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侄兒周豐三自盡,是因為他父親的原因,還是他伯父的原因

1941年3月24日,位於北京西直門外的八道灣衚衕裡,一個年輕人拿起放在桌上的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年輕人瞬間倒在了血泊中。措手不及的家人,聽到槍聲,嚇得趕緊進屋查看。那時,年輕人早已沒了氣息,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絕望和無奈。

自殺的人名叫周豐三,是赫赫有名的大文豪魯迅的親侄子。他自殺時年僅19歲,剛剛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是一個涉世未深、有著大好前程的小夥子。

魯迅侄兒周豐三自盡,是因為他父親的原因,還是他伯父的原因

(周建人舊照)

那麼,究竟是何原因,讓這個懵懂青年,如此決絕地放棄自己的生命,選擇這麼極端的方式了結自己呢?

這首先得從周豐三的家庭說起。

周豐三出生於現代大作家魯迅的家族,是魯迅三弟周建人的小兒子,母親是日本人羽太芳子。

魯迅先生一共有兩個兄弟,老二週作人,其夫人是羽太芳子的胞姐羽太信子。所以周作人既是周豐三的伯父,也是周豐三的姨爹。

關於周豐三的死因,有兩種說法。

原因之一:家庭關係的破裂。

周建人和羽太芳子的結合頗具傳奇色彩。

1912年5月,即將臨盆的羽太信子給遠在日本的老家去信,她非常思念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希望妹妹能到中國來,同自己團聚,順便照顧生產的自己。15歲的芳子隨即來到了中國。

當時,周家還住在老家紹興,一家人其樂融融。芳子的到來,更是給這個和睦的家庭注入了活力。23歲的周建人整日和芳子朝夕相處,特別喜歡這位女孩兒的活潑精靈,陽光上進。久而久之,兩人漸生情愫,彼此相互愛慕。

魯迅侄兒周豐三自盡,是因為他父親的原因,還是他伯父的原因

(周作人舊照)

在周作人夫婦的撮合下,周建人和芳子最終走到了一起,於1914年在紹興成親。婚後的兩人甜蜜幸福,先後生下了女兒鞠子、兒子豐二和豐三。

在周豐三出生前,魯迅在北京八道灣衚衕買下了一座四合院,把周家所有人都從紹興搬到了北京。初到北京的周建人,沒有正式的工作,閒居了兩年。家庭的一應開支,全靠為數不多的儲蓄和魯迅的接濟支撐。周建人為了減輕魯迅的負擔,在胡適的幫助下,進入了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雖然薪水仍然微薄,但好歹沒有吃閒飯,多少緩解了一點生活的壓力。

1921年9月,周建人離開北京去到上海。其時,芳子已身懷有孕,無法陪同周建人前往,便獨自留在了北京待產。1922年2月,周豐三降生了。

家裡增添人口,生活壓力陡然增加。眼看即將坐吃山空,周建人多次來信,希望芳子帶著子女前往上海,一家團聚並共渡難關。但倔強的的芳子放不下她在中國唯一的親人信子,不願前往。甚至在周建人親自返京迎接時,芳子依然拒絕隨行,堅持住在北京。

其後,影響周建人後半生的人物出現了,她就是周建人在紹興任教時的學生王蘊如。兩人於1923年在上海的偶然邂逅,開啟了一段纏綿悱惻的師生戀。

孤獨的周建人和身處異鄉的王蘊如,擦出了愛情火花,同居在了一起,還有了孩子。從此,周建人和芳子以及她的3個兒女徹底成為路人。

魯迅侄兒周豐三自盡,是因為他父親的原因,還是他伯父的原因

(魯迅舊照)

​這期間,周家又發生了一件大事。1936年10月,家裡的頂樑柱魯迅因病去世了。周家老太太老來喪子,異常悲痛。1937年正月,恰逢老太太壽辰,周建人便帶著王蘊如和女兒來到北京,給老太太祝壽,並藉此機會讓她們認祖歸宗,拜見老太太。

但不想這場聚會最終導致了周建人家庭的決裂。芳子帶著3個子女大鬧壽宴,15歲的豐三和18歲的豐二完全站在了母親芳子這邊,指責父親拋妻棄子,喪失道德底線,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豐二甚至和父親發生了肢體衝突,並報了警。

這次的不歡而散,導致周建人揚言要和兩個兒子斷絕父子關係,並中斷了之前給付的生活費。

周豐三在父親離開北京時,尚未出生,和父親的感情非常淡漠。加上父親不顧其母子的感受,執意另建家庭,嚴重傷害了他脆弱的心靈。他對周建人已沒有任何愛意,只剩下了仇恨。

因此,自殺那天,當伯父周作人的保鏢無意中將手槍放在桌上時,這位心智還不成熟的大男孩兒在衝動之下,抓起了手槍,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第二個原因:伯父周作人和日本人走得太近。

抗戰爆發後,周作人確實在文化方面和日本人有過合作。1938年,周作人參加了日本舉行的文化座談會。為此,他曾遭到刺殺,巧合的是,子彈不偏不倚射中了銅釦,周作人僥倖逃過一劫。有關這次刺殺的主謀,一直沒有定論,這在周豐三的心理留下了巨大的陰影。

後來,周作人出任了汪偽政權的一些文職,加上週家還有兩個日本女人,周豐三自己的身上還留著日本人的血,這在舉國抗日的大環境下,周豐三內心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就在“家變囯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稚嫩的周豐三不堪重負,選擇了在周作人的家裡開槍自殺,以表達自己無聲的抗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