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兩位皇帝,一個勵精圖治,一個不理朝政,為何廟號都叫神宗?

念念舊!


因為這倆人都太矛盾,實在不知道怎麼評價。

神宗是廟號,不同於諡號嚴格遵循《諡法》,但《諡法》也是重要參考。“神”在諡法中的解釋是“民無能名曰神”,這個字最早是形容要堯的。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惟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意思是老百姓都不知道怎麼形容他的偉大。因此可以算是至高的讚美。但是,自古哪個皇帝敢跟堯舜並列?沒有!所以,這其實和至高讚美已經沒有關係了。而是取“民無能名”的字面直譯,老百姓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他。宋神宗和明神宗不止是老百姓,連飽學鴻儒們都不知道怎麼評價這兩個皇帝。


宋神宗趙頊,在位其間發起了著名的熙寧變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王安石變法。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也是有些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北宋當時面臨軍事羸弱(趙匡胤奪位後防範武將而多加限制)、財政困難(宋代官員制度複雜,官職與實際職權分開,導致行政效率低下而官員俸祿又極高,加上改府兵制為募兵制養兵和議和的大量花費入不敷出),宋神宗年間出現了財政赤字。而相反另一方面,宋朝對工商業大力鼓勵,民間經濟活躍,呈現國窮民富的狀態。所以,宋神宗改革的目標就是富國強兵。於是起用王安石,大刀闊斧改革。



王安石變法,從現在的角度看是不錯的,但是問題在於太急功近利了而且不符合當時時代的狀態。青苗法原本是通過官方放貸收取利息,也遏制民間高利貸,結果各地為完成指標強行攤派還多加盤剝,實際利息等於比高利貸還高,遇荒年百姓還不上貸款更是傾家蕩產,無數百姓因此流離失所。免役法讓老百姓以交免役錢的方式不服差役,可以安心農業生產又能讓差役隊伍專業化,但執行下去卻是一刀切,即使沒錢的人也不能去服差役,必須交錢,交不起又是傾家蕩產。與此同時還實行保甲法,要求老百姓訓練當兵,原本服差役不交錢,現在又要交錢去免差役又要出人去巡邏當兵,自然民怨沸騰。市易法更是強行對所有交易徵稅,,甚至災年百姓賣兒賣女也要交稅。新法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更可怕的是,王安石對所有反對意見採取的態度就是純粹打壓,不管別人提的意見有沒有道理,只要反對變法就要一棍打死。最後幾乎所有正直官員都走到了他的對立面,但新法還要人去推行,就用了一批酷吏小人,最後百姓更慘。而北宋最惡劣的黨爭也由此愈演愈烈,後來各種投機分子打著新黨或舊黨旗號排除異己,蔡京等小人上位,為北宋滅亡埋下禍根。

所以,最後宋神宗是在朝野上下一片反對聲浪,京城內外百姓哀嚎遍野的情況下不得不罷免王安石,變法徹底失敗。如果說他昏庸吧,他的目的真是好的而且特別勤勉,如果說他聖明吧,又真的搞得一塌糊塗。最後只好定一個“神宗”,來表示這種無法言喻的矛盾。

然後說說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這一樣是個非常矛盾的皇帝。功過都相當明顯,讓人無法下定義。


萬曆十歲時,父親穆宗隆慶帝駕崩,他成為皇帝。由於年幼,朝中大事由首輔張居正操持。張居正輔政其間,與李太后和大太監馮保都保持了很好的關係,以至於朝政沒有阻隔,政令通達。張居正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整頓吏治,唯才是舉,政風清廉;軍事上強化邊防,緩和與外族矛盾,打擊倭寇;財政上追繳豪強租稅,丈量清理土地,一條鞭法提升稅收收入。形成萬曆中興的良好局面。雖然是張居正的功勞,但畢竟萬曆是皇帝,要算在他頭上。


後來萬曆年間還有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平定蒙古哱拜叛亂,在朝鮮擊退日本入侵,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聲望卓著,,值得史書大書特書。


但是,萬曆的問題也相當明顯。隨著張居正被死後清算,萬曆也“放飛自我”,近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上朝,不批閱奏章,也不參加各種祭祀活動。屬於古代“昏君”的標配。雖然有足疾,但這種放縱態度也不能一言放過。萬曆還頗好斂財,查抄張居正、馮保等人家財盡入宮中。還派遣宦官到各地橫徵暴斂,搜刮民脂民膏,造成民怨沸騰,為各路起義軍風起埋下隱患。而薩爾滸之戰的失利更是讓滿洲崛起,最後葬送了明朝。

因此,萬曆功績卓著,但缺點一樣明顯。既值得誇讚,又不能寬恕。最後也是沒法定性,給了一個“神宗”的廟號。


伊耆角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解釋一下廟號的含義。


廟號起源於商朝,周朝和秦朝被廢止,漢朝又重新繼承了這個制度,簡單來說廟號就是皇帝死後其神位在太廟被供奉時所用的名號,常見的廟號有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等。

廟號使用有幾個基本規則,一般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即開國之君為祖,後繼之君為宗,“創基立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比如漢朝對於廟號的使用極為嚴格,西漢僅有四位皇帝有廟號,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廟號開始氾濫,幾乎所有皇帝都有廟號。

按照一般規則”神宗“確實是個比較特殊的廟號,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僅有兩人有幸得到這個稱呼,分別是

宋神宗趙頊和明神宗朱翊鈞。除此之外西夏和大理國還各有一位神宗。

按照“諡法“的定義“聖不可知曰神、壹民無為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而”神“本身就有”玄妙之意“,所以用”神宗“來做廟號帶有貶義的成分可以說是明褒暗貶。

<strong><strong>

中原政權的兩位神宗中勵精圖治的肯定說的是宋神宗趙頊,

而不理朝政的肯定說的是明神宗朱翊鈞。

趙頊是北宋第六位皇帝,繼位之時北宋已經危機重重,軍費開支龐大,政府機構臃腫,每年還要給遼上供大量歲幣以維持邊境和平,國庫早已出現了大量虧空,政府陷入了財政危機。

趙頊繼位之初就勵精圖治準備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在位期間推行了一項重要改革措施“王安石變法”,因為變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強烈的抵制最終失敗,再加上對西夏的戰爭失敗,趙頊38歲便憂憤而死。

對於勵精圖治的改革派來說宋神宗是一個英明勤政的帝王,但是對於守舊大臣來說宋神宗擅變“祖宗之法”,甚至認為“王安石變法”是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所以給了趙頊這個明褒暗貶的廟號,完全是不同價值觀的體現。

再說明神宗朱翊鈞

說到朱翊鈞,明神宗這個廟號倒不如他的年號萬曆那麼廣為人知,萬曆十歲繼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繼位之初也曾推行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執政後期二十多年不上朝,導致明朝逐漸走向衰亡,明亡於萬曆也是比較主流的說法。

兩位神宗在執政期間都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改革”,但是“功業不足、半道而廢”,

神宗可的廟號以說是比較符合二人的定義。


一點點歷史


神,就是玄,就是皇帝做了好多讓人不解的事,無法蓋棺定論,於是就不去評價定性了,上廟號:神宗,玄宗。

宋神宗活了37歲,19歲登基,面對朝廷財政困難,很想有一番作為,治理好朝政!王安石變法,其改革方案,就今天來看也沒什麼不妥,是立足於富國強兵的出發點。所以宋神宗大力支持王安石變法,任命他做宰相。

但是,王安石既有皇上全力支持,為什麼會搞失敗呢?

其實,任何一場改革都需要老百姓支持!老百姓直接感到需要就會主動配合去幹!

王安石變法是皇帝支持,朝廷85%大臣都反對!地方官員肯定也有大量反對者!民間老百姓不明就裡,官府政策變來變去,感到不方便,煩了,而很多地方官員又趁改革之機行斂財謀私之目的,搞得亂糟糟的,老百姓就更不支持!

還有,變法在很大程度上觸動地主士紳階層的利益,他們也反對!

因為宋朝一向以孔孟哲學思想作為政治宣傳的主流思想,孔孟是“君子之道”,不屑謀利。王安石為國庫賺錢,也是謀利,此非君子所為!

所以司馬光,蘇軾等宋廷名臣都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宋朝一直以來就有派系鬥爭!

此時王安石代表改革派,司馬光代表保守派(維護先王成法),宋朝趙匡胤立國規矩是“不殺大臣”(趙匡胤是後周大臣兵變上臺,所以善待大臣,不準殺戮),既然兩派相爭不下,皇帝就用貶法,將朝廷裡所有反對變法的大臣全都趕出去,貶到外地、邊遠地區做官,或直接流放!

於是,司馬光、蘇軾等守舊大臣全都被貶往外地。蘇軾命運很差,後來一直被流放在嶺南(所以廣東有蘇軾直系子孫的後代),還去過瓊州(海南島)。

蘇軾那首吃荔枝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是被貶到廣東惠州寫下的。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是沒有很好的執行力!沒有很好宣傳變法的長遠好處。

王安石出的是方案,理論上的東西。真正落實下去,還要靠朝廷各部官員以及地方官府不折不扣去執行!問題就出在這中間環節:很多支持變法的官員,其本身對變法的重大意義並不理解,只是跟風:站司馬光這些保守派一邊肯定倒黴,站王安石這邊大聲支持變法就有官做,有好處撈!

王安石應該首先搞個“政治學校”,紮紮實實培訓幾百名真心實意支持改革的幹部(官員),也就是說“洗腦”!這樣操作起來就順利多了!但是,王安石沒有這種思想意識,只是頒佈法令,要求各級官員服從和執行!大聲說強烈支持改革的官員就委以重任!不夠大聲的但也支持改革的官員就派去做地方州縣官,擔當改革前沿的排頭兵!

這些官員,改革思想意識落後,只是為了保住烏紗帽才附和王安石的,又怎會真心實意去執行改革政策?很多人就趁機設法斂財謀私!

任何一場改革,開頭都是困難的!何況宋朝從來就不搞這麼一套!所以保守派勢力的阻力很大!而保守派中有很多都是名望很高的大臣,比如司馬光,比如蘇軾(天下聞名的才子),等等。還有很多資格老、官位高的大臣也是反對!

王安石自身資歷不高,名望不夠,如果不是皇帝全力支持,他早就幹不下去了!

因為有些地方在改革執行中出現很多問題,很多矛盾,引起很多官員、讀書人、地主、老百姓唾罵,所以王安石和宋神宗壓力山大!(連皇太后都不支持王安石變法!後來宋神宗死了就馬上宣佈取消變法,召回司馬光做宰相)

因為輿論不利,王安石後來被貶。

宋神宗是半途而廢,他身體不爭氣,37歲死掉。

繼任皇帝在皇太后的授意下,取消變法,恢復以前法度。(北宋亡國有一半原因就是這個,一會搞變法,一會又取消變法,反反覆覆瞎整50年,地方官府和老百姓很難適應!後來宋徽宗又搞變法)

因為變法與反變法,派系展開激烈鬥爭!改革派還整出“黨人碑”把司馬光、蘇軾等一大批大臣的名字刻上去,使勁打壓,“永不起用”!

圍繞變法與反變法,官場內訌不斷!

就因為宋神宗搞變法,引起輿論滔滔,舉國被驚擾!他英年早逝,無法蓋棺定論,所以給他取個廟號:神宗。

神嘛,不是正常人思維,搞不懂!

明朝萬曆皇帝,早期有些作為,晚期昏庸,20多年呆在後宮不上朝!官場和民間肯定對他不滿!很多非議!所以他死後,也給他上廟號:神宗。

唐明皇初期英明神武,晚期好逸惡勞,貪於酒色歌舞,被安祿山殺進長安,好端端的唐朝被砸爛半個!他死後,無法對他的功過蓋棺定論,就上廟號:玄宗。

玄,就是高深莫測,搞不懂!

先皇已逝,繼任者說好不說壞,但又說不出啥好,就乾脆不說不評,整個“神”、“玄”廟號,隨後人評說。這也是一種聰明的選擇!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大城公


這兩位皇帝得了神宗的稱號,和他們所支持的變法觸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有關,而正是這些被觸動了利益的人負責為他們起的廟號。

宋神宗和明神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兩個在位的時候都支持變法,而且支持的變法還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變法運動,分別是: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變法。

我們先來說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主要分三個方面:富國、強兵、人才。

富國就是經濟改革。王安石頒佈了均輸法(“徙貴就賤,用近易遠”,根據不同地方的耕收情況,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平衡各地物價,打擊富商壟斷)、青苗法(政府給農戶低息貸款,既增加政府收入又打擊高利貸)、農田水利法、募役法(改原先的義務輪充差役為出錢可免疫,從而為農業生產解放更多勞動力)、市易法(政府為囤積貨買單)、方田均稅法(按土地好壞分為五等,均定稅率高低)。

在強兵上,王安石推行置將法、保甲法(農戶十家為一保,加強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控制)。

在人才選拔上,王安石主要是對於科舉的內容做了一些改動。

張居正的改革背景和王安石的差不多,也是主要由於財政原因。

張居正在政治上的改革主要是加強官員考核。軍事上則加強邊關的保障,以及邊疆的經濟往來。此外還進行水利整治。

經濟改革當中最主要的是整頓賦役不均,逃避賦役的情況,為此推行“一條鞭法”,也就是賦稅徭役都則進行折銀合併徵收。

但是無疑,不論是王安石的改革還是張居正的改革,都極大的觸動了當時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既得利益者們當然對支持改革的皇帝不滿,但是對於皇帝的怨言,除非他是亡國之君,否則很少直接表達,於是他們給這兩位皇帝起了“神宗”這個明褒實貶的廟號。據說給萬曆皇帝起“神宗”這個廟號,還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意思(中文有一個詞叫“神隱”),指責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


鼓樓博牛志


因為神宗名為褒實貶。

宋神宗王安石變法,國家成為黨爭。

明神宗張居正變法。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




傑哥208733768


亂做為不如不做為,萬曆再咋說也有抗倭之功。宋神宗亂做為,讓小小的越南吊打。閹豎李常傑討伐宋朝列出的罪狀之人就是王安石變法,天怒人怨,人神共憤。王安石和張居正比,簡直一個狗屎一個麝香。萬曆清算老師有點不地道,但也比宋神宗強。


北漂叔叔



老橋315


治民無為曰神,神龍見首不見尾。是為明神宗。

安仁立政曰神,明褒而實貶,是為宋神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