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關鍵時刻如何做決定?


人生關鍵時刻如何做決定?


“邏輯”是強大的

“感覺”的本能也許更強

文 / 河童


“我未來要做什麼?”“我愛對了人嗎?”“我要怎麼做出重大決定?”

其實這些問題,很多人回答了。喬布斯的答案是:“要有跟著自己的感覺和直覺走的勇氣。無論如何,感覺和直覺早就知道你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它的都是次要的。”(見創業艱難的文章鏈接《別相信電影裡的,創業可苦逼了》)

可感覺、直覺和生命的重大決策有什麼關係?


人生關鍵時刻如何做決定?



感覺和直覺與潛意識

在英語裡,感覺(feeling)是感情、情緒、態度、信念、知覺,甚至是氛圍和悟性。感覺來自於我們巨大的潛意識信念和情緒,直覺則來自由感覺長期累積的潛意識在瞬間產生的火花,而這火花必須在警醒狀態下才能被看見,是你大腦對某些微妙行為或其他行為的潛意識感知。

“邏輯上對的”VS“感覺是對的”

我們常常聽到的一種暗示是:感覺是不靠譜的,情緒是軟弱的,都會為我們帶來麻煩。所以從童年開始,我們嘗試壓抑這些情緒和感覺。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由感覺、情緒帶來的“麻煩”,我們會問:我到底想做什麼?是應該根據我的心去做決定,還是根據一些線索理性地分析未來呢?很多大學生都感到糾結。

按照《原則》裡的說法,就是“有邏輯和有意識的你”和“情緒化和潛意識的你”在作鬥爭——尤其是在他們嘗試做人生規劃的時候。如果始終找不到辦法解決,最後的狀態看起來有點像“空心病”(見《也許你不是患了抑鬱症,而是患了空心病》),會感到不同程度的迷惘和無力感。

到底怎麼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如何看待我們的思維和感覺。思維會比感覺更重要嗎?情緒和弱者是捆綁關係嗎?如果能夠在這些問題上給自己一個說法,那麼在“跟隨內心”還是“跟隨邏輯”的兩難困境中,我們能夠得以解放。用邏輯做決定讓我們的思維部分(我們的頭腦)感到舒適和安全,因為我們正在努力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果這些決定看起來有理有據,卻沒有讓我們“感覺”正確,可能導致懷疑和混淆。對於想要更真實、更純粹的生活的人來說,他們努力成為生活的創造者,而不僅是做信息的搬運工。只從理性思維層面考慮生活,是對生活的皮毛化,觸及的是生命的表層。也許已經有人感覺到,僅僅依賴理性邏輯,生活很快就會變得無聊。

當我們完全依賴理性邏輯的時候,什麼都是“客體”,人、事、物沒有了意義,他們的重要性也降低。相對於那些敞開心扉的人來說,使用邏輯思維來經營關係的人喜歡降低外界的重要性,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人生關鍵時刻如何做決定?



感覺有誤差,但本質上不是錯的

在能見度差的情況下,飛行員會通過儀器飛行。他們不是看著駕駛艙的擋風玻璃,而是將目光投向儀表板。如果他們的儀器能夠很好地校準到外部現實,那麼事故的風險就會降到最低。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通過儀器飛行。我們睜開眼睛可以看到世界,但我們不僅僅對面前的世界感興趣。我們利用過去來定位未來,並嘗試利用離我們很遙遠的事件來解釋當前的事件。過去、未來都沒有立即呈現出來,所以我們必須通過儀器飛行。我們的儀表板是我們閉上眼睛時所得到的,其中有我們的想法,但最重要的是,還有我們的感覺。

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就像是在迷霧中駕駛的飛行員。我們的感受是實實在在的指南;我們希望自己能夠根據儀器去做正確的選擇,即使我們衡量自己對人生的抉擇是否正確的主要方式是感覺。但根據感覺去做決定,會出錯嗎?

從飛行員的角度看,直接飛行比飛行員通過儀器駕駛更加複雜和危險。飛行員的儀器是可靠的,當它有偏差時,能夠很快被技術人員發現。相比之下,我們的感覺顯得不太可靠。如果有人和你說,你的感覺讓你做了錯誤的決定,但或許只有你自己知道問題出在哪。

不過,我們可以指出儀器的誤差,卻很難看到自身存在的誤差。這是受到偏見盲點(bias blind spot)的制約。人們能夠看到他人的認知偏見,卻無視自身存在的偏見。

關鍵是,有誤差不代表它就是錯的。我們的感覺其實非常可信。腐爛的食物令人反感,而這種感覺使我們更好地存活。感覺似乎比什麼都更真實。真相擺在那裡,但實際上我們更相信感覺。


人生關鍵時刻如何做決定?


“我如何儘可能多地接受自己的特點,然後更好地體會生活的豐富性,並通過完善認知來做生活的主人?”

在某些情況下,理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仍然不是決策的最終的唯一依據,因為感覺也可以找到答案。非理性智慧有多種形式,人們稱之為直覺、感覺、靈感、內心認知、衝動、超我,真正想要的、內心深處、呼喚、內心的聲音、渴望、激情、精神。人類始終是複雜的存在。

許多人很苦惱:“我為什麼這麼不開心?我怎麼能擺脫這種痛苦?我怎麼了?為什麼我不能(更瘦、更聰明、更善於表達、更受喜愛)?” 一方面,我們是希望被接納的社會人;另一方面,我們渴望能夠表達自己,成為不受羞恥、恐懼影響的成年人。這種思索也不全是壞的——這恰好體現了敏感性、好奇心、靈活性以及掌握生活的意願。

在考慮人生關鍵的決定時,傾聽、接受、融合來自感覺的信息。我們在努力地好好生活。通過努力獲得的幸福才能帶來幸福感,而身體給出的答案往往給了我們堅定不移的安心。

在面對重要的決策時,理性思維與直覺思維之間的關係並非是非黑即白的——這些機制可以被靈活地使用。我們在現實中接收的信息都不那麼完整,所以我們可以放慢速度思考,更深入地洞察正在發生的事情,收集更廣泛的信息,或讓“直覺”適當地參與到決策裡。我們需要意識到感覺也很重要,接受這些感覺,耐心地去發展、探索它們,並對這種可能性保持開放的態度。

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告訴我們,不能忽略“感覺”帶來的信息,也不能逃避“直覺”帶來的建議。當我們面臨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決策時,需要保持對感覺、直覺的開放態度,因為這也能成為一項幫助我們在人生道路更好地前行的技能。


參考文獻:

巴里·施瓦茨. 選擇的悖論[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馬丁·塞裡格曼. 真實的幸福[M]. 萬卷出版公司, 2010.

瑞·達利歐. 原則[M]. 中信出版集團, 2017.

傑夫·艾倫. 親密關係的秘密[M]. 鷺江出版社, 2015.

《存在正確與感覺正確》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ambigamy/201703/being-right-vs-feeling-right

《相信你的直覺: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ry-see-it-my-way/201701/trusting-your-gut-maybe-its-not-what-you-think

《相信你的直覺:不思考的藉口嗎?》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caveman-logic/201701/trusting-your-gut-excuse-not-thinking

《在直覺與思維之間選擇——為什麼要限制自己》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ry-see-it-my-way/201701/choosing-between-your-gut-and-your-mind-why-limit-yourself

相關閱讀:《第六感真的存在麼?| 研究:你可以科學使用直覺》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3b66e4b1a5bbca713f1224b3&fr=qingtian&lemmaId=26066


—— 今日作者 ——

河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