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腸癌當成痔瘡,如何識別腸癌,你怎麼看?

色影君


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也就是說,痔瘡不會死人。頂多會讓我們的小菊花瘙癢、疼痛、潮溼、不舒服等等,難過一段時間,當然,特別的嚴重的痔瘡也是會讓人痛不欲生的。


但是直腸癌不一樣,結腸癌就是惡性腫瘤,如果不能及時治療,癌症是會轉移的,到時候出現肝轉移、肺轉移、腦轉移,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絕大多數病人都是因此喪生。


所以鑑別直腸癌、痔瘡就顯得非常重要,醫生一般不會誤診這兩個,但是患者可能會。因為兩個的症狀差不多,痔瘡就是大便出血、疼痛、便秘,而結直腸癌也會有大便出血、便秘,所以容易混淆。但實際上,結直腸癌有它的疾病特點的:


1、早期的結腸癌通常沒有症狀,如果不做腸鏡檢查,很難發現結腸癌。為了及早發現結腸癌,有人提出可以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當有懷疑的時候就進一步做結腸鏡。

2、當結腸癌進展後,會有便血,但是這種便血通常是大便和血液混在一起(而痔瘡的便血是大便後肛門滴血,血覆蓋在大便上)。結腸癌的患者還會有腹痛,痔瘡不會有。結腸癌的腹痛通常部位也不是很固定,有時候僅僅是覺得肚子隱痛,說不出是哪個部位,要警惕。如果結腸癌嚴重導致腸梗阻,那就是非常明顯的絞痛了,這在痔瘡是不可能發生的。結腸癌患者進展後,還會出現貧血(痔瘡也會)、消瘦(痔瘡不會)、低熱(痔瘡不會)等,如果一箇中老年人,最近大便習慣都改變了,有便秘,而且拉出的大便成細條狀,跟羊角糞有點像,那就要警惕,有可能是結腸被腫瘤堵住了,導致大便細小。特別是病人有消瘦、乏力的時候,更加要警惕。但是等到這個時候,結腸癌恐怕也已經是中晚期了。


為了更早發現結腸癌,大家要重視糞便常規檢查,同時每年體檢的時候一定要做直腸指檢(這個只能發現直腸癌,發現不了結腸癌),必要時要做纖維結腸鏡來進一步明確到底有沒有結腸癌。


平時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控制,儘量不要多吃醃製食品,不要酗酒等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便最大程度避免癌症的發生。


以為自己是痔瘡的朋友,找個時間去看看肛腸科醫生,確定一下到底是不是痔瘡,萬一是結腸癌或者直腸癌呢?


李鴻政醫生


痔瘡是最常見的直腸肛管疾病,一半以上的人,一輩子可能在某一時間患痔瘡。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而一半以上的大腸癌患者,在最初的時候,會認為他們是患的痔瘡,從而延誤治療。大腸癌和痔瘡有什麼異同之處呢?

痔瘡的本質是位於肛門和直腸區域的靜脈腫脹,以肛門的齒狀線為界,裡面的稱為內痔,外面的稱為外痔。內痔一般不會有疼痛,外痔可能會有疼痛,但最主要的是都可以引起大便帶血。而大便帶血又是大腸癌的最常見症狀,除了大便帶血是痔瘡和大腸癌的共同症狀以外,他們共同的症狀還有裡急後重、肛門墜脹等,那麼如何區分呢?

首先關於血便,痔瘡的症狀是不穩定的。可能有一天你可能會在你的糞便或衛生紙上找到血,但很可能第二天就沒有了。痔瘡的便血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但是結腸癌或直腸癌的便血,一般會頻繁很多,而且通常不會出現較長時間的症狀消失。

另外,除了血便的區別,如果有以下的一些症狀,那麼就需要考慮結直腸癌,這些症狀通常在痔瘡不會出現。

1、突然的體重減輕,這通常是癌症的表現。表現為不存在節食、減肥的情況下,體重減輕在半年內減輕4-5kg以上。由於癌細胞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免疫系統與癌細胞作鬥爭也使用能量都使得人體能量消耗更多。此外,癌細胞可以將生物活性物質釋放到體內,改變食物轉化為能量的方式,這些都可能導致體重減輕。

2、疲勞和虛弱。人們很容易將疲勞與疲倦混淆。在工作繁忙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到疲倦。正常人忙碌後的疲倦,休息後會好轉,比如睡一個懶覺起來又精神滿滿。如果在充分的休息以後仍然不能恢復精力,那麼就是疲勞,這種疲勞可能是慢性病的表現。當然,除了結直腸癌和其他癌症以外,糖尿病,貧血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也可以引起疲勞。癌症發生疲勞的原因與體重減輕的原因相似,癌細胞會消耗體內的能量,從而引起疲勞。有時結腸癌會因較多的出血,引起貧血,而導致疲勞。

3、腹痛。腹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所有人都會經歷腹痛,包括胃腸炎、腸易激綜合徵等疾病都會引起腹痛。但是如果當痙攣,腹痛症狀持續出現並伴隨著血便的症狀的時候,那麼就有可能是結腸癌的表現。

4、大便習慣的改變。正常人排便的頻率不一樣,有些人一天兩次,一些人兩天一次,這些都是正常的頻率。但如果平時很規律的大便頻率變得不規律了,比如本來一天一次,最近變為有時候一天兩次,有時候兩天一次,那麼就有可能有問題。大便的乾溼程度、粗細、性狀等的改變,也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

雖然上面這些症狀都展示了大腸癌和痔瘡的症狀是有一些區別的,但是這些症狀通常也是不典型的,很容易被忽略掉。一般人對醫學知識並不熟悉,是難以區分這些細微的症狀變化的。所以對於大便帶血的情況,至少應該去醫院做一次檢查,明確原因。對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尤其是有結直腸癌發病風險的人群,應該定期做結腸鏡檢查。畢竟如果是早期的腸癌,治療效果還是比較理想。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早幾天我就遇到這麼一個患者,說是痔瘡出血來的,在院外治療好長一段時間效果不佳。然而入院常規做了直腸指檢,我卻摸到了不同尋常的東西,估計是直腸癌。後來花了3天時間檢查,基本上已經明確是直腸癌了,就等著病理檢查結果明確。但是這個病人脾氣比較暴躁,很不耐煩,怪我們拖延病情,把小病搞成大病……對於這樣不信任的病人,依從性差,如果勸說無效,我不會強留,免得落人口舌。後來依他意思,給他簽字走人了……

直腸癌和痔瘡,在症狀上有一定的相似點,如便後出血、腫物突出等,鑑別上需要一定的技巧。

如何識別直腸癌和痔瘡?

①體格檢查:做肛門指檢,直腸癌可以觸摸到硬質的腫塊,用力觸摸會引起腫瘤表面出血;痔瘡為軟性痔塊,邊界清晰,可以推動。

②症狀:直腸癌早期症狀可有肛門墜脹感、排便不盡感、便中帶血、解粘液便、下腹脹痛、大便變細等;痔瘡一般表現為便後出血、滴血、肛門瘙癢感、痔塊凸出肛門外等。

③實驗室檢查:直腸癌患者查腫瘤標誌物,大部分會出現腫瘤標誌物升高,有一定的貧血表現;痔瘡患者無明顯改變。

④影像學檢查:直腸超聲內鏡、下腹部CT或MR等都可以看到直腸腫瘤佔位;痔瘡檢查無明顯特殊性。

⑤內鏡檢查:腸癌患者首選腸鏡檢查,可以直觀看到腫瘤的大小,有無腸腔狹窄等,還可以在內鏡下夾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肛門鏡檢查可以看到明確的痔塊,表面光滑,邊界清晰。

哪一類患者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如果40歲以上患者有以下危險因素,則需要做腸鏡檢查。

①結直腸癌有家族遺傳性,如果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需要提高警惕。

②有癌症病史或腸腺瘤、腸息肉病史。

③大便常規檢查隱血陽性或有便血、解粘液便病史者。

④體檢腫瘤標誌物升高患者,特別是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升高者。

⑤有不明原因腹痛的患者,且腹痛定位不明確。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痔瘡和直腸癌確實很容易混淆,因為直腸癌和痔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便血,很多人一直以為便血是痔瘡發作,不去醫院看病,導致延誤診斷。實際上痔瘡和直腸癌有以下區別:

(1)便血的性質不一樣

直腸癌和痔瘡一般都是鮮血便,但是痔瘡的便血,一般與大便不混合,常常表現為大便後滴血或者擦手紙上面有血。而直腸癌或者是乙狀結腸癌,便血的時候,血液可以與大便混合,常伴有粘液或者膿液,粘液膿血便。

(2)伴隨的症狀不一樣

直腸癌常見於中老年人,一般伴隨為腹痛、排便習慣改變,例如出現腹瀉、便秘,或者腹瀉與便秘相交替,還可能出現排便困難,肛門停止排氣排便,腸梗阻的症狀,直腸癌還可以出現體重下降,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

痔瘡常見於年輕人,常常是由於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喝酒,便秘等誘發便血。痔瘡的患者,在排便或者用力的時候,有時候可以看見內痔的從直腸脫出,有些嚴重的患者,脫出後需要用手才能塞回去,或者塞不回去。痔瘡還可以伴隨肛周潮溼,瘙癢,異物感等等。

(3)直腸指檢

通過直腸指檢或者肛門鏡檢查,很容易區分痔瘡和直腸癌,痔瘡的患者,可以看見直腸末端柔軟的血管團,而直腸癌患者,可以看見菜花樣腫物,直腸指檢可以摸到質硬的腫物,指套可有血染。

(4)腸鏡檢查

對於高位的直腸癌,手指摸不到,肛門指診可能會漏診,這時候就需要做乙狀結腸鏡或者腸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是最主要的檢查。

總而言之,大家不要被痔瘡矇蔽了,小心痔瘡和直腸癌同時都有,這樣就非常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


普外科曾醫生


腸癌尤其是直腸癌和痔瘡有一些相似的症狀,使得一些直腸癌患者誤認為自己是痔瘡而耽誤了癌症的治療,它們都有便血的症狀,我們應該如何鑑別呢?



如何區分腸癌和痔瘡?

首先,如果是結腸癌,由於離肛門位置較遠,結腸癌出血常和大便混合,形成膿血便,這與痔瘡的鮮紅色出血是有明顯區別的。但直腸癌尤其是低位直腸癌位置較低,靠近肛門,腫物受到糞便的摩擦後出血,這種出血也和痔瘡一樣是鮮紅或暗紅色,不與成形大便混合,常常誤認為是痔瘡出血。直腸癌出血和痔瘡出血的區別在於直腸癌出血更頻繁,同時伴隨有大便習慣的改變,比如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和大便變細,而痔瘡出血在痔瘡好轉後就會消失,而且痔瘡常常伴隨有肉團脫出。在年齡上也有差異,老年人患腫瘤的概率更高。其實,要是自己無法判斷或內心擔憂,去醫院找醫生做一下直腸指檢和結腸鏡就可以判斷清楚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腸癌與痔瘡是有區別的,腸癌一般早期無明顯症狀,隨著癌腫形成會伴有腹痛、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多,排便形狀的改變,當癌腫破潰後,大便表面及粘液,帶膿血,這也是腸癌最常見的表現。因此,凡發現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的症狀出現,都要及時行直腸指檢,這是診斷腸癌最重要且簡單易行的方法。而痔瘡分內痔和外痔及混合痔,內痔則以排便時出血,或便後滴血,加重後甚至會噴血,痔核會脫出肛門外,輕者會自行回縮,重者不能自行回縮。外痔肛門有異物感,排便時用力過猛,會出現肛門劇烈疼痛,排便時加重。痔瘡一定要注意飲食習慣,保持大便通暢。總的來說,一旦發現有異常還是儘早做檢查,也讓自己放心。


清悠萍


科普一下,腸癌屬於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而痔瘡初期是良性病變。他們的區別有以下3大不同:

1、發病年齡不同,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2、痔瘡患者大便有血,多是排便時擦傷患處後滴下來,所以不會與糞便混合。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中常混有血液、粘液和濃液,大便的習慣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次數增多,還伴有裡急後重的感覺。倘用藥後腹瀉仍不能減輕,便應該特別留意了。

3、自查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用手指伸入肛門內檢查。大部分的痔瘡和直腸癌都是發生於手指可以觸及的部位。如果手指由肛門伸入觸之,感到內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則為痔瘡。如果感到腸內有菜花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並發現腸腔狹窄得僅能容納一個手指;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濃液和粘液者,則極可能患上了直腸癌,應該快去醫院就診,以免錯失治療機會。

清淡的飲食、少食用高脂肪食品、多補充蛋白質和粗糧,都是腸道喜歡的,生命更在於運動,堅持體育鍛煉會增強體質抵禦疾病。








壹華源基因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確實不容易區別,腸癌的症狀與痔瘡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二者都存在的便血、裡急後重的表現,就是比較容易混淆的,所以,一旦出現便血等症,最好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以免延誤診治;不過,二者之間也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區別,咱們就在這簡單說一下。

首先,二者雖然都會出血,但其出血後的表現卻有所區別,一般來說,痔瘡出的血會沾染在糞便的表面,很少會和大便混合在一起,但腸癌出的血基本上都會和大便混雜;另外,值得一說的是,痔瘡的出血可能會斷斷續續的,有時候前天還在出血,第二天卻找不到絲毫血跡了,而腸癌導致的出血一般都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甚至會因為不斷地出血而表現出貧血的症狀;

其次,腸癌的其它一些症狀,比如腹痛,比如交替出現的便秘和腹瀉,再比如腫瘤所致的腸梗阻,都是痔瘡很少出現的表現;至於痔瘡,大多會伴隨著肛門潮溼、瘙癢等表現,而這在腸癌中卻不多見;而且,一旦患上了癌症,隨著病情的持續進展,患者很快就會出現明顯的消瘦,而痔瘡卻很難造成類似的後果。

不過,僅憑以上內容仍不足以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我們還需要一些更細緻的檢查,比如直腸指檢、腸鏡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病理檢查等項目;所以,我們建議,一旦出現原因不明的便血,請認真對待,不要輕下結論,只有儘快就醫才能確診或排除癌症等嚴重疾患!


綜合內科張醫生


腸癌在“痔瘡”的庇護下繁衍。我們常說“十人九痔”,開車的司機、辦公室的職員、經常蹲廁所很久便秘的人更易患“痔瘡”。輕則坐立不安,重則排便困難甚至便血。很多人都不當回事兒,而且去醫院看痔瘡總覺得難為情。

便血,是痔瘡,同時也是腸癌的表象之一,另外,大便乾結、肛裂、直腸息肉、腎衰、白血病都有可能出現便血。如果排便時發現有這個情況,還是及時就醫查看詳細的好。

普通痔瘡和直腸癌之間區別要點如圖,對照參考先進行自檢

痔瘡的血液顏色是鮮紅的,並且沒有粘液,這和直腸癌之間有非常大的區別。如果便血時發現顏色暗紅、混合有粘液排出就要當心了。

高脂、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的膳食結構是導致腸癌的關鍵之一

通過16年發佈在GUT雜誌上的一項大型國際研究表明,在全球範圍內,北美和大洋洲腸癌的發病率遠高於非洲國家。<strong>

通過比較西方的飲食結構不難發現,高脂、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的膳食結構是導致腸癌的關鍵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息肉的產生,進而發展成為腸癌。95%的腸癌都是由息肉演變過來,雖然大部分的腸道息肉為良性,不過還是有一部分比例發生癌變。一旦發現一定要及時確診。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好吃蔬菜水果補充纖維是有利於腸道健康的,但是這幾年人人家庭生活環境好了。大魚大肉,快餐炸串,啤酒可樂,加上熬夜,運動缺乏。我國的腸癌比例是逐年增高。膳食結構合理化,每天至少6000步運動量,這些是保證健康腸道的基礎。不懂搭配的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寶塔。

我是營養師俞瑜,健康知識營養搭配的搬運工。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俞瑜營養師


在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人會把腸癌的出血當做痔瘡。原因是,痔瘡發病率太高了,十人九痔。另外,發生便血的時候,人們往往不自覺的往好處想,自行診斷。

筆者曾經在2年多前寫過一篇文章介紹過這種病例。

究其原因,是大家對於便血這個症狀認識不充分,痔瘡的便血多為鮮紅色,而結腸癌的便血則各不相同,多為暗紅色的。但是,直腸癌和肛管癌,由於位置比較低,其出血也完全可以類似痔瘡的顏色。因此,自己絕對不可根據出血的顏色就輕易給自己診斷為痔瘡。

小腸的癌臨床比較少見,其出血也很難跟痔瘡一樣。

腸癌出現肉眼所見的便血,往往意味著出血量比較大,病人甚至可出現貧血等症狀。少量的出血,大便顏色是不會變化的,除非進行大便潛血檢查。當然,除了便血,腸癌還可能出現食慾不振,乏力,體重減輕,梗阻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或者因為發生轉移,而出現相應的症狀,比如肝轉移而導致的黃疸,肺轉移導致的咳嗽,骨轉移導致的骨頭痛等,但一旦出現後面這些情況,都意味著已是晚期。

全世界範圍內,結直腸癌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和乳腺癌,是環境、飲食結構、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

一般建議普通人群50歲開始進行結直腸癌篩查,而高危人群則需要提前到40歲,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史結直腸癌病史,家族有遺傳性非息肉性腸病,家族性腺瘤樣息肉等等。篩查方式很多:大便潛血檢查、結腸鏡、CT結腸造影等等。

所以,簡言之,發現了便血,一定要去醫院看,去普外科看病,讓大夫給你建議,到底是否痔瘡,是否有腫瘤或其他導致出血的疾病。甚至,很多時候,病人可痔瘡和並腸癌,就像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病人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