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一步,解決“喪偶式育兒”

做好這一步,解決“喪偶式育兒”


現在很多媽媽的痛,是“喪偶式育兒”。

但這裡的“喪偶式”並非是指真的“喪偶”,而是指在婚姻中,一方承擔了主要甚至全部的教育任務,而另一方對此不聞不問,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缺位。

想象一下,自己忙到焦頭爛額,丈夫卻在一邊和沒事人一樣,真是讓人感到痛心。

但關於“喪偶式育兒”,其實我是並不贊同這種說法的。你的配偶明明沒有去世嘛,他是活著的,還和你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只是他對你帶孩子的辛苦視而不見。

那麼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送給你一句話:保持“不作為”也是一種“作為”,這都是由他內心的某種想法驅動的。那麼,他又是為什麼不作為的呢?

這是遭遇“喪偶式育兒”的你首先要做到的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你直接跳過這一步,然後隨手給丈夫貼上標籤:你懶、自私、沒有責任心的標籤,事實上除了加劇這種現狀,不會有任何改變。

一般來說,丈夫“不作為”的原因擁有以下幾點:

第一種情況,他就是個沒有責任心的人。

這點從日常的其他方面就可以看出,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對待任何需要擔負責任的事情上都會習慣性選擇逃避。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是遇人不淑。所以,在婚前對於終生伴侶的挑選一定要儘量瞭解,不僅是瞭解他個人日常的表現,還包括他在家裡的表現、他原生家庭中父母的關係表現。

為什麼需要這樣?

因為婚姻並不會改變一個人,有了孩子也不會改變一個人。而且他對待你的方式,往往會承襲他爸爸對待媽媽的方式。

婚前那些你覺得很不對勁的地方,千萬不要忽視,不要因為害怕面對這些負面感受、害怕它們破壞美好就選擇逃避——總有一天你還是要去面對。

做好這一步,解決“喪偶式育兒”


有位讀者給我們留言:婚前兩個人相處挺甜蜜的,只是她丈夫脾氣有點怪,有矛盾的時候不解決,而是動不動就冷戰,每次都得她去哄,才能和好,和好之後倒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她不哄,對方就是會一直冷戰下去的。

婚前她覺得這只是個小問題,包容一下也沒什麼,可是結婚後,她就遭遇了“喪偶式育兒”,她很多抱怨,但是無法和丈夫溝通,因為丈夫一概冷處理:我不聽也不回答也不作為,她氣憤得快爆炸了,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用不上勁,到最後她心灰意冷。

別以為結了婚就會變好,那些婚前隱隱覺得不對勁的地方,很可能會成為婚姻裡最大的紅燈,不斷地提醒你這是一段錯誤的婚姻。

當然,這個“沒有責任心”還有可能是另一種表現方式,就是夫妻兩個人的標準不一樣。妻子覺得是丈夫沒有責任心,丈夫覺得妻子在小題大做。

比如孩子哭了,媽媽很緊張,爸爸很不以為然:“哪有那麼嚴重,大驚小怪”。媽媽覺得帶孩子要面面俱到,爸爸認為粗放一點養的孩子皮實。

在這個方面,和妻子總覺得家裡亂七八糟有做不完的家務,而丈夫覺得家裡挺乾淨不需要打掃“醬油瓶倒了都不扶一下”是一個道理——兩個人對一件事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解決標準不一樣的辦法,一方面是標準高的要接納低的,慢慢來,不著急;另一方面,要培養標準低的一方的能力。

一般而言,男性能否在婚後深度參與育兒,取決於三點:意願、時間、能力

做好這一步,解決“喪偶式育兒”


如果一個男性和配偶三觀相符,珍視夫妻關係,推崇小家庭價值,有責任感,那麼自然願意抽出時間或者用靈活的方式參與育兒;至於育兒能力,可以在實踐中鍛鍊培養。

這個能力的培養,不是有了孩子之後才開始做的,在懷孕期間就開始讓爸爸們參與到育兒中來,逐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讓他們認識到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帶孩子並不只是女人的事情,必須是夫妻倆的合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爸爸多陪伴孩子,和孩子游戲,做孩子的傾聽者,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他除了能體會妻子帶孩子的辛苦,他做家務的能力也一定會提高。

第二種情況,他在表達對妻子的不滿。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個人老是給你添堵,你會不會有想報復或者教訓對方的念頭?

有些丈夫在夫妻關係中的感受就是這樣。

平時生活中的積怨,他可能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也不能用暴力解決,但是又想“復仇”,那麼他用從家務中抽離出來的態度來,讓妻子一個人承擔家務,報復妻子。 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小孩在“耍性子”和你置氣。

解決這個問題,前提條件是彼此的瞭解程度足夠。在雙方瞭解的基礎上,能及時發現對方的痛苦,找到“耍性子”的理由,並及時解決。

譬如,如果你知道了他是因為昨天的事情生氣,而不樂意給你搭把手,但又一直在若有若無的關注。那麼,這個事情的重點,就不是他幫不幫忙,而是昨天的事情和情緒的解決。

很多人在夫妻關係中並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情緒,特別是男性,這對夫妻感情的穩定非常不利。建議多學習一些情緒處理與溝通的技巧,必要時候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學習關於婚姻的經營策略。

做好這一步,解決“喪偶式育兒”


其次在於“立規矩”,也就是細化家務分工。

具體分工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主要解決那些你倆有分歧的問題,比如,早餐誰來做?全職媽媽的話,週末是不是可以休息一天?

為了避免分工流於形式,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列一些懲罰措施,這個也是根據各個家庭的具體情況而定。

第三種情況,他對養育孩子有不同看法,但是表達出來只會激發矛盾,所以他退後。

很多媽媽吐槽,說老公就像闌尾,除了發炎,一無是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還原幾個家庭生活的場景來看看:

媽媽說我去上個廁所,你給寶寶換塊尿不溼。爸爸笨手笨腳開始換了,媽媽從廁所出來,看到爸爸換的尿不溼,很生氣:你怎麼這點事都做不好?走開走開,還不如我自己做,真是連個廁所都不讓人上了啊。

這個爸爸就退後了,他可能永遠都換不好尿不溼。

做好這一步,解決“喪偶式育兒”


再比如之前提到過的例子,孩子哭了,媽媽很緊張,爸爸很不以為然:“哪有那麼嚴重,大驚小怪”。媽媽覺得帶孩子要面面俱到,爸爸認為粗放一點養的孩子皮實。

為了這類事情,兩個人很有可能就會爭吵,一般情況下,男人都會敗下陣來,然後“不作為”。孩子再哭,妻子會去哄的,孩子的方方面面,他也放棄去考慮,反正妻子會考慮到的。

久而久之,爸爸們本來就不怎麼強的育兒能力,更是功能退化了。

我們在做家庭治療的時候,遇到育兒問題,會問爸爸: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呢?爸爸可能比較遲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時候,很多媽媽的態度就是:他當然說不出什麼來,因為他就沒管過孩子!

調動丈夫的積極性,讓他參與“合作”。

在家庭裡,什麼樣的人能過得輕鬆幸福?是懂得合作的人。

而合作的底層邏輯是有共同的目標。你倆都想養好一個孩子,這就是共同目標。但為什麼合夥人會不積極呢?因為在這個問題上,你倆的利益是衝突的。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由於長期的被輕視,他成了那個不被看見的人,他的想法不重要,你也根本不會重視,還會嫌棄他合作得不好,還會被罵。算一下,不談及多年後孩子成才的結果,他目前合作能得到的收益極低,而不作為的成本是最低的。

想要解決這種情況,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提高一點在育兒過程中,合夥人的待遇。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他想要什麼,怎樣才能讓他有動力、成就感、滿足感,讓他們和我配合起來育兒。要知道,哪怕僅僅只把他培養到“助理”水平,那對於你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減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