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戶+大公司(農業公司、合作社、農場)實行怎樣的合作機制才能更好實現互利共贏?

圖說農村事


小農戶直接生產高品質農產品是沒有出路的,必須通過合作社組織起來,才可能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才可能有效的和大市場進行對接。

但是合作社也難以直接對接高品質農產品的消費終端,還必須解決生產端的標準化生產組織,質量管理等工作。因此,必須有一個公共的高品質農產品運營服務平臺才可能把合作社整體運營起來。

這裡有個關鍵點。要解決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生產,還必須獲得一個非常穩定的高品質農產品銷售渠道。就是說,必須把高品質農產品的終端銷售價格降到普通農產品附近才可以。

同時在產品銷售出去後,農戶必須獲得高品質農產品的絕大部分收益,才可能保證這種合作是長期穩定的。

所以我們探索了一個“平價綠色蔬菜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因為只有蔬菜具備自持銷售渠道的能力,是可靠打通高品質農產品社會化銷售渠道的唯一隻選。

我們已經實現了,達到國家綠色標準蔬菜可以按近似普通蔬菜價格在社區門店裡銷售,農戶還可以實現30%以上增收的模式搭建。

這是一個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模式,大家可以琢磨一下。



神經刀2019


我國五千年的文明是農業文明,經濟形態是小農經濟,小農戶是我國社會經濟的基本主體。長期以來,小農戶一般是指自給自足的農業小生產者。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農業農村的深入影響,小農戶的問題才逐漸暴露出來。

現在之所以要建立小農戶和其他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就是要讓小農戶融入市場經濟,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流。

小農戶一般是經營的土地規模偏小,以耕種自家承包地或者代耕鄰居親戚土地為主,主要從事糧食生產,也有一些從事經濟作物種植或者養殖業。

對於小農戶也有不同的類型,一種是從事糧食作物種植,這樣融入市場經濟難度較小,國家對糧食作物採取最低收購價制度,受市場影響不大。

一種是從事經濟作物種植,一般是蔬菜或者水果之類的,產品主要銷往本地市場,本地市場容量對價格影響比較明顯。

一種是從事小規模養殖,一般都和農業企業有對接,獲得種苗、防疫、銷售等社會化服務,這個鏈條相對成熟。

還有一種是自給自足,種植面積僅夠自家食用。

還有一種小農戶是將土地流轉給他人,不從事農業生產,嚴格意義上不算小農戶。

現在需要扶持和提升的小農戶,是指從事農業生產,規模小但有擴大規模的人力基礎和意願,有可能發展為家庭農場或者種養殖大戶。最理想的途徑就是先組成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服務實現標準化生產,然後再對接有實力的農業企業,讓農產品走得更遠,品牌價值更高。

從合作機制上講,就是發揮每一個經營服務主體的優勢。比如,家庭發揮生產優勢,合作社發揮組織優勢,企業發揮社會化服務優勢,形成一個緊密的利益鏈條,最終靠利益的合理分配建立牢固的機制。

同時,也需要數字對產業鏈條進行改造提升,信息更加公開,利益分配更加公平。


鄉之光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小農戶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在好也是打不開銷路的,當然利用自媒體、網店等形式除外,但是這些必竟是少數。小農戶只有加入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組織種植、品控、銷售從而達到公共品牌的力度才能共贏。農業公司的作用就是強大力度的宣傳以及簽訂一協銷售生產方面的合同,合作社就是農業公司和小農戶之間的橋樑。三者一個都不能少,抱團才能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