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上海 董家渡的一條小路 竟是因道教神道人物許真君而得名

江西會館又稱“豫章會館”,“豫章”是今江西省府南昌的別稱。唐朝大詩人王勃當年南下交阯探望父親途經南昌,應邀出席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的宴會,欣然命筆,寫下了千古絕唱《滕王閣序》,文章起首就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豫章”就是今日的南昌,“豫章”之名大概在隋朝就廢而不用了,而由於王勃的《滕王閣序》,“豫章”長期作為南昌的別名沿用至今。

悅讀上海 董家渡的一條小路 竟是因道教神道人物許真君而得名

江西會館實際上是以江西南昌籍為主的旅滬江西人的同鄉團體。《上海江西會館徵信錄·上海江西會館史略》中講:“本會始創於前清道光二十一年,其時贛人之旅滬者,尚不及三數百人,貿易之最先而稍可稱述者,厥維棕會。虔南曾公承顯知上海縣事,乃與袁章煦、王振鳳、郭光溶、邱鴻鈞、魏崇山、楊祥昆諸公謀創會館,且自捐官俸以為之倡,商人之抽納貨釐即自此始。”江西位於長江中游,長江這條黃金水道加強了江西與上海的溝通,估計在清康熙(1685年)開放海禁後江西商人就進入上海,到1843年上海開埠之前,旅滬的江西商人也有二三百人。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江西南昌人曾承顯(虔南)任上海知縣,於是他招集了在上海的江西人,並自己先捐出部分俸祿,創議在上海建立江西會館。

許真君是中國道教神道人物,最受江西人的敬重,最早見於唐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前集》,講許真君又叫許旌陽,是一位叫吳猛的高道的弟子,當時江東一帶鬧蛇災,吳猛就帶了弟子百餘人到江西高安。他在那裡搭了一個法壇,把木炭百餘斤放到壇上作法,到了夜裡,一根根木炭就變出一個個美女,還去誘惑吳猛的一個個弟子。吳猛發現,除了許旌陽外,他的弟子全部被美女迷倒了,從此,許旌陽就成了吳猛真正的弟子。

悅讀上海 董家渡的一條小路 竟是因道教神道人物許真君而得名

當然,關於許旌陽的傳說很多,但多與江西、南昌有關,許真君的俗名叫許遜,字敬之,原籍河南汝南,因為汝南舊名叫“蔡”、“蔡陽”,是周武王弟叔度的封地,於是許真君也以地望稱之“許蔡陽”,後來,他以孝廉而授旌陽(今湖北枝江縣)令,政績卓越而被人們稱之“許旌陽”,他又追隨道士吳猛學法,成為驅妖高道。據說,當年南昌有蛇妖作祟,諸法士奈何不了它,百姓深受其害。於是請許遜出山,與蛇妖鬥法後將蛇妖殺死。為了防止蛇妖復活捲土重來,他還在南昌城中心與長江相通的井裡立了一根用八根粗大鐵索固定的鐵柱,徹底鎮壓住蛇妖,元代吳全市有詩曰:“八索縱橫維地脈,一泓消長定江流”,講的就是這個故事。今人也許以為這是迷信,是鬼話,但古人還無法正確看待迷信。

舊碑中講江西會館在上海“小南門外念三鋪董家渡街”,《光緒上海縣續志》講:“江西會館,在妙蓮橋堍”,這些均是當時使用的地名,民國以後的地址是“小南門外南區街57號”,另一個地址是董家渡路308號,部分在解放後為董家渡派出所使用。如今,南區街還在,我已很久沒到實地去過,這裡一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南區街的北面還有一條叫“蔡陽牌樓弄”的小路,據講當年江西會館在這裡搭了一個許真君的“蔡陽牌樓”,這條小路就是以這個牌樓得名的。

悅讀上海 董家渡的一條小路 竟是因道教神道人物許真君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