8、撲粉。把沉槽後的麵條鋪上乾麵粉拉長,使其不粘連。
  9、這一步也叫沉槽。把撲好粉的麵條又放進槽裡。做完這一步差不多就是凌晨5點過了,這個時候面師們又可以睡一小會,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
  10、拉麵。把一根手指粗五十釐米長的麵條拉到九米長如絲般細。拉麵首先是把麵條從槽裡拿出來掛在拉麵架子上然後由一個師傅控制上面,不讓它鬆動,一個師傅在下面拉,先把它拉到四米左右,然後拉的師傅又將竹棍遞給上面那位師傅,上面的那位師傅又將竹棍掛在架子上,下面的師傅又會拿兩根竹棍放在中間,繼續又拉。
  11、晾曬、收面。手工面是靠天吃飯,如果天下雨,就生產不出來,現在的很多手工面都是用烘房烘乾,烘乾的面很脆,煮的時候很容易斷掉,而且口感不好,曬制的合什面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12、切面。選好尺寸,用刀在上面劃一條線,然後把它切斷。
  

兔八八看世界


1、宜賓五糧液 2、筠連紅茶 3、宜賓早茶 4、南溪豆腐乾 5、名茶屏山炒青 6、宜賓芽菜 7、長寧長裙竹蓀 8、合什手工面 9、南溪白鴨 10、屏山白魔芋


老鄧的自由時光


宜賓以五糧液為代表的發達的釀酒工業使宜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酒都”。宜賓的燒烤也特別有名。宜賓的燃面,包漿豆腐,土月餅,還有烤黃粑,烤小腸,烤鴨舌,烤黃喉等等,這些都算是在宜賓非常有名的東西,以前有幸在打工的地方,進了一家宜賓人開的燒烤店所以對於他們的吃的還是,稍微比較瞭解的。


三藏公社


四川省第6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單日前已出爐。宜賓國家級非遺項目大壩高裝傳承人李陶、苗族蠟染傳承人王力洪,省級非遺項目宜賓麵塑傳承人賴維君、川紅工夫紅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孫洪、宜賓燃面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曹祉清名列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