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市南區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青島市市南區在全區範圍內按照“全出競進”的原則,從企業管理、產學研、現代服務業、衛生、教體、社科文化、技能、綜合8個類別中選拔出拔尖人才百餘名。半島網擬邀請其中20位拔尖人才製作系列專訪,聆聽他們的成才故事。

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古語云: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心血管疾病往往具有發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點,為了挽救這些“心疼”患者,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邵一兵,憑藉自己精湛的醫術,幫助患者與死神搏鬥,作為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用無私的大愛護佑著生命的尊嚴。

時間就是生命

“心內科的急診患者,大多數屬於危重患者,上一秒一切正常,下一秒可能搶救無效,許多病情的改變往往發生在一瞬間。”見到邵一兵的時候,他剛剛查房回來。邵一兵是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從醫時間近30年。採訪途中,不時有病人家屬敲門,邵一兵跟他約好一個小時後再來辦公室探討病情。

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臨床醫學界一直流傳著一句順口溜:“金眼科,銀外科,膩膩歪歪大內科,死都不去急診科”。因為介入治療的存在,使得心內科兼具內科和外科的特質,病號多、工作強度大、氣氛沉重、輻射危害……這些讓心內科成為醫院中公認的最苦最累的科室之一。在邵一兵的時間表上寫著:每週一、三、五手術,週二、週四坐診,週末間或外出交流學習,幾乎是全年無休。

“我們心內科算是整個醫院裡面比較大的一個科室,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工作量越來越大,而且一般都是急診,平均每年的急診手術大概有二、三百臺,經常節假日晚上也要來醫院做手術,最多的一次有一個月我被叫回來二十五、六次,患者幾乎全部是急性心梗。”

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去年春節期間,許多人還處在新年的喜悅中。一位97歲高齡的老人因為心臟驟停送到市立醫院東部院區,包括邵一兵在內的四位醫生、護士馬上投入到緊張的搶救中。胸外心臟按壓對醫務人員的體力是個極大的考驗,每分鐘100-120次的按壓,並且按壓的深度、手法都必須到位,一般按壓1-2分鐘就要換人,才能保證按壓效果。四個人輪流上陣,每個人大汗淋漓,但是老人的心跳一直沒有恢復。“雖然當時老人沒有心跳,但是一直有一點自主呼吸,這也是我們始終沒有放棄搶救的主要原因。”最終在心臟按壓了兩個小時後,老人奇蹟般地恢復了心跳,第二天神志也恢復了正常。

時間就是生命,為了搶救患者的生命,像這樣與死神之間的賽跑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邵一兵說,不同於外科手術,內科病人大都處於帶病生存狀態,患有長期的慢性病,而且病情變化概率比較高,因此醫生需要頻繁給病人治療,不斷和家屬溝通。“我們所有的手術都是在放射線下進行的,手術中醫生要一直穿著重達二十五、六斤的鉛衣,可是即便如此,手術過程中還是會接觸到很多放射線,因此做介入手術的醫生得癌症的概率比較高,需要有一個非常好的身體和巨大的奉獻精神去從事這個行業。”邵一兵說。

有成功也有失敗

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原先心臟手術都要開胸,現在很多手術基本上可以通過微創去解決。”邵一兵告訴記者,上個世紀70年代,國際上已經開始進行微創手術,國內一直到90年代才引入介入治療。“我從23歲畢業開始接觸介入治療,職業生涯幾乎與介入治療的發展同步。”邵一兵說,過去心臟起搏器有半個書桌那麼大,人要提著電線、推著設備才能移動,現在的心臟起搏器直徑只有5釐米大小,而且治療範圍從單純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發展到治療緩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再到治療心衰,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相當於身邊有專業的醫生、護士24小時帶著監護儀在照顧。”

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目前介入手術的治療效果是很好的。”幾年前,邵一兵有一個同學找到他,請他給自己96歲的姥姥做心臟支架手術。手術之前,家屬一直寬慰邵一兵,讓他沒有任何負擔去做手術,“實際上家屬的思想壓力更大,手術結束後,我看見我同學一個大男人直接流淚了。看到手術成功,大家這才如釋重負。”去年,邵一兵受邀去給老人過百歲生日,看到老人重新恢復了健康,邵一兵說,這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是用語言形容不了的。

就在採訪的前一天,一位68歲的患者因急性心梗入院。這位患者之前做過支架和心臟搭橋,還因為冠心病做過外科手術。入院前一天突然腹痛難忍,心電圖顯示患者為急性血管閉塞。“我們應該爭分奪秒地去開通這根血管,但是病人又存在腹痛的情況,通過檢查發現病人有非常嚴重的胰腺炎。這兩種疾病都是致命性的,我從醫近三十年,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兩種疾病合在一起,應該怎麼做、會出現什麼樣的風險,沒有前例可循。”

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病情千變萬化,醫生也不是萬能的。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清楚地告訴患者和家屬手術的利弊,手術的過程、風險以及其他的替代方案。醫生只能提供建議,提供一些基本的知識,最終還是患者或者家屬自己決定。”邵一兵說。

有成功的案例,當然也有不成功的案例。2013年,邵一兵所在科室有位醫生被家屬毆打受傷,躺在家中休息了一個多月。邵一兵回憶說,當時也是一個急診手術,手術過程比較順利,但是手術後,病人突然十分暴躁,吵鬧著要下床去小便,結果病人剛下床突然倒地死亡,為此家屬將怨氣發到了醫生身上。

“碰到這種情況,我們非常無奈,也有一些灰心。但總體來講大多數人還是好的,大多數家屬還是比較通情達理的。從大方向來看,依然值得我們去堅守這個行業。”邵一兵說。

團隊帶頭人

孫思邈有言:“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至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屬自誤。”為了勇攀醫學高峰,邵一兵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著。

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2013年,邵一兵被醫院選拔去加拿大渥太華心臟病研究院進修學習,在近兩年的學習中完成冠脈了手術900餘例,觀摩TAVI(經皮、經胸)、Mitral clip、PFO封堵、房缺、室缺、主動脈縮窄擴張及支架植入、左心耳封堵、室間隔酒精消融、二尖瓣、主動脈瓣周瘻的封堵、頑固型高血壓的射頻消融等手術數百例。參加病例討論、論文討論、講座數百次,2015年初獲得加拿大頒發的心臟病介入Fellow證書學成歸國。

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在回國後的兩年時間裡,邵一兵利用在加拿大學到的先進手術技術先後開展了十餘項複雜冠心病手術,與相關科室一起搶救了十幾名極其危重的心梗病人,使市立醫院東院的急性心梗救治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達到省內先進。此外,利用業餘時間與同事一起根據加拿大渥太華心臟病病院的病人隨訪數據庫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隨訪系統數據科,並可與國外的系統對接,為心內科今後臨床研究的開展打下了良好、堅實的基礎。

除了技術水平的提高,經過在加拿大兩年的學習,邵一兵還獲得了非常寶貴的醫院管理經驗。歸國後醫院委任邵一兵擔任東院心內一、二科及急診心內科主任,在院領導及前任科主任的幫助下,在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心內科的業務量和業務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電生理亞專業的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通過不斷對外學術交流,科室專業學術地位在省內佔有一席之地。目前市立醫院東院心內科已經成為“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精準心血管病學組全國首家示範培訓基地”,並率先在全國成立地市級精準心血管病學術專業學組並擔任組長單位。

青岛市市南区拔尖人才|邵一兵:妙手救治“心疼”病人

“醫生最大的心願莫過於病人的順利康復,希望我們可以學以致用,幫助更多的病人藥到病除。”邵一兵笑著說。

記者 徐圓,照片由本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