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40多公里,票價最低2元,這列火車真好!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鐵、動車愈發普及,我們逐步邁進了一個“快時代”,300多公里的時速拉近了很多地區的空間距離。與此同時,我國仍開行的部分慢火車還在延續著它的使命,對沿線群眾來講,它們同樣必不可少。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一列時速40多公里的慢火車,顯得有些與眾不同。40多年間,它踏踏實實地穿行在苗嶺山脈,連通了很多少數民族村寨。這種速度慢、票價低的“慢火車”,成了沿線百姓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時速40多公里,票價最低2元,這列火車真好!

//票價最低2元,村民乘著火車奔致富//

這是往返貴州省貴陽市與銅仁市玉屏縣的5639/5640次普速列車,也就是人們常提到的“綠皮火車”,從始發站到終點站全程377公里,行駛下來要7個多小時,時速僅40多公里。從1976年至今,這列火車已開行40多年,而在過去的22年間,從未提高票價——區間內最低2元,全程24.5元。

別看車廂少、速度慢,但對於沿線的村民來說,這列火車幫助他們解決了生活的大問題。列車沿途停靠16個車站,其中像施秉、黃平、桐木寨、六個雞等小站居多。貴陽客運段上海二隊黨委書記黃紹基介紹,由於當地深處苗嶺山脈,出行十分不便。但依靠這列火車,數千名學生走出大山,數百戶村民增收致富。

黃紹基:通過這列小慢車,走上致富道路、改善生活的沿線老百姓,據統計已有300多家。也是通過這趟小慢車,沿線學生到凱里、施秉、鎮遠、玉屏讀書的有將近2000多人,其中300多人考上大學。

2016年,在國家脫貧攻堅工作不斷精準發力的大背景下,5639/5640次列車迎來了一次大的調整和變革,成為服務沿途貧窮老百姓的“脫貧車”。

時速40多公里,票價最低2元,這列火車真好!

//不僅方便出行,還能銷售農產品//

胡貴川:我是1997年參加鐵路工作,到現在差不多21年。

說話的是這列火車的列車長鬍貴川。從茶水員、售貨員、行李員到列車長,他在這趟“慢火車”上工作了21年。胡貴川說,列車沿途大多數為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村民普遍面臨出行、就業、農產品銷售等許多難題。

胡貴川:現在貴州已經村村通公路,但一遇到天氣變化,還是要依靠這趟火車。因為天氣寒冷,公路一結冰,就要封路。公益性火車如果能長期這樣開下去,我想大山裡面也會致富。

時速40多公里,票價最低2元,這列火車真好!

為更好地幫助少數民族村民“走出去”,胡貴川和同事們在火車上搭建起了信息欄,為村民提供務工信息,並協助農戶將農產品帶上車銷售

胡貴川:我們這邊苗族、侗族比較多。對於他們自己種的農作物,自己養的土雞、田魚,我們把信息和聯繫方式貼在車上,專門成立了一個信息欄。

時速40多公里,票價最低2元,這列火車真好!

臨近年關,剛下過一場冬雨,地面溼滑,仍有不少農戶挑著自家的農產品候車,他們大都要到凱里賣菜。為防止老人們摔倒,列車工作人員乾脆擔當起了“揹簍工”。

從加勞站上車的陳進美今年67歲,乘坐這列“慢火車”有20年了,一直往凱里賣時令蔬菜。這天,她挑了40斤左右的白菜。

陳進美:這個列車讓我們方便很多,有什麼東西就拿去凱里賣。列車員也很好,我們挑不上來,他們幫忙提一下。

和陳進美一樣,從寶老山上車的70多歲的吳治珍老人,用揹簍背了30斤重的紅薯,準備到凱里進行售賣。談及這趟車給他帶來的便利和好處,十分激動。

吳治珍:得虧有這個火車,沒這個火車背不動。

時速40多公里,票價最低2元,這列火車真好!

“旅客朋友們,三號車廂出售有機大白菜,大白菜兩元一斤,是乘客用農家肥自己栽種的……”

經常乘坐這趟“慢火車”的乘客,對於這樣的“廣告宣傳”並不陌生。每位帶貨上車的村民都可以享受到免費宣傳的服務,這也是“慢火車”的一大亮點。

列車員會主動找到村民,登記商品信息,並通過廣播為他們的產品打出廣告。

列車廣播員吳茜:有些老鄉的東西挑得可多了,有幾十斤,我們就在車上幫他宣傳一下,希望在車上出售一部分,到了凱里以後就沒這麼累,儘快賣完以後再乘坐回去的小慢車回家。

很多顧客也及時關注著商品動態,準備出手搶購。從水花上車到凱里去的肖媛,就在列車上完成了一筆交易——15塊錢的魔芋豆腐和5塊錢的小白菜。在她眼裡,這些農戶自家種的菜便宜,品質也更好。

肖媛

:這些菜比較划算。我覺得這趟火車也挺好的。如果沒有這趟火車,老百姓要去很遠的地方坐車,這趟車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本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慢火車”慢慢增添了更多人性化的服務,例如幫助乘客搬運貨物,向乘客發放一次性雨衣、雨鞋,為乘客配備清涼油、針線包等。更讓大家拍手稱讚的是,小站乘客可以“先上車,後補票”。

從凱里站下了火車,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記者跟隨擔菜村民快步來到了凱里火車站周邊的蔬菜市場。村民放下蔬菜,也不用叫賣,顧客就團團圍上開始挑選,挑好、議價、成交一氣呵成。30斤蔬菜,20分鐘內全部賣完。

68歲的馮朝美是桐木寨人,挑著40斤純手工製作的熱騰騰的魔芋豆腐來到凱里。看著自家的產品已經基本賣掉一半,笑得合不攏嘴。她告訴記者,客車價格貴,自己又暈車,這列火車真是方便。

如今,這列“慢火車”不斷完善對沿線村民的服務。往年春運都會停運,但考慮到村民出行和買賣產品,今年春節繼續運行。

//“慢速度”開出脫貧“快車道”//

從農產品和山貨的“搬運工”,到帶動少數民族走上脫貧路,在高鐵、動車快速度的時代,這趟列車踏踏實實地跑著自己的“慢速度”。而正是這樣的“慢速度”,開出了百姓脫貧致富的“快車道”。貴陽客運段上海二隊黨委書記黃紹基告訴記者,雖然這列車一直處在虧損運營的狀態,但公益慢火車一定要開到當地百姓脫貧致富那一天,完成它的使命。

黃紹基:這趟車上座率不高。也許隨著當地老百姓脫貧,還有貴州山區、鄉村現代交通設施的完善,這趟車可能有走到頭的一天。但只要上面部門不講停運,我們就會一直把這趟車做好,把服務項目堅持下去。(中國鄉村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