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最有意思的建築群,這裡價值上億,但小主人卻不愛錢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那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動盪年代,東北地區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跳板,歷盡滄桑榮辱,多少傳奇故事在這片沃土上生動演繹,為後世留下了諸多寶貴的文化遺產。

十九世紀上半葉,有一位人物最終雖未能走向權利的巔峰,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走向與命運,他就是中國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的張氏帥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張作霖和長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素有“東北第一名人故居”的美譽。曾經的張氏帥府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座博物館,這裡不僅有著歷史故事,也承載著張氏兩代人的國仇家恨。

1914,張祚霖開始建造一座豪宅。那時,瀋陽仍然以傳統建築為主,只有零星的西方建築或中西混合的建築。張作霖吸收了城中清宮的建築特色,遵循家鄉遼南的生活習俗,修建了三合院和北院兩組院落。四合院與靚麗大廈的庭院、雕樑畫靚麗大廈的庭院、水亭亭靚麗大廈的庭院、歐式大慶大廈、紅樓集團、手舞廳相連,整個庭院中西合璧,極其精美。


張氏帥府目前正式對外開放的部分為三進四合院、大青樓、小青樓、趙一荻故居、邊業銀行。從正門進入,按照前政後寢的佈局,彷彿一座等級森嚴的皇宮寶殿,這無疑是張作霖物化權貴的真實表現。

說起張氏帥府,不得不提的便是張作霖的出身。張作霖出生在風雨飄搖的清朝晚期,雖然在外國侵略者的長槍大炮聲中,閉關鎖國的局面被打破。但王朝政治家天下的思想仍然統治著張作霖的思想,因此,他認為家才是議事的核心場所,張氏帥府也遵循了“前政後寢”的建築格局。張作霖在黃古屯事件中受了重傷,他就是在這棟樓裡結束了他短暫而傳奇的一生。

為了更加全面立體地展現張氏一族的生活經歷,在這座博物館內設置著由文字、照片組成的展廳,人們可以在這裡感受到張作霖及其張學良跌宕起伏的一生。九一八事變之後,關東軍於事變次日佔領了帥府,日本發佈將張學良的財產包括房產以及各種資產全部作為逆產加以沒收,張家在東北的財產自此損失殆盡。據《中國檔案精粹·遼寧卷》記載:1931年9月19日,日軍佔領瀋陽後,便大肆進行燒殺搶掠,城內機關衙署、官邸私宅,均在洗劫之


​張作霖是近代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因懾於東北人民的反日浪潮,並未全部滿足日軍的要求,最終慘死在日軍手中。其子張學良自幼生長在這樣一個封建軍閥家庭,雖然沒有其父的韜略與果敢,卻在中華民族危亡之時,力挽狂瀾,發動西安事變,避免中國走向滅亡的道路。晚年,張學良還寫了一首詩:“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

眾人皆知民國期間林徽因與梁思成、金嶽霖的愛情糾葛,殊不知,張學良與情人趙一荻的愛情故事更是轟轟烈烈。彼時,年僅16歲的趙一荻與張學良相識於舞會,一見傾心,而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只給了她秘書的身份,即便如此,趙一荻仍對張學良不離不棄,最終打動了于鳳至。

​於是,于鳳至做主在少帥府東側為趙一荻建起小青樓,並在這裡為張學良誕下兒子。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開始了長達50多年的軟禁生活,趙一荻成為張學良唯一的精神支柱,二人攜手相伴走過平淡溫情的餘下生命。


風雨飄搖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張氏帥府見證了時代沉浮、江湖易主。張作霖被日本人炸傷後,在這裡結束了軍戎的一生,張學良在這裡宣佈“東北易幟”,維護了祖國的統一。或許,從張氏帥福誕生的那天起,早已被積慮已久的命運打上悲情的符號。(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