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河南要以開放的心態去“解放”文化遺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文化學者、批評家朱大可的研究領域跨度之大令人感嘆,幾乎囊括了當代和古典的各個時段以及從文學、影視、大眾文化現象等的多重藝術門類,興趣所致,他還同時研究上古神話長達20餘年。

12月18日,朱大可來到鄭州松社分享他對神話的研究心得,並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專訪。

朱大可:河南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解放”文化遗产

◆批評家寫了長篇小說:“儘管批評”

《長生弈》是朱大可首部歷史魔幻長篇小說,以春秋史實為藍本,將歷史與神話融合在一起。在此之前,他還推出了厚重的學術專著《華夏上古神系》。

朱大可迷戀金庸、古龍、溫瑞安的武俠小說,在《長生弈》的創作中,他憑著對類型文學的認知基礎,決定採用武俠小說這種中國獨創被全世界認可的類型,並試圖把純文學手法和大眾化類型小說結合起來,滲透神話歷史以及對後現代哲學,產生一種不一樣的東西。他稱之為“新武俠小說”。

前幾年,玄幻魔幻小說流行一時,但如今熱度已經消散。朱大可說,這些年輕的寫作者很有想象力,但因為不注重歷史已經形成的神話原型,使得失去了歷史的美。為此,他常勸學生要對歷史神話表示敬意,重要的是如何去闡釋和重構神話,和當下的生活經驗對接。

批評家去寫小說,朱大可不是唯一,但像他這樣寫長篇的卻不多。為何要“出手”?朱大可說:“人格要全面發展,將自己固定在一個分工崗位上是很可悲的,我力圖尋找這種寫作自由。”

成為作家之後怕批評嗎?他笑答:“儘管批評,這很正常的,在今天這個資訊高度傳播的世界,要有足夠的皮厚和胸懷去接納各種批評,否則就死翹翹了。”

朱大可:河南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解放”文化遗产

◆神話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起源

前不久,朱大可參加了一個國學類的頒獎典禮,他遺憾地注意到,現場居然沒有神話學專家。

在他看來,文學史是從神話開始的,神話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起源。“華夏上古神話是整個上古文化的根源,也是意識形態、包括宗教、文學和政治的鏡像,迴避神話,就無法對中國上古文明做出正確的描述。”

研究神話,朱大可投入了不少心血,有時一篇2萬字的文章,他的案頭筆記就有十萬字。這樣的研究累嗎?“其樂無窮!”朱大可說,不斷有新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讓人喜悅。上古時期的資料呈現出碎片化,這需要利用一些線索去重建拼圖,而他剛好從小對解謎很感興趣。不過,他也坦承:“當然也有錯的,但是總的大格局在那裡,細節可以在後來再版時微調。”

在研究的過程中,朱大可發現中國的上古神話與印度、希臘等文明的神話有交叉融合的情況,“從神話演變的軌跡不難看出,中華民族是在開放當中崛起,在開放當中生長和發育,沒有開放就沒有文明的發展軌跡。”

朱大可:河南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解放”文化遗产

◆河南要以開放的心態去“解放”文化遺產

朱大可自言“童心未泯”,“生命力在於靈魂一直沒有衰老。”

他還從事面向少年的神話寫作,向孩子普及神話知識,並通過網絡音頻平臺講解神話趣史。朱大可認為,學術研究成果需要有一部分人去做推廣,而過去媒體記者的經歷讓他很受用,“把各種領域的思想資料、多學科的研究成果,以大眾喜歡的方式傳達,中國這方面的人還很缺乏。”

說起來,朱大可最早對神話產生興趣,是在河南埋下的種子。1981年,還是大學生的他,參加學校的暑期考察團到訪過洛陽、開封、鄭州,“那時就對河南厚重的傳統文化,有強烈的感受,許多神話故事就發生在河南。”

對於文化資源大省的河南,如何打好手中的文化牌?朱大可建議說:“河南特別重視文化的氣氛,文化傳承對河南人來講很有優勢的,期待如何在研究、發現歷史的過程中,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文化遺產,去解放他們,而不是裝進箱子,讓這些文化遺產面對當下的生活經驗開放,這樣才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