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生科普:你知道醫院裡X光、CT、MRI的區別嗎?

“醫生,核磁太貴了,能不能換成CT?”

“醫生,我不怕花錢,給我拍最貴、最好的片子!”

“醫生,你這先讓我拍X光,又讓我拍CT,最後又讓我拍核磁,這不是折騰我呢麼?早知道直接讓我拍核磁多好?”

骨科醫生科普:你知道醫院裡X光、CT、MRI的區別嗎?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有些哭笑不得,其實這些檢查都有各自的應用範圍,並不是想拍啥片子就拍片子。但是絕大多數患者其實是搞不清X光片、CT、核磁共振這三種檢查有什麼區別,所以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骨科領域常用的三種影像檢查方法。

X光片


原理:

一般提到拍X 光指的是平片,比如最常見的做胸透,幾秒鐘一張照片就出來了。原理是x光從外面穿透人體到另一面,穿過的過程中會被身體吸收掉一部分(衰減,attenuation),不同組織的吸收程度不同,本來均勻的x光到了接收端就變的參差不齊,這個參差的信息就會顯示我們身體的組織分佈信息。

骨科醫生科普:你知道醫院裡X光、CT、MRI的區別嗎?


簡單來說,就像是當你選一個西瓜的時候,X光就是給瓜拍一個透視照,看看裡面的瓜瓤怎麼樣。

適用範圍:

X光在骨科最擅長的就是看骨頭,而且看得範圍比較大,具有整體觀的優勢。這種檢查簡單方便、節省時間,可以在第一時間瞭解骨頭形態如何、排列如何、有無骨折等。這就好比拍照時候的一幅“全身照”,你要大體有個瞭解,“美不美”一下子就看出來了,但也有些看不到的“內在美”,那就需要進一步檢查。這就需要藉助CT和MRI。

優點:價格便宜、操作簡單、輻射量小等。

缺點:深淺組織的影像會相互重疊,相互隱藏,有時還需要拍側位的X光片。


CT

原理:CT也叫X 射線斷體層掃描,一般是一個大圓筒,躺進去,掃出來是很多很多張X光,圍繞我們身體拍了各個角度的,然後利用3D圖像重建的原理,把2D的x光照片變成3D的圖像,這樣我們看起來就會全面很多。既然是很多很多張X光,那CT的輻射劑量相對就會比較大一些了。

骨科醫生科普:你知道醫院裡X光、CT、MRI的區別嗎?


簡單的說,就是把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進行觀察。

適用範圍:CT觀察橫斷面,對於骨傷科來說,CT檢查更多應用於對骨性問題的評估,比如關節內骨折碎成幾塊,每一塊的位置形態、脊柱有沒有韌帶的骨化等等。

優點:主要優勢是可以看到骨頭的橫切面,可以把骨頭分層,有些特殊部位的細微骨折、骨腫瘤、骨結核,CT具獨特的優勢。

缺點:在三種檢查中,CT的輻射最大,不建議經常使用;相比於核磁共振檢查,CT檢查雖然可以看到軟組織,但並不能充分顯示軟組織的病變狀態。


核磁共振(MRI)

原理:核磁共振(MRI)的顯影原理是探測水分子的變化。身體裡的水分子,在不同組織中含量差別較大,但是每個水分子的磁場磁力線方向都是隨意的。

骨科醫生科普:你知道醫院裡X光、CT、MRI的區別嗎?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反覆多次施加磁場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機會得到充分的數據並運算後成像。

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動。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

適用範圍:MRI的優點是可以將人體的各種不同組織呈現的非常清楚,軟性組織成像(比如韌帶、軟骨等)要優於其他檢查。所以,對於椎間盤突出、肩袖損傷、膝關節韌帶及半月板損傷等疾病的檢查,醫生們更傾向於優先選擇MRI。另外,核磁共振不是通過X光成像,所以基本沒有什麼輻射。

優點:可以清楚地看見關節內軟組織情況,基本無輻射;

缺點:費用比較高,可以看到的範圍比較小。


常見情況的拍片選擇


骨折:懷疑骨折首選X線片;但對於一些不規則骨的骨折,如跟骨、腕骨、椎骨等,需要CT進一步確診。

頸、腰椎疼痛:一般觀察脊柱側彎、椎體形變或者椎體滑脫時選用X線片;若想進一步瞭解椎間盤突出等可選用核磁或CT;如果是血管或是腫瘤相關的問題,可選用增強檢查。

關節疼痛: 嚴重的骨關節病看關節間隙或是增生等,可選用X線片;想看關節內韌帶、半月板等情況可選用核磁共振。

其實,對於骨科片子的類型來看,並沒有好壞之分,也不是貴的就一定好,最重要的是根據需求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