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證明——二戰後美軍在日本混血後代的遭遇

大家知道,美國作為一個軍事強國在很多國家都有駐軍,而美軍大規模駐紮在世界很多國家其實始自二戰,在二戰後美國作為最大的贏家,也在世界很多國家建立了軍事基地,特別是在二戰中作惡的軸心國國家,美軍在很長時間都發揮了主宰這些國家的佔領軍作用。而與佔領軍地位同步產生的,還有美軍士兵在前軸心國國家內與當地婦女生下的大量混血兒,而這個群體其實也曾有過非常獨特的經歷。之前桃花石在其它文章裡曾經談過美軍在德國的混血兒,今天我們再來談談美軍在日本留下的混血兒,看看他們有過什麼經歷。


人性的證明

其實說到美軍在日本留下的混血兒,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因為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改革開放之後引進的最早幾部日本電影裡,就包括一部反映駐日美軍混血兒主題的電影《人證》。其實這部電影更完整的名字應該叫《人性的證明》,它改編自日本小說家森村誠一的推理小說,講的就是一名日美混血的黑人青年被因為自己而感到恥辱的母親殺死的故事。

人性的證明——二戰後美軍在日本混血後代的遭遇

日本電影《人證》的宣傳海報

在這部電影裡,由劇中人焦尼所演唱的《草帽歌》可以說感動了整整一代中國人。而其實在電影裡扮演焦尼的演員喬山中本人就是一個與焦尼有著類似經歷的日美混血兒。喬山中的母親是日本在戰後設立的專門“慰安”美軍的特殊慰安施設協會里的一名女子,而他的父親則身份不明,唯一的線索是從喬山中的膚色裡可以知道他的父親肯定是一個黑人。喬山中本人就出生在特殊慰安施設協會的一個設施裡,出生時就患有肺結核。

人性的證明——二戰後美軍在日本混血後代的遭遇

晚年還在四處演唱的喬山中

之後他的母親很早就死了,他的繼父算上他一共養了七個孩子,所以雖然小時候繼父經常打他,但他後來還是表示過,自己很感謝繼父沒有把自己趕出來。但他的繼父後來也死了,之後喬山中被孤兒院收留,一直到16歲。後來他做過拳擊手、演員和歌手,最後以歌手的身份成為了明星,總算沒有像電影裡的焦尼那麼悲劇。但在2011年,喬山中還是因為肺癌離世,這估計也跟他從小就患有肺結核脫不開關係了。

日美混血棄兒

而喬山中身世其實在日本並不算非常特殊,因為在二戰結束之後的那幾年裡,日本確實出現了大量美軍士兵的混血後代。雖然具體數目目前並沒有確切統計,但根據一些估算,總人數至少有5000到1萬人。而這些人中多數童年的經歷都並不美好。

人性的證明——二戰後美軍在日本混血後代的遭遇

在一處慰安施設協會門外等待進入的美軍

因為當時的那些美軍真正為生出的孩子負責的很少,所以絕大多數混血兒根本就不知道父親是什麼人。而在當時的日本,其實傳統思想和對美國的敵意都還很深,所以和美軍有了孩子的女人一方面被認為是和敵人私通,另一方面又是有了私生子,所以在社會上會受到很大的歧視,特別是跟美軍裡的黑人生下的孩子,因此她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會選擇把孩子拋棄。而因為這樣被拋棄的孩子數量太大,以至於當時日本有了多家專門接收日美混血兒的孤兒院。

人性的證明——二戰後美軍在日本混血後代的遭遇

接受了大量日美混血棄兒的澤田美喜

澤田美喜是日本的著名社會活動家,她在戰後曾經在日本神奈川縣大磯町開過一家專門接收日美混血棄兒的孤兒院。她在1963年出版的回憶錄中披露,自己在當時已經接受了700名日美混血棄兒,而所有這700人中,沒有一個人的父親為其承擔過一點責任,所有的這些美軍士兵都在駐紮期滿之後徑直回國了。而這些棄兒當然也是被自己的日本母親所拋棄的,因為戰後的日本也曾經有過經濟非常困難的時段,當時許多人自己填飽肚子都是問題,生存也面臨挑戰,一個單身母親再帶著到處都被歧視的混血兒是很難活下去的,所以這些混血兒被拋棄當時也是一種常態了。

被棄與被領養

當時在日本橫濱也有一家專門接收日美混血棄兒的聖母愛兒園,而曾在這家孤兒院工作過的美國人伊麗莎白·萊恩曾經回憶過自己接收一名棄兒的過程。在1948年1月28日,她見到了這名嬰兒,當時他由兩名日本婦女送到了孤兒院。嬰兒的母親當時年齡非常小,跟自己的父母一起住在一間錫棚屋裡,處於赤貧狀態。而這個女孩的母親本身還有一個跟這個混血嬰兒一樣大的孩子,本身吃的就不夠,所以這家實在是養不起這個混血嬰兒了,如果不能送出去就只能把小孩殺了。這個女孩無奈,只好把孩子送到了這家專門接受日美混血兒的孤兒院。

根據萊恩回憶,當時她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他已經7個月大了,但看上去只有兩個月大,頭都抬不起來,腿跟剛出生的小孩差不多大,肚子卻脹的很大,而且膚色發藍。不過還好,他被這家孤兒院接收了,成了那裡接收的第127名日美混血棄兒。

人性的證明——二戰後美軍在日本混血後代的遭遇

一些嫁給了美軍的日本女人

而上面提到的這個例子在當時並不是個案,而是普遍現象,反倒有可能真正被送到這些專門接收混血孤兒的孤兒院的孩子是幸運兒,因為當時的媒體也報道過有人在車站發現混血嬰兒屍體。當然有不幸的就也有一些相對幸運一點的,這些被拋棄的孤兒裡,後來也有少部分又通過一些慈善途徑被美國人收養,後來在相對來說生活條件好一些的美國長大。另外在1950年代,美軍放開了士兵在海外與當地人結婚的禁令,也有一些日本女人因此得以移民美國,生活條件和被完全拋棄的那些日本女人相比有了一些改善。不過當時的美國也還是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時代,多數人還不接受跨種族婚姻,所以她們在到了美國之後受到的歧視也非常嚴重。而相對來說,因為白人的種族主義傾向更為明顯,在當時嫁給美國白人的日本女人在美國家庭裡受到的歧視更嚴重一些。而嫁給美國黑人的日本女人雖然在家裡受到的歧視較少,但又會和自己的黑人家人一起受到社會上的種族歧視,所以總體上處境也並不是特別好。


整體上,當時美軍在日本確實留下了相當數量的混血後代,而且這些混血後代整體上在早年都比較悽慘。而且因為這是一段對於日本和美國來說都不太愉快的經歷,所以後來這些人的遭遇其實也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當然後來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觀念的變化,這些人的處境應該也有改善,但從喬山中經歷也可以看出來,童年時的一些傷害其實也是不可能被完全抹去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