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無意留下一難題,困擾歷代帝王400年,唐太宗只能仰天長嘆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過一些與司馬懿有關的逸聞趣事,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強烈興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司馬仲達無意間為後世留下的一道難題。

司馬懿無意留下一難題,困擾歷代帝王400年,唐太宗只能仰天長嘆

▲司馬懿劇照

司馬懿作為三國時期謀士最頂端之人,有“潛龍”之才和“冢虎”之稱。他煞費苦心,堅忍謀劃數十年,終於為河內司馬家族奠定基業,其孫司馬炎以三世之累,順利篡奪曹魏江山,建立西晉王朝。司馬懿作為政權奠基人之一,對西晉王朝日後統一中原可謂出力不少。然而司馬仲達的眼光畢竟不夠長遠,他無意中留下的一道難題,卻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困擾此後四百餘年的歷代帝王,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千古一帝都為此傷透腦筋。

司馬懿無意留下一難題,困擾歷代帝王400年,唐太宗只能仰天長嘆

▲高句麗王城遺址

這個難題就是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高句麗。兩漢之時,朝鮮半島上就是出現了一個名為高句麗的蕞爾小國,高句麗領土不大但野心不小,起初他們誠心接受大漢遼東四郡統治,獲得漢朝支持後又四處侵略半島其餘小國,疆域由此迅速擴張。勢力膨脹的高句麗國王甚至趁著兩漢交替、中原動盪之時,發動數次叛亂,好在王莽和劉秀等人都派兵鎮壓,這才沒有釀成大禍。

司馬懿無意留下一難題,困擾歷代帝王400年,唐太宗只能仰天長嘆

▲高句麗國王及王后服飾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天下大亂,中原各路軍閥忙著爭霸天下,東漢朝廷自顧不暇,對周邊藩屬國的控制力急速下降。野心勃勃的高句麗又想乘勢而起並奪取中國東北地區,卻不想遼東地區被軍閥公孫淵家族長期掌控,公孫氏因無力南下與魏蜀吳爭霸,只能固守遼東自保並不斷向東發展。對覬覦自家基業的高句麗,公孫氏自然是毫不客氣,多次遣兵攻打,甚至還攻破過高句麗的國都——丸都城。這一時期,高句麗非但沒能趁火打劫,就連自身發展都受到嚴重影響。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公孫淵在東吳孫氏的支持下起兵謀反,明帝曹叡以太尉司馬懿為帥,領軍征討遼東。公孫家族雖世代經營遼東,但仍然不是“鬼冢”司馬懿的對手,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平定,公孫淵父子被當眾斬首。為永絕後患,司馬懿還下令將遼東公孫氏15歲以上男丁處斬或充入軍營,遼東公孫氏自此衰落。

司馬懿無意留下一難題,困擾歷代帝王400年,唐太宗只能仰天長嘆

▲魏太尉司馬懿劇照

剷除掉公孫淵後,魏國在遼東的統治雖然短時間內得以鞏固,但司馬懿還是留下了後患——他沒有及時派駐軍隊,對遼東邊境予以鎮守彈壓。高句麗在公孫氏衰敗後迅速崛起,成為遼東地區無可匹敵的存在。在之後的數百年裡,高句麗不斷擴張,不僅擁有了半島的廣闊疆域,還侵佔東北地區的大片土地,至隋初時已成為綿延數千裡且獨霸遼東的強大政權。兵強馬壯之後,高句麗對中原的肥沃土地產生了覬覦之心,屢次派兵入侵幽燕。與北方遊牧民族“打秋風”不同的是,高句麗對土地的渴望非常強烈,這令中原政權的統治者如芒在背。

司馬懿無意留下一難題,困擾歷代帝王400年,唐太宗只能仰天長嘆

▲大業八年(公元612年)高句麗疆域

隋朝統一天下後,隋文帝就開始商議征討遼東事宜,但以隋朝國力仍舊奈何不了高句麗。隋文帝楊堅曾征討遼東一次,隋煬帝楊廣東征高句麗三次,最多時發動近百萬大軍,但都損兵折將、鎩羽而歸。高句麗人甚至囂張地將隋軍將士遺骸累成京觀,鑄於大王城旁,以羞辱漢人。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提醒子孫時刻不忘前朝之恥,胸懷大志的唐太宗李世民沿襲隋朝“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的政策,舉全國精銳攻打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在司馬懿平定遼東四百餘年後,唐太宗御駕親征,劍指遼東。這是李唐開國以來發動的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也是太宗即位後極其罕見的親征之戰。

司馬懿無意留下一難題,困擾歷代帝王400年,唐太宗只能仰天長嘆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身經百戰的大唐君臣在面對高句麗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在亡國的巨大威脅下,高句麗人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採用焦土政策頑強抵抗,令得唐軍束手無策。再加上遼東氣候惡劣,縱然太宗李世民親自上陣,也未能完成既定目標,反而損兵折將於安市城下。寒冬過後一場大雨,凍土解凍,遼東宛如泥潭,唐軍的糧草運輸格外吃緊。此時,遼東對大唐來說如同雞肋一般,唐太宗仰天長嘆數聲,只得下令班師回朝。為一雪前恥,李世民此後又數次下令征討遼東,但都未能取得明顯勝利,只是毀去大王城京觀,直到唐高宗李治即位才徹底平定遼東。

《司馬懿大傳》《高句麗的軍事擴張及其疆域變遷》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