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掃平江東,當年曹操卻只給他一個都尉小官,是表示鄙視嗎

赤壁之戰十年前,即東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本書的主人公孫權虛歲十七,他是大漢帝國吳郡富春縣人氏,擱在當代,該在浙江的某所高中念高二,不久即將為高考而倍受應試教育的煎熬。然而他卻生活在漢末亂世——一個讓後人很糾結的時代——不知是該慶幸還是不幸,他就是這亂世的一份子。

孫策掃平江東,當年曹操卻只給他一個都尉小官,是表示鄙視嗎

這些年,他的兄長孫策已經完全平定江東,孫權沾了哥哥的光,先是被推薦做了“孝廉”,接著在十五歲那年當上了陽羨縣的縣長。要知道,曹操直到二十歲,才“舉孝廉”,當上了洛陽縣的北部尉,負責洛陽北區的治安。而未來成為孫權妹夫的劉備,在十五歲那年完全依靠親戚的資助才得以“外出求學”,和公孫瓚一起做了海內大儒盧植的學生。很久以後,才憑藉軍功做上了安喜縣的公安局長(縣尉),那時,他已經奔三了。

建安三年,陽羨縣長孫權接到了哥哥孫策的命令,讓他到吳郡的大本營相會。孫權立刻放下手頭的事務,十萬火急趕到吳郡,才知道哥哥叫他來,是讓他見一個叫做劉琬的北方人。

劉琬的官方身份,乃是帝國朝廷的欽差;但是他又是孫策之父孫堅的老同事、老朋友。所以私底下,劉琬是以故人的身份,前來看望有出息的孫家侄兒。

孫策掃平江東,當年曹操卻只給他一個都尉小官,是表示鄙視嗎

劉琬並不是江東迎來的第一個欽差。去年,也就是建安二年,江東迎來了第一位欽差:議郎王浦,他帶來了大漢天子的聖旨,冊命孫策為騎都尉,並且繼承父親孫堅的爵位:烏程侯。

“這是天子對你的嘉勉,亦是司空大人的一番美意。”

王浦所說的司空就是曹操,建安元年秋天,他費盡周折,把落難的天子迎接到了許縣。當時的天下群雄,正忙著搶地盤,幾乎沒有關注這件事。直到曹操為自己冊封了大將軍的頭銜,地位甚至超過了袁紹。這位袁大名士一直以大哥自居、把曹操當小弟看待,如今卻要屈居小弟之下,他不由得雷霆大怒:

“曹阿瞞從前落魄的時候,好幾次差點喪命,都是我出手相救。如今他得勢了,居然假借天子的名義對我發號施令?”

這話輾轉傳到曹操耳朵裡,曹小弟明白:袁大哥很不爽,而以當下的實力而言,十個曹操也不是袁紹的對手。曹操害怕了,他向袁紹服軟,讓出了大將軍的位置,自己只做“司空行車騎將軍”。

看上去袁紹勝利了,可是朝廷的實權還在曹操手裡。當上了大將軍的袁紹不可能離開河北根據地來河南的許縣上班,所以在許縣的朝廷裡,畢竟還是曹操說了算。可見袁紹的勝利是虛幻的,曹操的勝利卻是實實在在的。

和專心河北的袁紹相比,曹操的視野是廣闊的,他的主戰場在中原,卻沒有忽略江東。議郎王浦的到來,顯然是他的意思,嘉獎孫策,目的在於拉攏這位江湖新人,讓他為自己所用。

孫策掃平江東,當年曹操卻只給他一個都尉小官,是表示鄙視嗎

然而孫策卻有些不滿足,他覺得騎都尉的職務有點低,想要一個將軍的頭銜抬高自己的身價。

“伯符的虛榮心是否太強了?”

周瑜笑,諸將之中,唯有他最能領會孫策的心思。他知道,孫策這麼做,可不僅僅是虛榮心作怪,問題的要害在於:孫策本身年齡太小、資歷又淺,如果官位很卑微,統御江東便會很困難。一個將軍的頭銜,雖然不會為孫策增加一兵一卒,卻足以提升孫策在軍中和民間的威望,鞏固他和部下的上下級關係。

王浦是個滑頭的官僚,對自己的處境很拎得清。他立刻改口:“其實聖意尚未宣讀完畢,天子還有一道口諭。”結果,在騎都尉、烏程侯之外,孫策又多了一個代理明漢將軍的頭銜。

王浦剛回去一年不到,劉琬便又來了。朝廷的欽差來得如此殷勤,孫策不免心中嘀咕:難道是脅迫王浦索討將軍稱號一事敗露,朝廷興師問罪來了?

正是懷著如是忐忑不安的心情,孫策迎接了欽差入城,在明漢將軍府中拜受聖旨。因為預測聖意會對自己不利,孫策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

“如果聖意不合,唯有如此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