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紙幣的三種方式:炒家、藏家、捂家,我不是幣商

玩紙幣的三種方式:炒家、藏家、捂家,我不是幣商

“壓貨能夠賺錢”

有人說“商家不如藏家,藏家不如玩家”,還有人說“炒家不如藏家,藏家不如捂家”。說法不一樣,道理都差不多。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價值投資和收藏界的普遍規律。

一句話,紙幣收藏賺錢主要靠時間積累……真理往往都這麼簡單……但是能操作嗎?壓貨是能夠賺錢,但第一得壓準,第二得有錢來壓。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後會無期(韓寒)


因為大家各自的財力、眼力、魄力不一樣,不同的訴求和思路,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千差萬別,形成了炒家、藏家、捂家三類主流玩法。


炒家 & 偏短線


“炒”不僅僅是炒作行為,包括更廣泛的投機態度。此類人群關心的重點是收益,而不是收藏品。雖然看起來能夠比外行“懂的多”,但大都是比較淺顯的「信息」,而非專業知識。

這個群體大部分都是入門小白和幣商,尤其一線鏟地皮的隊伍。注意我說的是大部分,幣商隊伍裡也有老炮。賺錢模式主要靠「信息不對稱」,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互聯網出現後,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信息對稱”,但還差的很遠很遠。

此類投資行為講究快進快出,主要是短週期操作做「流水」做「滑板」,或者低吸高拋做「波段」。手裡不壓貨,對現金流要求比較高,到手的貨在一定週期內儘快出掉。手裡的貨,沒有什麼是不能賣的,只要利潤到位。


藏家 & 短長線之間


“藏”的意思,偏重關注紙幣的文化內涵,會願意花時間去研究紙幣的各種細節。藏家在炒家和捂家之間,根據時間、精力、行情在兩者之間動態找平衡。此類人群多數由於專業知識有限,或信心不足,容易受到市場波動、道聽途說的干擾。

絕大多數業餘玩家和愛好者都是這個群體,平時有自己的事業,閒錢玩玩紙幣收藏。

有錢賺高興,沒錢賺無所謂,圖個消遣和精神愉悅。以藏養藏,通常說的就是這類人,也更容易花高價買個心頭好。

另外有類不小的人群,買的不多,但買了一放就幾年十幾年,甚至忘記了,屬於特別邊緣的玩家。還見過一些年紀大的,研究也不算多,但幾十年不斷的買買買,基本上沒出過貨。

此類投資行為,短中長週期操作都有。手裡的貨可賣可留,操作比較彈性,也不需要等賣貨的現金流進貨,或養家餬口。


捂家 & 偏長線


所謂“捂”重點是惜售,與炒家是兩個極端。通常具備卓越的收藏眼光和學識,對紙幣品類和專業領域有清晰的價值判斷標準,不受市場波動、外界信息的干擾。對於中長期的捂家來說,比的是投資眼光,不再是初級的信息不對稱。

捂家也不是不賣貨,只不過在商業上表現的比較「佛系」。由於真正比較懂,且大都是長週期操作,不一定看重投入產出比,卻往往能獲得比重視投入產出比人群高得多的收益。

很多捂家也是藏家過渡而來,以藏養藏,多年積累。從眾多藏品中逐漸優勝劣汰,品種越來越精,價值越來越高,手頭通常有幾張不賣的“硬貨”。有見識有自信,不怕壓貨,更沒有現金流的困擾。


玩紙幣的三種方式:炒家、藏家、捂家,我不是幣商

“我不是幣商”

既然提到了“幣商”,做個補充。

幣商可是個敏感詞,很多藏友會避諱與幣商打交道,更是生怕被誤認自己是幣商。“我不是幣商”成了藏友交流自我介紹的澄清專用語。

幣商的行為,通俗講叫「掮客」,自古以來就有。個人覺得無所謂,不管收藏和投資都需要找貨,別人付出勞動幫你找到了,付費是應該的。人家來價你不應該問,只要售價合理即可。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幣商其實很難,不能簡單用炒家、藏家、捂家的特徵,大藏家和幣商的身份互相不衝突。大藏家通常會與幣商建立廣泛的聯繫,方便找貨和獲取信息。高價值專業拍賣領域,代理人匿名出價也常見,畢竟有錢人不想這麼麻煩嘛,也不想太招搖。

回到開頭,各種模式相互依賴,在市場中共存發展。不管什麼家,各有各的訴求和樂趣,各領域都有人才和精英。沒有高低,開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