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位論文抽檢預算800萬元,但查處學術不端不能只靠抽檢

今年學位論文抽檢預算800萬元,但查處學術不端不能只靠抽檢

資料圖 宋溪 製圖

教育部日前表態,今年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抽檢比例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學位數的10%左右,碩士比例為5%。其實這並非新舉措,不僅《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早有規定,《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也將抽檢學問論文、查處學術不端行為列入其中。之所以近日再度成為新聞焦點,當與近來“翟天臨論文造假”等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屢屢曝光相關。

看到這個消息,估計很多剛剛或即將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將更加不淡定。隨著畢業論文盲審制度的建立和大面積推行,寫出一篇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衝破本領域學者挑剔的目光,回答好答辯專家的百般詰問,已經相當不容易了。以博士為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今年兩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2012年的時候40%的人無法按期畢業,目前這個比例可能達到了65%,從年限上來看,三年博士最長八年畢不了業。

不可否認的是,在已經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的碩士博士中,有些論文不僅質量差,而且涉嫌學術不端。有的花錢找他人代寫、有的剽竊他人成果、有的偽造相關數據……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未公開發表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究竟為何會被剽竊”事件,4月2日終於有了結論。湖南大學確認劉夢潔的碩士學位論文存在抄襲現象,構成學術不端行為。劉的碩士學位被撤銷,其導師也被給予警告處分,喪失了導師資格。不少造假論文能夠通過,有學生的責任,確實也是導師的不負責任,同時,學校的“默許”也難辭其咎。

劉夢潔事件雖不是抽檢發現,但足以證明抽檢的必要性。同時也在釋放一個信號,不是僥倖通過答辯、拿到學位證書,對摻假行為就既往不咎了,只要論文存在嚴重問題、性質惡劣,學位授予單位就可以依法撤銷其學位、註銷學位證書。研究能力、學術水平或有高低,但學術道德對每個人的要求都始終如一,培養的是碩士博士,不是文抄公。

對學位論文造假者,必須來真的。杜絕造假論文,抽檢只是事後的監督,況且抽檢的比例還很小,高校和導師更應該把好碩博論文第一關。根據教育部2019年部門預算,今年學位論文抽檢預算為800萬元。如果學生、導師和高校層層把關,每一篇論文都過硬,把教育部這筆抽檢預算省下來,豈不是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