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已經在BAT做高管了,你呢?


90後已經在BAT做高管了,你呢?

撰文|子雨

出品|產業家

一則騰訊裁撤10%中乾的消息再次把年輕人拉入了主流視野。相比把網絡視為工具的70後,90後,00後是把互聯網視為空氣般的原住民。移動互聯網時代,年輕人是新增紅利的窪地,他們不僅是互聯網產品的使用者,更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推動者和創新者。

產品在年輕,用戶在年輕,如果一個公司的員工結構不跟著年輕化,那麼等待它的只有淘汰,“得年輕者得天下”逐漸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治理箴言。

管理年輕化

當公司體量達到一定量級後,難免出現“官僚主義”,老人們把持著公司的核心部門和權力崗位,年輕人一茬接一茬地冒頭卻始終沒能觸碰到企業管理核心。人員固化,組織結構就會固化,企業也很難煥發活力,換血迫在眉睫。

近幾年BAT人才戰略的調整也透露出一個明顯的信號: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今天網上有人爆料騰訊開始裁撤一批中層幹部,比例約在10%,而整個騰訊的中層幹部有兩百多名。雖然經過調查,這一調整對騰訊來說是一則“舊聞”,不過騰訊內部人員優化問題早已擺上日程卻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騰訊每隔幾年就會進行一次組織調整,推動年輕的人才走上領導崗位。去年馬化騰還在員工內部大會上宣佈,管理幹部不再是終身制,並且會拿出20%名額優先傾斜更年輕的幹部。

有意識地培養和提拔年輕人是騰訊未雨綢繆的最直接手段。互聯網技術迭代如此之快,21歲的騰訊不得不留出幾年窗口期轉圜。

事實上,騰訊的管理年輕化早在六年前就開始了。2013年,騰訊核心創始人陳一丹卸任首席行政官、改任公司終身榮譽顧問,騰訊高管退休機制逐漸形成。次年,騰訊第二號人物CTO張志東退休。加上早期離開的曾李青,以及權力被弱化的許晨曄,騰訊最初創業時的騰訊五虎,都已淡出騰訊的管理層。

相比之下,百度的年輕化卻是在今年才開始引起外界的關注。

4天前,百度發佈內部郵件宣佈了新的人才梯隊建設計劃,將加速幹部年輕化的進程,選拔更多的80、90後年輕人進入管理層。同時推出了高管退休計劃,對於為公司傾注心血、陪伴公司成長的高級管理者,如因個人意願或家庭需要選擇新的生活,都將納入高管退休計劃給予關懷和照顧。

2014年加盟百度的張亞勤,成為第一位在百度退休的高管,他將於今年10月份正式退休。

靠著搜索業務在PC時代問鼎的百度在邁入移動互聯網後飽受非議,即使全面轉型AI,人才頻頻流失也致使外界對百度人才梯隊的搭建存有疑慮。

而早在五年前,阿里巴巴的管理層中80後的管理人員就已經佔52%,70後佔45%,60後只佔3%。可以說,阿里巴巴在人才的培養和接棒上稱得上是BAT中初具成效的。

最近五年阿里巴巴前前後後共進行了十多次組織架構調整。較為重大的有三次(2015年12月的“大中臺小前臺”調整、2017年1月面向“五新的調整”以及現在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調整),幾乎每次調整都與人才戰略有關。

2012年,阿里巴巴開始實施領導群體年輕化的整體換代升級準備工作。2015 年 ,陸兆禧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出任集團董事會副主席,同時把日常管理權移交給了以張勇為首的70 後管理團隊。同年12月,天貓、淘寶和手機淘寶三大核心業務開始實施“班委會”集體負責制度,蔣凡、莊卓然、吳澤明等7位80後年輕管理者承擔起阿里體系內重要管理崗位的重任。

如今馬雲準備在今年教師節退休,阿里系的高級管理者中也已經有了蔣凡、胡喜、吳澤明(範禹)、陳麗娟(淺雪)四位80後總裁。截止2018年9月份,阿里管理幹部和技術骨幹中,80後已經佔到80%,90後管理者超1400人,佔管理者總數的5%。

馬雲曾說,把握未來的最佳方法不是留住昨天或爭取保持今天,而是開創未來,我們永遠相信年輕人會比我們更能開創未來。

權力年輕化

119年前,梁啟超在散文《少年中國說》中熱盼“少年中國”,高呼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

年輕往往與希望,未來劃等號,互聯網更是引發了歷史上頭一次由年輕人主導的工業革命。

今日胡潤髮布了《2019胡潤全球少壯派白手起家富豪榜》,在全球找到了46位40歲以下白手起家的十億美金富豪,美國以21位領先全球,其次是中國共有16位。

其中34歲的扎克伯格以5400億蟬聯該榜首富,字節跳動的張一鳴(36歲)財富增長最快達到950億元,幾乎是去年的三倍。

拼多多黃崢(39歲)以1000億元的財富成為新一任中國少壯派白手起家首富,其他五位來自中國的是“區塊鏈大王”比特大陸的詹克團(40歲)和吳忌寒(33歲)、快手的宿華(37歲)、做教育裝備的心裡程的彭國遠(38歲)和互聯網遊戲公司世紀華通的邵恆(34歲)。

國內小巨頭紛紛吹響了上市的號角,財富也呈指數級增長。不知不覺,80後年輕一代早已在互聯網領域紮根,挑起了互聯網下半場的重擔。

互聯網技術不斷更迭,市場瞬息萬變,年輕人更易接受新鮮事物,也有著更快速地反應能力,頗受互聯網公司的喜愛。

獵聘網發佈的互聯網人才生態報告也顯示,互聯網行業從業者25—30歲佔到行業總數的43.74%,佔到所有從業者的近一半,30—35歲佔29.9%,佔到全行業的近1/3,85後和90後儼然成為了互聯網的主力軍。

在去年多閃的發佈會上,93年的產品經理徐璐冉的亮相第一次讓90後負責人走入了主流視野,而她與“龍叔”的隔空喊話也在網絡掀起了熱議,90後開始接替80後扛起了“年輕人”的大旗。

徐璐冉的出現不是個例。在字節跳動公司,西瓜視頻,皮皮蝦的負責人都是90後,接棒張一鳴擔任今日頭條CEO的陳林也是80後。滴滴所有事業部的負責人都是20-30歲的年輕人,核心高管都是30歲出頭就已經“手握重兵”。

去年中國最大的O2O美團點評在港交所上市,輔助美團上市的CFO陳少暉年僅37歲。近期一份對近1900家上市公司CFO北京的統計顯示:國內上市公司CFO平均年齡為46歲,2018年新上任的CFO平均年齡為42歲,其中70後、80後CFO佔比達50%。

福建青松股份有限公司的90後汪玉聰在今年接棒70後前任財務總監,29歲就成為了上市公司的CFO。

年輕人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了權力中心。

年輕改變世界

改變世界的從來都是年輕人。

馬雲35歲創立淘寶,馬化騰27歲創立騰訊,李彥宏31歲創立百度,王興31歲成立美團,張一鳴29歲創辦字節跳動 ……

不理解年輕人,哪怕已經成長為巨頭依舊會面臨被顛覆的危機。一個典型的例子,Snapchat的創造者不是Facebook,即便後者在2012年用10億美金收購了Instagram,卻也未能阻止Snapchat的崛起。

產業互聯網大背景下,AI,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興技術層出不窮,伴隨新經濟產業的崛起,在創始人年輕化、內部流程相對簡單、商業模式更加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年輕人也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相比有了生活負擔的中年人,他們更看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職業成長,年輕人才的充盈也助推了諸如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快手等一眾新銳互聯網巨頭的崛起。

這是年輕人的時代。在經濟環境未知,行業競爭激烈拼殺的時期,恰是年輕人無知者無畏的衝勁最為可貴。

互聯網的技術在不斷迭代,十年前流行的還是博客,如今已經經歷了貼吧、微博、直播後過渡到短視頻,幾乎一個新事物的窗口期只有一兩年的時間。短視頻的忠實受眾肯定不是十年前的博主,而是新生代的00後們。

互聯網產品愈發年輕化,用戶群體日益年輕化,為了應對不同需求,唯有改變才是永恆的不變。

年輕人追逐的東西總是時刻變化著,不過也正是他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推動著社會的更新換代,引領著技術的革新。

年輕就是力量,夢想就是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