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被湘軍攻破。八年後,最後一支太平天國的軍隊在貴州被徹底擊敗。至此,太平天國被徹底平定。

這個曾經席捲大半中國,並一度有機會推翻清朝統治的政權,最終衰敗而亡。但對於清朝而言,太平天國的消失,對於自己而言,無疑得到一次喘息重生的機會。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當時列強仍在外虎視眈眈。清朝為求自救,便在外交上跟外國列強交好,用一種妥協的辦法,盡力跟各國合作。西方各國為了中國市場,也樂於看到這一局面。另一方面,清朝推行洋務運動,尋求“自強求富”的道路。

同時興辦科舉,拉攏人才。又為農民降低賦稅,甚至為他們發放糧食的種子,鼓勵耕種。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這段時期,清朝相較過去,也進入到一個較為穩定的階段,各方面都有恢復的跡象。所以,清朝又把這段時期稱為“同治中興”。可是,隨後的局面,非但沒有中興,反而急劇的衰落下去。沒過多久,清朝再次陷入內憂外患的局面中,直到最後滅亡,也無法擺脫。

清朝的這種衰落,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結果。財政危機是其中一大關鍵。清朝為鎮壓太平天國,付出極為慘烈的代價,國庫基本被掏空。戰爭期間,到處都要用錢。因為沒有辦法籌集軍餉,清朝只能讓各地組建團練,招募軍隊,這便是湘軍、淮軍的由來。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對於那些有功的將士,朝廷自然不能虧待。否則這些剛剛經歷戰爭的士兵,可能轉身造反。清朝又會面臨一場新的危機。西南、西北又有叛亂,朝廷仍須用兵。湘軍雖然在擊敗太平天國後逐漸裁撤,但淮軍數量依然極多。而且裁軍也需要一筆不小的均分。

此外還有八旗、綠營的軍餉,朝廷也需要負擔。清朝為了增加軍事力量,又要籌備海軍,對西北用兵。凡此種種,都是需要花錢的地方。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國庫空虛,賣官成了一個籌錢的好辦法。清朝自入關後,就一直有賣官的傳統。最初賣官時,為防止氾濫,對賣官的情況,有很多限制。賣官數量如果過多,就會影響官員隊伍的質量。對於那些參加科舉獲得官職的官員來說,也是一種心理上的無形打擊。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可在國庫虧空的情況下,晚清時的賣官,經常是年復一年的經營。這種辦法雖然為朝廷籌集到一大筆銀子,可是也造成官員數量的冗員,素質也急劇下降。這些買官的人,不僅能力無法考量,而且大多數人當官都是為了撈銀子。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官員的大肆貪墨,必然造成官場風氣的敗壞。時間越長,情況便越糟糕。即便後來有心要拯救積弊的人,也往往無可奈何。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除了賣官,便是從各地收錢。清朝國庫的賦稅,在太平天國以前,主要從江南征收。但是,經過多年戰亂,江南也遭受很大的破壞。於是,清朝讓各地認繳厘金。短期來看,可以快速收錢。

長久來看,則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咸豐年間,國庫空缺,朝廷無奈,只好允許地方自行徵收商業稅。稅額大小,由地方自行籌定,這筆錢則交入地方府庫。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名義上,地方督撫要服從朝廷。可實際上,讓他們把口袋裡的銀子主動掏出來,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李鴻章籌備北洋水師時,朝廷跟各地經過商議,決定讓戶部和各地督撫用關稅厘金,共同承擔經費的主要來源。最初也定下各地給北洋撥款一筆固定銀兩。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可實際上,地方督撫每年都以各種理由拖欠。年年都是經費不足。李鴻章每年都要為經費問題,忙得焦頭爛額。而且,即便各地願意交錢,徵收厘金長期而言,也是弊大於利。

對民間商貿來說,每個地方都在徵收厘金,意味著如果想擴大經商範圍,就要在賦稅上增加很多負擔。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這種做法,嚴重阻礙貿易流通。厘金的徵收,又是針對中國商品,各國列強可以憑藉與清朝簽訂的條約,在中國獲得厘金關稅上的優惠。對於清朝工業的發展,本身就是一種打擊。對洋務運動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洋務運動初期的目的是“自強”,主要發展軍重工業。後期以“求富”,主要發展民用工業。而民用工業的發展,如果可以增加貿易,便可以促進發展。各地攤牌的厘金,無疑是增加貿易的難度。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從體制來說,清朝自身內部的問題,從乾隆後期便已經爆發出來。當時全國各地不斷爆發起義。乾隆之後的皇帝,雖然有整頓官吏,提倡節儉等措施,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清朝的弊端。再加上長期的海禁政策,清朝變得愈加封閉,一味託大。這才有了後來的內憂外患。

清朝內部問題無法解決,借錢的窟窿越來越大。從發行紙幣,到舉借外債,增加賦稅。農民的賦稅,也重新提高,並且是翻倍增加。最終清朝積弊越來越深,外患也更加嚴重。

“太平天國”都已經打敗了,為何清王朝還會急劇的衰落下去

甲午戰爭,清朝敗給日本。此後不僅割地賠款,也刺激了列強入侵的速度。清朝那種妥協尋求合作的外交策略,只能勉強應對,根本無力招架。

到八國聯軍侵華時,清朝慈禧為代表的中樞朝廷做出的種種錯誤策略,導致各地督撫的不滿。地方督撫開始逐漸跟朝廷分權抗衡。當時地方在財政、人事任免、外交都有很大的權力。軍隊也是更多效忠軍隊首領,而並非朝廷皇帝。這些都加快清朝的衰落,促使它最終走向滅亡。

所以,瞭解歷史,並非只是簡單的瞭解歷史的故事,更要清楚背後更廣大的社會文化。正如呂思勉先生在《中國通史》裡所言:“其實政治只是表面上的事情。政治的活動,全靠社會做根底。社會,實在政治的背後,做了無數更廣大更根本的事情。不明白社會,是斷不能明白政治的。所以現在講歷史的人,都不但著重於政治,而要著重於文化。”

點擊下面鏈接,可瞭解購買呂思勉先生的這本歷史學經典論著《中國通史》,瞭解歷史,以判斷現在,有益於將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