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中國債券將“顛覆”全球投資格局

境外媒體稱,彭博開始將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其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此舉有望吸引大量境外資金流入並重塑全球資本市場。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1日報道,總共363只中國債券將在今後20個月內分批納入。據穆迪公司稱,這可能會給中國的境內債務市場帶來約兩萬億美元資金。截至1月底,外資所持中國境內債券的金額為2500億美元(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約佔未償債券總額的2%。

瑞銀資產管理公司的亞太固定收益部主管海登·布里斯科表示:“純粹就資金量和全球資本市場的轉變而言,這是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在全球資本市場看到的最重大變化,我們認為所有投資者都應該關注。”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中國債務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三,截至去年9月底總額為12.42萬億美元,與日本的12.62萬億美元只相差一點點,但遠遠低於美國的40.72萬億美元。

富達國際公司的亞洲固定收益和投資組合經理布賴恩·柯林斯說:“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的最新動向還會產生積極的溢出效應,從而提振更廣泛的亞洲固定收益市場。”

彭博表示,中國債券最終將在其54萬億美元市值的指數中佔6%。此次納入完成後,人民幣將成為這個指數中的第四大幣種。

為了籌措資金來填補預期中的經常賬戶赤字,中國將需要更多的淨外資流入。摩根士丹利預測在10年時間裡每年需要2100億美元,相當於近年來年均外資購買中國國債金額的6倍。

國際投資者現在基本持有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與地方政府債和公司債相比,它們相對而言流動性較好、風險較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31日刊載作者為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廖宜建的文章《中國人民幣債券被納入全球債券指數是全球投資格局顛覆性改變的開始》,廖宜建認為,中國的債券和股票正在被納入主要的全球指數。緩慢卻肯定地,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在融入全球投資主流。

僅去年一年,國際投資者便購買了超過810億美元的中國債券,從而使中國成為全球新興債券市場中接受外國投資規模最大的市場。匯豐銀行全球研究公司預計,隨著時間推移,另外1500億美元也將流入中國市場,而在未來5到10年中,還會有6000億美元進入中國股市。

廖宜建認為,這些資金流入的規模充分說明了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以及為什麼全球各地的投資者需要做好準備。

加入全球性指數,意味著世界各地使用這些基準性指標替養老金計劃、主權財富基金和保險公司進行儲蓄和公共資金投資的資產管理機構,如果希望追蹤這些指數的表現,將需要開始購買中國的債券和股票。

廖宜建在文章中稱,下一個里程碑於4月1日到來,中國政府和政策性銀行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開始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該全球綜合指數受到資產管理機構手中價值大約2.5萬億美元資產的追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債券指數之一。

他表示,這標誌著全球範圍內總體投資格局顛覆性變化的開始。

對於世界各地的資產管理機構和普通儲戶來說,這種變化意味著對一個大約10年多前才開始對外部世界開放的市場的投資,而且儘管這個市場規模龐大(12萬億美元),且收益率水平與美國、日本和歐洲等低利率經濟體相比頗為有利,但它在全球投資組合中所佔的比例仍然不足。

它還將讓投資者有機會對一個向高技術和消費及服務型增長轉型的經濟進行投資,這種轉型將擴大中產階級的隊伍,並在一系列行業中創造鼓舞人心的企業故事。

文章總結說,誠然,經濟增長速度與幾年前的兩位數增長相比已經有所放緩,但是去年6.6%的增長率仍然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大約相當於西班牙或澳大利亞經濟總量的增值。

境外媒体:中国债券将“颠覆”全球投资格局

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