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都願意從事軟件開發而不願意做硬件開發工程師?

485577965


強答一下。

計算機專業所學內容主要是計算機體系結構,數據結構、算法、編程等。

軟件工程師能用到其中的數據結構、算法、編程,屬於對口的職位。


硬件工程師則更對應於學校裡的電子工程類相關專業。硬件工程師工作中時常需要考慮的電源、電流、電磁干擾等都是電子工程類專業所學內容。


還有一類職位和計算機專業有較強對應性,那就是系統架構師。我想很多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也願意從事架構師工作,但這類職位很少,要求高,畢業生直接當架構師不太現實。


所以,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從事軟件開發是專業對口的;而電子工程類專業畢業後從事硬件開發也是專業對口的。


夏冬


本人在大學是計算機系通信工程專業的,是一個軟硬件結合的專業,算是那個時候大學搞學科融合的產物。我的同學畢業後有搞硬件的、也有搞軟件的。對於這個問題也算是深有體會。

我們當年一個班男女生加起來一共40個人,最後真正做一線開發的大概有20人,從事硬件開發的就只有5個人,剩下的都做了軟件工程師。而一直堅持到今天還在做硬件的就只有3個人了。有一個是在國外,還有一個在大學,真正在國內企業乾硬件工程師的只剩下了一個。

造成這種現象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內企業對硬件開發的不重視,對這方面崗位的需求也小。我本人當時是選擇做軟件開發的,並且一直做了十幾年,而我所在的公司因為要做硬件產品,硬件工程師還算是多的。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能明顯的感覺到,硬件方面的研發不光沒有進步,反而在慢慢衰退。以前很多產品用的板子還會自己設計和生產,現在為了節省成本都選擇外購了,硬件部門基本只剩下了做結構的。而那些硬件開發工程師要麼選擇了離職,要麼就選擇了轉崗。

而這種現象不光是企業如此,在我們的高校也同樣存在。我一個在大學計算機系當老師的同學說。他們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學院,軟件人才十分充足,可想招個硬件方向的卻非常難。因為願意搞硬件的人太少。為什麼不願意搞呢?因為硬件方向要出成果很難,往往搞很多年都出不了成果。而沒有成果不光個人待遇提不上去,申請項目資金也是沒有指望。

總之因為硬件開發的特性,企業規模越大均攤成本就越低。企業用人需求肯定都集中在一些硬件巨頭企業。整體的市場需求沒有軟件工程師大。而在大學學術研究方面,因為硬件出成果的不確定性,也導致願意從事這塊的人不多。所以就造成了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大多數人選擇當軟件工程師。


80閒話


其實,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是,大部分院校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只學習了編程語言、算法等軟件工程師相關的東西,而沒有學習硬件工程師相關的單片機、ARM、FPGA、PCB電路板相關的硬件知識,也沒有相關的實踐經驗,因此只能從事軟件工程師工作,而不會去從事硬件工程師的工作。

我和2個高中同學,報考了同一所大學,我學的是自動化專業,同學A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同學B學的是軟件工程專業。我們學校軟件工程專業是在新校區,軟件工程專業的學費也比其他專業貴很多。據同學B講他們從大一開始就學習編程語言和各種算法,同學B後面主修的是java語言。而我和同學A,由於我們學校的大類培養,大一、大二的時候,我們自動化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的學科是相同的,編程相關的只有c語言。到了大三的時候,我們自動化專業開始學習單片機等各種硬件相關的專業知識,後面我也加入了嵌入式的科研小組,學習了ARM等嵌入式技術。而計算機專業的同學A,則在大三的時候開始學習各種算法,他也加入了學校的軟件編程俱樂部,開始了軟件編碼的生涯。

雖然軟件工程師和硬件工程師都是程序員,但是二者研究的東西,卻是截然不同的。對於想以後從事程序員工作的同學來說,大學選專業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否則再轉行就要比別人付出額外的努力。

喜歡請點擊關注~分享更多程序員的工作、生活和情感故事給你~



溪月飛花


本人嵌入式畢業,自己愛嵌入式,大學期間算是比較熱衷於研究,技術在班級裡前三名沒問題(二流學校)。實習的時候在一家智能鎖公司,實習工資3k(三線城市,相比軟件實習算高一點)。

畢業時想去省內著名嵌入式公司做開發,投了簡歷,沒有回覆。又去找了幾家新興的嵌入式公司,要求是月薪2k,做三年。沃日!整個班級,畢業就我一個人找嵌入式工作,其他全部轉軟件開發。迫於生計,只好走軟件開發了,一開始就4.5k。平均年漲薪1k左右。硬件工程師,我就呵呵了,什麼鬼都要做,而且硬件真沒那麼容易,難得很!沒有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進去是不可能有好產品出來的,目前大部分物聯網公司都是忽悠,產品經不起折騰。

硬件開發慢慢的會往巨頭身上轉移,小公司耗不起


單車戀人唯


現在的我是一名在魔都生活的程序員,也是在從事於網站、APP之類的開發,同時我也是一個畢業於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記得我們剛剛畢業的時候,我們班一共五十多個人,大概有二十多個人選擇了從事於軟件開發,還有二十個人選擇了考研,其他人選擇了硬件或者其他行業。我來說說我做軟件開發的原因吧。

1.軟件開發收入稍微高一點。我老家是農村的,可以說是一個從農村走向大城市的孩子,記得當時我選擇到上海來的時候,我媽媽卻一直讓我待在合肥,一貫比較堅持自己目標的我來到了魔都,開始了自己的魔都生活,的確,在上海的程序員薪資稍微高一點,實習生的時候我月薪是5k,我相信這在二線城市也算是不錯的收入了。

(軟件開發薪資表)

2.軟件開發感覺高大上一點。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對編碼感興趣,一直都會去自學一些語言,比如前端、JAVA,每天下課的時候我都會來找空看看視頻,去學習學習,而硬件開發我感覺稍微次一點,我不喜歡和硬件打交道。從小對電路板不感興趣,而且我對硬件開發還有點偏見,說實話,我認為軟件開發比硬件開發層次高一點。

3.硬件開發特別費腦子,而且天天和服務器打交道,而且需要經驗,工資低。可能我對做硬件開發的不瞭解,大學的時候上過一些操作系統、集成器的課程,學的我是一臉懵懂,考試估計都是老師給過的,也考過華為認證,但是考了一次沒過就不考了。


如果你是一名畢業生,我還是推薦你從事於軟件開發,一棟豪華的辦公樓,一臺apple電腦,一杯咖啡就是你一天的工作,每天接觸的都是IT開發工作者,而且工作幾年之後沒有薪資低於一萬的(除非你不愛專研)。如果你是一名從事於軟件開發的工作者,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一個真實故事告訴你原因

舉個身邊的例子,大學室友在大三分方向的時候,選的是嵌入式開發,這是個偏向於硬件的方向。而另外幾個室友都是選擇Java方向,毫無疑問只搞軟件方向。那個嵌入式方向的同學其實對嵌入式很感興趣,需要用C語言和單片機,但是最後不知道什麼原因 ,他最後在大四階段開始苦學Java,在畢業以後收到上海某家軟件開發的offer。

他改變方向的原因,我我大概問過一句,你怎麼不搞嵌入式了,他說,不好找工作。

這就是現實,軟件工程師就業率很高,我們宿舍全部都已經成為了軟件工程師,都是程序員。

當然,硬件開發不止有嵌入式開發,還有更加偏硬件的工程師,他們會更加接近底層,然而上手難度也相對較大,真正能達到就業水平的並不多。


極客宇文氏


0、 科技越進步,人心越浮動,大多想的是快速致富乃至一夜暴富,那些日拱一卒的人越來越少了。

1、市場決定了需求,有什麼樣的需求就會產生對應的生產資料。

2、軟件開發的行業火爆,公司林立,程序員需求茂盛,所以高校就會過多的在軟件上下功夫,市面培訓學校更多的是偏軟。

3、無論出身何處,所在處都是為了面子,誰不想有個高就業率、薪資高的學員。普通大眾就信這個,這個是無法調和的矛盾。

4、所以,從事軟件的人越來越多了,入行搞硬件的少了。效益見證的越快,療效就越好。



殘缺的孤獨君


軟工是代碼搬運工,硬工是器件組裝工。這是大多數職場上的畫像,但普通上來講,軟工薪酬待遇比硬工要好,工作也相對體面,大部分時間都是以計算機相伴。



選擇軟工而不是硬工,有很多因素影響。對於科班出身的大學生來說,主要是認知問題。學科教學上基本上以理論為主,缺少實踐,硬件就比軟件顯得枯燥無味,羞澀難解,軟件相對來講還比較容易想象。硬件課程軟件教學化,是教育的一大硬傷。社會上普遍宣傳軟件大咖,軟工高工資等等,在一定的程度上起了誤導的作用,真正的硬工高手,待遇高不可攀。而且相對軟工,硬工更加越老越吃香。軟硬精通,那就更是香餑餑。



謝謝大家。


嵌入式少帥


為什麼願意做軟件而不是硬件,當然是因為軟件要更加的熱門,而硬件並不是那麼的熱門。但是是什麼原因讓軟件比硬件更加熱門呢?

我們可以先從中國的社會發展來解答

如果硬件工程師要發展,最核心的市場是什麼?自然是智能製造業。現在,整個中國都一直在提製造業轉型,要從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中國製造2025是我們的一個核心目標,而現在,中國的製造業還處於一個相對比較初級的階段,科技水平不足,還處於全球的智能製造業的一箇中下游。

但是,中國的硬件水平雖然不是特別突出,但是,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卻非常蓬勃,甚至很多的技術在全球領先。也因此,中國對於軟件人才的需求量特別巨大。這也就直接的造成了,學習計算機的人更願意進入軟件行業而不願意進入硬件行業。

其次就是企業規模

在中國,大型的智能硬件企業很少,即使是很多從事物聯網設備製造的企業,其實也是被互聯網企業所控制著,能夠叫得出名字的,也就華為、中興等等寥寥幾家。但是,互聯網的巨頭企業卻不少,騰訊、阿里、百度三大巨頭作為第一梯隊,後面還有美團、滴滴、58同城、京東、攜程等等的第二梯隊,可以說,大型公司並不少。自然,對於軟件人才的缺口就比硬件要大得多了。

也因為如此,造就了第三個原因,也就是待遇

軟件工程師的待遇在初期是明顯的高於硬件工程師,而且成長的方向也非常的多。技術序列、產品序列等等,雖然硬件也是有很多成長方向,但是成長週期就不如軟件了。

因此,在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就出現了大家喜歡吃軟飯的潮流了。

當然,我相信硬件工程師在未來一定會崛起,受到追捧的,因為,中國需要一顆中國芯,中國也需要智能製造,這才是中國在國際上能夠立足,不被西方強國所壓迫幫助中國站起來的脊樑。現在雖然軟飯好,但是未來還是需要乾貨的。


會技術的葛大爺


計科專業從事嵌入式軟件開發多年,當初專業有80個人,從事軟件開發的有20多個人,真正從事硬件開發不到3個人,特性上看軟件工程師更加容易出成績,學到了新的技能點能夠在電腦上就能展示出來,很快就能培養自豪感。但硬件工程師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且積累了不一定有機會做出自己設計的東西,但並不意味著硬件工程師的重要性不高,目前國內的在頂端的硬件開發設計方面欠缺很多,其實這也是中國的國情所決定,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會先從簡單的普及化程度高的方面入手。

為什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選擇軟件開發而不是硬件?

1.軟件開發學習氛圍更加充足,每個人都會有一種從重心理,覺得大部分都選擇了軟件開發乾脆自己選擇軟件開發了,目前國內的軟件開發工程師差不多有500萬,如此龐大的基數人群,自然在感召力方面顯得特別有說服力。

現在從事軟件開發的資料在網絡上數量遠大於硬件相關開發資料,在網絡上找個C語言或者Java的開發群直接搜索會有大把,真正高端硬件少的可憐,這就是生態鏈概念,也是短時間無法改變的事實。

2.軟件開發更加容易出成績,硬件需要積累很長時間才能有產出,軟件開發有一點非常好,有了想法直接就可以在電腦上編寫代碼實施,直接在電腦上就能實踐了,硬件要真正的實踐需要板卡真正的製作,週期長一旦出問題,這個板卡就廢棄掉了,而且硬件的好壞需要長時間的驗證才能下結論是不是真的能用,目前國內的硬件挨罰水準相比國際水準差距還不小,特別是在一些尖端技術上都需要突破,國內需要大批真正的硬件技術高手,填補科技空白期,這一點任重而道遠。

3.軟件開發工資普遍高於硬件開發工程師,就這一點讓很多人直接選擇站隊軟件開發工程師,頂級的硬件開發工程師薪資也很高,但需要積累的週期太長,無法和軟件的成長速度相提並論。薪資因素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到大學生的選擇,畢竟在這個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大家都會有很強的風險調控意識。

目前國家有意識到這一點也在政策上開始向高精尖的硬件技術傾斜,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贏來國內硬件的爆發期,對於大學生如何選擇?

1.興趣的第一生產力,跟著自己的興趣走,時間久了有些深層次的積累就會慢慢爆發出來,有了內在的東西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就能顯示出威力

2.根據自己專業選擇,對大學生來講專業是找工作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所以儘量靠近專業來選擇。

3.根據市場需求,如果在某一方面市場上有非常迫切,那麼就可以毫不猶豫的去做出選擇,把握好市場的紅利期。

無論做出什麼選擇,都要發自內心的去喜歡,技術這類工作強迫自己去做很難持久下去,現實中不乏軟硬都通的高手,工作過程中不要輕易給自己設置期限,營造好的潛力發揮空間。

希望能夠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