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是殺豬的,關羽是賣棗的,為何二人武功卻如此厲害?你怎麼看?

Blood_puppet


三國演義之中,一共有二十四位有名的武將,關於他們的排名,廣為流傳的說法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從這個排名裡可以看出,關羽和張飛都在前六名裡,在《三國志》裡,陳壽也給了他們很高的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可見他們的武藝的確很高,那問題就來了,張飛是殺豬的,關羽是賣棗的,為何他們會有如此厲害的武功呢?

有人這樣猜測,關羽以賣棗為生,所以經常用杆子打棗,久而久之就練出了臂力。並說張飛也是如此,天天殺豬賣肉,殺豬那點技術活,和使用丈八蛇矛槍很相似。

結果就得出的結論,通過日常工作,他們的力量得到了的鍛鍊和提升,在冷兵器時代,戰鬥不需要武藝,只要有力氣就行。

這顯然是胡說八道,如果真是這樣,那搬磚扛沙子的工人,戰鬥力早就爆棚成武林高手了。殺豬賣棗的哪能有出頭的機會,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他們從小就練過武。

漢壽亭侯關羽的傳奇一生

咱先說說關羽的情況,關羽(?-220年),據後人查證,問號應該是公元160年,也就是說關公是公元160年,出生在河東郡解縣,就是今天山西運城,關羽字長生,後改字雲長。

據史料上記載,關羽的祖父叫關審,字問之,號磐石,據說還是個90後,當然他這個90後比我們現在的90後要早1900年,他是公元90年生,死於公元158卒,活了六十八,史書記載:關審“衝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訓其子。

從這裡可以看出,關羽出生的家庭,即便不是書香門第,也是文化世家,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關公夜讀《春秋》的故事,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因為在那個時候,普通人家的孩子,很難有讀書識字機會的。

至於關羽從小是否習武,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中國有一句俗話,盛世習文、亂世習武,關羽生長的年代,正值東漢末年,朝廷腐敗、邊疆戰事不斷,關羽的家鄉在山西運城,正好就處在東漢與鮮卑、烏丸的交界處,人們為了不受欺負,自然需要學習武術,以求自保和保護國家。

從這點分析,關羽從小就可能習武,再從關羽的爺爺來分析,這個老爺子能用易經和春秋教育他的兒子,而且還活了六十八歲來看,在古代,這可以說是很長壽了,如果不強身健體,一定很難活到這個歲數。

杜甫曾經感嘆,人活七十古來稀,杜甫出生在他們600多年以後,也才活了59歲,從這點分析,關羽的爺爺應該習武。

而關羽的父親把他說的非常孝順,史書中曾用性至孝來形容他,那麼孝順的一個人,自然是他爹說啥就是啥,老子英雄兒好漢,他爹文武全才,他自然也不會差,可以說關羽是出生在武術世家,自小習文習武,武藝高強自然就不足為奇。

關羽在23歲的時候,即公元183年,殺死了當地的惡豪,從家鄉逃了出來,他能殺死惡豪,並能還能全身而退,肯定需要一定的能耐。

還有,他逃出來不久,就認識劉備和張飛,跟隨劉備一直馳騁疆場、東征西戰,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沒有再提及,他又拜誰為師再學習武藝,也說明他的武藝早就在家時學會了。

關羽殺人以後,逃到張飛的家鄉,如果他真賣過棗,他的賣棗生涯也是在那裡開始的。

“殺豬出身的”張飛為何武功如此厲害?

張飛,字翼德,比關羽小五歲,幽州涿郡人,即現在的河北保定涿州市人,涿郡地處幽州境內。

東漢時期,國家除了常規部隊,郡縣內還設有負責治安的戍卒,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民兵,史書記載:“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天下精兵。”意思是指幽州之地的人,多擅長騎術,是國家最好的預備役部隊。

在這個環境中長大,張飛自小習武自然也不稀奇,而且桃園三結義後,張飛出資助劉備招募了500多鄉中勇士,這說明他的家境還是很不錯的,至少是地主以上的水平。

黃巾起義的那年,全國大旱、顆粒不收,地主家也都沒有餘糧了,而他家卻一下子能拿出那麼多錢,可見他家的富裕,以他的家庭條件,而且他又那麼強悍,想當個民兵連長,或者武裝部部長之類的官應該不難,估計去殺豬賣肉的可能性也不大。

說白了,無論關羽賣棗,還是張飛殺豬賣肉,史書上並無記載,而在三國演義中,他們都是一出場,就有了高超的武藝,後來也沒再從師,這武藝如果不是像程咬金那樣,在做夢中神仙所授,那隻能是從小苦練的結果。你同意我的這一觀點嗎?


小小嬴政



答:“張飛是殺豬的,關羽是賣棗的”,出自《三國演義》和其他各種民間傳說,不一定是事實。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對關羽的介紹是“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即關羽一登上歷史舞臺就是個亡命江湖的主,其武功厲害,有甚好奇怪的?

對於張飛,他本來就是涿郡人氏,在關羽本傳寫“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在張飛本傳則寫“少與關羽俱事先主”。

即劉備聚眾起事,他們兩人就追隨麾下,“為之禦侮”。

想想看,沒有過人的武藝,還能百戰沙場?最多撐兩集就掛了。沒有過人的武藝,還想“為之禦侮”?能保住自己小命就不錯了。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的結尾對他們的評價很高,說:“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看到沒有?“萬人之敵”,是開玩笑的嗎?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還借程昱、郭嘉、董昭、劉曄等人之口從多個側面強調關、張兩人的“萬人之敵”乃是得到世人公認的,絕非浪得虛名。

程昱的說法是:“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權必資之以御我。”

郭嘉說:“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董昭說:“羽為人強梁。”

劉曄則說:“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

另外,《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注引《傅子》又載:徵士傅斡曰:“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這之後,“萬人之敵”四字,也成為了關、張的代名詞。

如《晉書·苻生傳》提到:“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萬人之敵者。”

唐朝郎士元《關羽祠送高員外還荊州》、《續資治通鑑》、《冊府元龜·備禦》、《魏書·長孫肥傳》、《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命郭子儀充東京畿等道元帥詔》、王勃《三國論》、《大唐平百濟國碑銘》等等資料都有提到關、張的“萬人之敵”。

不過,話說回來,《三國志》沒記張飛和關羽征戰沙場之前幹過些什麼營生,《三國演義》和其他各種民間傳說把他們說成賣肉和賣棗子的,那也未嘗不可。

畢竟,張飛和關羽也是凡胎肉身,也要呼吸氧氣,也要喝水吃飯,他們要維持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就必須有賴以謀生的職業。

但是,能因為他們做過小生意就否定他們的巨大的殺人潛能嗎?

鷹有時會飛得比雞還低,但雞永遠達不到鷹飛的高度。

周星馳主演的《國產凌凌漆》有一句很搞的臺詞:表面看這是一個括胡刀,其實是一個吹風機!

這句話套在未發跡的關、張兩人身上,可以這樣說:表面上他們一個是殺豬的,一個是賣棗的,其實是兩臺戰場上的殺人機器。


覃仕勇說史


“賣棗咧,賣棗咧!又大又甜的河東大紅棗!”一個大漢操著一口外地口音正在沿街叫賣。

“喂,賣棗的,往旁邊站站,別擋著爺的生意。”

關羽回頭一看,說話的是賣豬肉的大黑臉屠夫。本來不想答理,但終究身上揹著命案官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往旁邊挪了兩尺。

“嗨,嗨!你耳朵是塞豬毛了嗎?”張飛把殺豬刀往案板上一砍,瞪圓眼珠子惡狠狠的道:“我讓你往邊上挪挪,沒聽見咋滴?”

“我都挪了這些地方了,你還想怎的?”關羽氣不過,就回頂了一句。

“喲嗬!想打架是不是?”張飛邊說邊捋袖子準備過來打關羽。

“賣棗的,來。到我那邊去。”賣草鞋的劉備忙過來把關羽拉到了一邊。

本地人張飛是這集市上的一霸。劉備沒來之前,三天兩頭和人打架。自從這劉備來集市上賣草鞋之後,也受過張飛的欺負。但劉備品行端正,雖然窮苦潦倒,但對街坊四鄰十分照顧。遇到別人有個困難,寧願自己餓肚子也要鼎力相助。時間久了,張飛也因佩服劉備的為人而服了氣。

後來一遇到張飛鬧事,劉備就出來拉架。有劉備攔在中間,張飛也不好下手。這快半個月沒打架,手癢的不行,今天好不容易有個外地人來市集,想解解手癢,豈料又被劉備給攔下來了。

“劉大哥,你怎麼老是這樣?”一場架又沒的打了,張飛有些喪氣。

“這人是什麼意思,我又沒招惹他?上來就要打我,當我怕他不成?”關羽忿忿的說。

劉備笑著說:“兄弟,你初來乍到有所不知。這黑子就是好打架,人倒也是仗義。看在我的面子上,就算了罷。”

關羽拱手向劉備稱謝,相互請教了姓名後,瞪了一眼張飛,在草鞋攤邊放下了棗筐。

關羽來到涿郡大半個月後的一天。

一大早,一大群頭扎黃巾的起義軍來到集市。領頭的將領喝喊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天公將軍有令,特命我等來此地徵收糧食、鐵器、錢財等物資。待他日天下平定後,再來原數奉還!”說完手中朴刀一揮,黃巾軍們就衝向集市上的攤位搶了起來。

對方人多勢眾,劉備怕張飛衝動吃虧,連忙使眼色讓鄰近攤位的商販把他的殺豬刀給收了起來。

“求求你們行行好,這個真的不能給呀!”集市東頭傳來了喝斥和爭吵聲。

劉備循聲過去,是三里廟村的梁老伯。梁老伯的老伴有病在家。就靠每半個月拿幾個雞蛋換錢賣湯藥活命。今天敢巧了就碰上了這群喪門星。

“軍爺,軍爺!”劉備上前拉開正在搶奪雞蛋的士兵,從口袋裡把僅有的幾個銅板掏出來,遞過去道:“老人家確實生活不易,還望諸位軍爺行個方便。”

“去你MD!”士兵一腳踹翻劉備,罵道:“你TMD算那根蔥?”一邊說一邊繼續搶雞蛋。

“楊小五,你TLD幹嘛呢?”那個領頭將領模樣的也走了過來,只一刀就把梁老伯砍翻在地,鮮血濺了劉備一身。

“土匪!強盜!”劉備看到梁老伯死於非命,氣的淚流滿面,指著面前的黃巾軍們罵道:“你們這些無恥之徒,枉自為人!”

“敢罵我!你TMD找死!”那將領舉起還淋著鮮血的朴刀,照著劉備砍去。

‘嗖’的一聲,一根扁擔凌空飛了過來砸飛了黃巾軍將領手中的朴刀。緊接著關羽衝了過來,只一腳就將準備幫著行兇的楊小五也踢翻在地。

“來人啊!快來人!”隨著將領的呼喊,黃巾軍們紛紛拿出武器圍了過來。

關羽將劉備護在身後,一根扁擔舞的是滴水不漏。黃巾軍們挨著就傷,碰著就死,哀嚎聲不絕於耳。

這邊殺豬攤的張飛早就急了眼,見殺豬刀實在找不到,一時情急拿起半扇豬肉就衝了出去,將站在旁邊一群正在搭弓射箭的弓箭手打翻在地。

一百來個黃巾軍被關羽張飛二人打的鬼哭狼嚎逃之夭夭。

見黃巾軍走遠,灰頭土臉的劉備從僻靜處追了出來,拉著關羽、張飛二人的手道:“二位兄弟,這些強盜吃了虧,定會去而復返。二位兄弟雖然武功蓋世,但終究抵不過人多勢眾。我和遼東公孫瓚有舊。待我休書一封,你們投奔他去吧。這裡的事我自會料理。”

關羽拱手道:“多謝劉兄關心。關某孤家寡人一個,縱是有千軍萬馬,也能來去自如。倒是張賢弟在此處家大業大,倒是不易脫身。”

張飛哈哈大笑道:“當今正處亂世,我正愁沒借口出去闖蕩一番功業。今日恰好借這個由頭散了家財,去拼個功名。”

劉備眼晴一亮,道:“張賢弟果有此想的話,恰好與我不謀而合。前些天公孫瓚修書與我,讓我前去遼東。若二位賢弟不嫌棄,可與我同往。”

關羽搖頭道:“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怎可寄人籬下?若是劉大哥自領一軍匡扶天下,關某自當鞍前馬後萬死不辭。”

張飛一想也是,嚷嚷道:“劉大哥義薄雲天,若是揭竿而起自然應者如雲。小弟願變賣家財,與劉大哥同生共死,禍福與共。”

“如今盜匪蜂起民不聊生。朝廷式微,宦官外戚當權。我早有心匡扶正道,救黎民於水火。只是一直有心無力。不曾想今日我劉備何德何能,能得兩位賢弟如此信任?”劉備激動的繼續道:“我提議咱們結拜為異姓兄弟。以後三人同生共死,永不敢負兩位兄弟。”

關張二人欣然應允。

三人來到張飛的桃園,互相報了生辰八字後,結為了異姓兄弟。

張飛變賣家產後招兵買馬打造兵器,半月後已經聚集了近百號人。

這一天,三人正在商議該往何處剿寇發展之時,突然有兵丁來報:遠處十里開外,有數百黃巾軍,殺氣騰騰正往此趕來,恐怕難免一戰!

張飛大笑道:“兩位哥哥不用商議,待先打了這一仗再說!”

三人整理好隊伍,埋伏在道路兩側桃林內。關張二人則拍馬橫刀站在馬路中間,靜待黃巾軍前來……





難得浮生閒半日


陳壽在《三國志》裡,非常簡捷地記述了關張與劉備一起出道的經歷。《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而有關關羽、張飛兩人籍貫、年齡、職業等基礎信息都是語焉不詳的。

張飛殺豬,關羽賣棗,這樣的情節設定,主要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出於故事情節需要而演繹出來的。

我們知道,陳壽是三國時期蜀國人,他所著的《三國志》是關於三國時期最近史籍,應該有很高的真實性。作為小說,《三國演義》也是根據《三國志》的史實記載,結合唐宋以來民間演繹的基礎上創作的。

因為《三國志》稱河東解(山西運城)人,與劉備、張飛的涿郡涿縣相隔很遠。這樣在人物身份設定上,關羽只可能是行商,而山西運城紅棗是特產,所以關羽就成了賣棗的,至於後來民間稱關羽面如棗色,也應該是在這個棗字上做文章。

而張飛本來就是涿郡本地人,考慮《三國志》中稱”“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雄壯威猛”等語句描述,在其身份設定上,將張飛的職業定為殺豬的屠夫,屬於傳統那種五大三粗,高大威猛的地頭蛇形象。

以上是關於關羽,張飛兩人職業推定。關於兩個的“萬人敵”的武功從何而來,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張飛傳》中記述:“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同時根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中稱關羽“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推定了關羽,張飛兩人“萬人敵”的高超武功。

其實作為古代戰爭,兩軍對擂,雙方主將上前單挑對打,大戰幾十回合定兩軍勝負,只不過是民間演義,小說評書中的情節,這樣的情況在真實戰爭上幾乎是很難發生的。我們可以想像,關羽策馬斬顏良,也應該是在雙方混戰中,關羽快馬衝殺時得手的。

有三句話說得好,一是“英雄不問出處”;二是“高手在民間”;三是“平臺很重要”。可以解釋為什麼殺豬的張飛,賣棗的關羽,突然間武功那麼了得。

在冷兵器的古代,農業耕作,行軍作戰,衣食住行,等等都靠人力,特別是民間販夫走卒,升斗小民,則更需要氣力,加之我們古代民間都的習武尚武的傳統,因此力大無窮,雄健勇猛之人,往往皆出自民間。

這些人平時都散落在民間,毫不起眼,但如果給了他們一個適合的平臺,就有可能成為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三國亂世,紛爭不斷,正好給了關羽,張飛這樣埋沒於草莽之間的平常人,一個展現才華的舞臺,大施拳腳,一飛沖天。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strong>


掌心讀歷史


張飛、關羽皆萬人敵也。這話不是我說的,是程昱、郭嘉和陳壽說的。

什麼是萬人敵?萬人敵不是說一個人能打一萬個人,而是說關羽和張飛有萬夫不當之勇,說明兩人武功很歷害。

《三國演義》中說張飛是殺豬的,關羽是賣棗的,但歷史上張飛和關羽是做什麼的,沒有記載,那他們的武功為什麼如此歷害呢?



武功歷害我想不外乎有以下三個原因:

1、從小練武,長大後武功自然很歷害;

2、後天的成長不斷的磨練武功,不斷的在實戰中進步,所以很歷害;

3、身強體壯,經常鍛練武功,所以很歷害。

歷史上沒有記載關羽和張飛的家世,所以他們的出身並不清楚,只能簡單的分析下。

史書上說張飛雄壯威猛,顯然張飛的身材是相當魁梧,長的很壯實,這樣的身材,再結合張飛在當陽橋率20騎兵阻擋曹軍追軍,大吼一聲,起碼看起來是相當歷害的,一般的曹軍還真是有點怕張飛。張飛對讀書人非常敬重,但對下人就比較粗魯,動不動就打罵,根據張飛的身材和對讀書人及下的態度來看,張飛就是出身低級家庭,或者是普通的農民家庭,然後張飛和劉備是一個地方,在劉備起事時,加入了劉備。



史書上說關羽是犯了事而逃亡的,至於犯了什麼事,不知道,有可能是殺人,有可能是其它的,逃到劉備所在的涿郡,偶然加入了劉備的隊伍,史書上說關羽是讀書的,看過《左傳》,那個時代的人,能讀書,家境應該不錯,不過關羽犯了事,家境好顯然也沒好到哪裡去,只能說比一般家庭強點,犯事也只能逃亡,然後就加入了劉備。

張飛和關羽加入劉備後,隨劉備參加了一系列的戰鬥,兩人顯然在剛剛加入劉備時,劉備也只是普通對待,可能是在三人的並肩作戰中,劉備發現兩人有些能力,至少武功不錯,然後劉備就張飛和關羽二人越走越近。

劉備在當時的各方勢力中是比較弱小的,而且劉備是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顯然戰鬥力超強,當時的北海相孔融因為黃巾軍之圍請求劉備救援,劉備立馬發兵,可看出孔融請劉備,不是因為劉備名聲大,絕對是因為劉備能打,因為過去是要打仗的,光名聲沒有用,要能打。為什麼劉備能打?因為劉備有張飛和關羽。除了他倆劉備就沒別的了。



劉備在早期的戰鬥中,一沒有背景,二沒有太多的金錢,全靠富商資助,三沒有太大的勢力,這樣的人要打天下靠什麼?只能靠戰鬥力,劉備在早期的諸多戰鬥中,沒有因為戰敗而被殺,當然投降有幾次,而逃出去的就更多了,這些早年大大小小的戰鬥經驗磨鍊了張飛和關羽,而且張飛和關羽在隨劉備的戰鬥中一直在進步,在那樣的一個你死我活的亂世中,沒有被打垮就已經算進步了。

你看劉備投降了很多人,但一直是獨立的,除了劉備自已有眼光外,他的團隊戰鬥力也是非常強的,在一個又一個沒有被記載的戰鬥中,張飛和關羽漸漸的打出名聲,因此被曹操手下的程昱和郭嘉稱為萬人敵,張飛和關羽的武功,也就越來越歷害了。

當然了 ,張飛和關羽武功歷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上面分析的三個原因。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張飛殺豬,關羽賣棗”無非是演義裡刻畫的人物形象,往往草根才更能突出人物的能力,然而史實中,並未記載過關羽賣棗,張飛也不只是殺豬這麼簡單。所謂武功不過敵百人,萬人敵之術在於二人的一步步成長!



早年經歷

關羽是因為犯罪逃亡至涿郡才遇到的劉備,說明關羽並非什麼省油的燈,年輕時也是一個暴脾氣,否則“老實人”也不會輕易犯事兒。張飛本就是涿郡人,與劉備是同鄉,《三國志》中記載劉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說明張飛也是“豪俠”範圍之內,所謂豪俠,無非就是喜歡舞槍弄棒,管管閒事的“扛霸子”。那麼這樣看來,二人年少時雖未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但也都屬於調皮搗蛋型的熊孩子,喜歡打架也是有可能的,那就說明二人的體格確實不錯。



但有史料記載,關羽主父關審“常以《易經》、《春秋》訓其子,也就是說關羽的父親關毅的教育環境還不錯,那麼到了關羽這一代,理當也會受到不錯的基礎教育,這在亂世之中是一個尋常人家沒有的條件。而張飛並非屠戶,而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屠宰行業也是其家族產業的一種,劉備起兵,張飛是贊助資金的,後明代《畫髓元詮》記載張飛擅長書法和繪畫並非完全捏造,說明張飛的教育背景也是不錯的,知識儲備甚至應該超過關羽,畢竟家境富裕。

以戰養戰

縱觀整個劉備集團的戰鬥歷史,張飛關羽的戰績並不是很出眾,拋開演義杜撰的“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關羽張飛二人跟隨劉備算是東奔西走,敗績諸多,一方面是劉備實力確實較弱,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沒有系統的軍事培訓,怎麼跟正統的將軍作戰呢?打仗不是靠勇猛就行的,而更多的是需要臨場指揮,熟練運用兵法、陣法。程昱雖贊關張二人皆“萬人之敵也”,但這也只是勇的體現,而非智勇雙全。

“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江表傳》

但隨著大小戰役的不斷磨練,加上劉備集團的一步步壯大,關羽張飛在戰爭中學到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關羽是親身體驗過曹操如何指揮官渡之戰的,斬顏良之功得益於曹操聲東擊西后的閃擊戰術。張飛是經歷過曹操如何打敗呂布的,這些成功的戰例不僅是很好的學習機會,也是為將者成長的經驗。而當集團發展變大之後,身為武將核心的關張二人也必然會繼續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正如“吳下阿蒙”一樣,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沒有天生的名將,只有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常勝將軍。

創業者的決心

有戲言道,《西遊記》裡孫悟空在花果山斗天鬥地鬥神仙,到了唐僧取經時動不動就得求菩薩幫忙,這說明了打工和創業的區別。雖然只是玩笑,但也確實如此,關張二人不同於其他諸侯勢力的將領,是從草根做起,隨劉備一同創業的小股東,不管企業大小如何,自己算的上是企業的二當家和三當家,企業做大了是有分紅的,遇到戰事,當然拼了命的打,勇猛往往都是心裡強大,在劉備集團弱小之時,沒有陣法可言,就是將領帶頭衝殺,身先士卒,就連劉備自己也是要陷陣殺敵的,這種氛圍下,關張二人的勇猛也就更加突出。

“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三國志》

面對前期的顛沛流離,所有劉備集團的文武官員都應明白,自身不強大是沒有活路的,沒有曹操、袁紹、孫策、公孫瓚等強大諸侯的實力背景,就得拼了命的壯大自己,張飛為何敢帶著二十餘騎據水斷橋?因為趙雲走散,關羽走水路,作為三當家,不站出來斷後劉備集團就要破產,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東流。危急時刻逼出來的勇氣就將他推向了歷史前沿。誰能保證張飛當時沒有抱著必死的決心呢?對面可是曹純帳下的五千虎豹騎。這就是創業者視死如歸的精神和決心。



關張二人的軍事成就是一步一步努力得來的,與演義虛構的家庭背景無關,我國曆史上的草根名將有很多,韓信、周勃、常遇春、徐達之流不也是如此?


棍哥觀史


  

  《三國演義》中,張飛堪稱鬥神,屬於那種遇強則強,愈挫愈勇的高人。明明呂布是公認的三國第一高手,張飛每次撞見都要主動挑戰,不死不休。

  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呂布雖橫,遇上張飛也是頭疼。

  那麼,張飛的武藝為啥那麼厲害呢?

  古代打仗沒有電視劇中那麼花哨,大都只是兩馬相錯,劈面一刀,三五個回合就能分出生死。這時候靠的不是花裡胡哨的招式,而是力氣大,出手快,心腸狠。

  張飛乃是屠戶出身,天天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屠戶殺豬,豬肯定要死命折騰,屠戶必須出死力才能摁住待宰的豬,久而久之,張飛一次次突破自身侷限,練出一身大力,這完全是可能的!

  殺豬的講究一刀斃命,殺個豬如果還要捅個五七刀,那會被人笑話死。因此,經常殺豬,也讓張飛練就了出手如電,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然致命的功夫。

  至於關羽,明明在《三國演義》中很難進入前三名,偏偏一而再,再而三秒殺同階高手,其戰績之顯赫,連呂布也自愧不如。

  關羽憑啥功夫那麼牛?

  首先,多虧了赤兔馬之功。白馬坡斬顏良,誅文丑,沒有赤兔馬不成。

   另外,關羽還有兩大強項:

  其一,藐視對手的高傲心態。

  自信很重要,尤其是在戰場生死一線之間時。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兩人明明武力相當,一旦心中有半點膽怯,死得就是自己。

  在光榮的《三國志》中,呂布的武力是100,張飛的武力值98,關羽的武力值97。如果加上自信帶來的附加值,關羽的武力絕對爆表,遠遠超過呂布。故此,呂布不能秒顏良,關羽可以!

  其二,經常打棗練就出致命一擊的絕招。

  關羽是打棗出身。古人打棗多取長長竹竿。

  有些人不知道怎麼打棗子,結果打了半天,手臂打酸,棗子樹被打得半死,棗子沒有掉下幾顆。

  真正的打棗高手,講究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不出手則矣,一出手迅捷如風,即快且狠,衝著棗子多的地方狠狠打下。只是一下,便有成百棗子嘩嘩如雨落下。

  久而久之,關羽煉成一雙鷹眼,剎那看出對方破綻,有煉成致命一刀,一刀將對方斬落馬下,加上赤兔馬加成,在戰場上往來如風,自然可以秒殺巔峰高手!

  


葉之秋


但凡談及三國,當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個是陳壽的《三國志》,前者躋身四大名著,後者位列二十四史,可謂各有千秋。不過,相對而言,歷史演義小說的普及程度,要遠超正史。又加之評書及影視劇的影響,更使得世人盡知《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

在《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曾對這兄弟三人有過介紹,並點明瞭他們的身份:劉備為織蓆販履的落魄皇族,關羽為殺人後流亡的壯漢,張飛為殺豬賣肉的屠戶。

按書中所講,劉備不好讀書,喜好結交天下朋友,關羽因斬殺當地豪強而流亡出逃,張飛則是當地有名的屠戶,家境相對優渥,而且為人仗義。當時,是因幽州太守劉焉發放榜文,招募義兵抵抗張角的黃巾軍。結果劉、關、張三人皆有投軍之心,又一見如故,因而才在桃園中歃血為盟,皆為生死兄弟。

桃園結義之後,關羽和張飛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並開始於亂世中嶄露頭角,成為萬人之敵的卓越將領。至於兩人的武藝如何,自然是眾所皆知的。不過,關羽和張飛這一身本領從何而來,卻並未交代。故而常有朋友詫異:他們一個是屠夫,一個是商販,為何武功如此厲害?

實際上,縱觀《三國演義》一書,許多武將的家世、出身都極為簡略,更是鮮有提及各自本領從何學來。這一點,羅貫中的筆觸與古龍倒有異曲同工之處,兩人筆下的英雄,多半出場即為絕世高手,反倒是金庸筆下的大俠,才會有一個漫長而曲折的習武之路。

其實,羅貫中在撰寫《三國演義》的過程中,是在包括《三國志》等眾多史料及野史傳說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同時又進行了藝術加工,增添了許多扣人心絃的情節。由於歷史上的關羽、張飛等人,均為後漢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將領,故而也被演繹成為了萬人之敵。

但問題在於,如果硬要給每一位主人公都加上一段習武的經歷,或是生拉硬套地安排幾個師傅,那麼《三國演義》便不再是歷史演義小說了,更像是《三俠五義》這樣的武俠小說。

另外,在古代的軍事戰爭中,也絕非像小說或影視劇那樣,兩軍排開後,先由主將去騎馬單挑。從這一點來講,《三國演義》本身就是一部文學作品,是基於歷史演義而成的,而絕非就是歷史的本源。

如果從作品本身來解讀,關羽和張飛一出場,即代有一種“殺氣”。諸如,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寥寥數語,即使得兩人瞬間躍然紙上,頗具威儀。

更為重要的是,《三國演義》第一回還曾交代,關羽曾不堪豪強欺凌,憤然將其殺死,而後逃亡至涿縣投軍,而張飛則是賣酒屠豬,故而也是身強體壯之人。在冷兵器時代,身材高大、富有力氣的壯漢,原本就是極具戰鬥力的人物。因而,在與黃巾軍鬥爭的過程中,關羽、張飛等人,自然也逐漸成為了令人矚目的英雄好漢了。

史海爛柯人


這是三國演義裡的說法,三國演義也沒說關羽是賣棗的,而在電視劇中關羽是賣綠豆的小販,總而言之都是綠的就對了,劉關張這三人絕了,老大劉備是賣鞋的,老二是賣棗的,張飛則是賣豬肉的,皆為坊間小販,與城管打交道最多的行業。

就這麼三人在三國時期掀起了一股英雄風潮,三個人桃園結義後,瞬間改頭換面,劉備成了手使雙股劍的皇叔,關羽更厲害,弄個一把重八十二斤的冷豔鋸,花名青龍偃月刀,最絕的是張飛,弄了把槍,槍頭燙成了卷,稱為丈八舌予槍,不知道天天趕著他們跑的城管再見了他們會怎麼想。

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還在後面,這位賣棗的小販原來身藏不露,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居然溫酒斬了華雄,華雄可是連斬他們幾員大將的牛X人物,張飛也表現不一般,不僅武藝高強,虎牢關敢與呂布大戰,而且 還會精神戰術,一頓三姓家奴把呂布罵臉紅脖子粗,哪還有閒心對敵呀,更絕的還不是這個,也是與嗓子有關的,獅子吼,居然能在當陽橋喝退曹操百萬軍,是多麼牛的存在呀!

劉備也表現不俗,其天生演藝界中的老大,演帝的存在,每到一處,那就是一個哭呀,都哭出花來了,都處煽情,收賣人心,人家眼淚也來的快,想什麼時候哭,眼淚立馬就落下來,絕對純天然。比現在的演員強太多了。

那麼三人的這種種絕藝來源於何處呢,三國演義並未給出答案。只能讓人們猜測,所以結果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合理不合理。

張飛出身於豪門,家中有房產地產,還有酒樓,人家不是缺錢的主兒,因平時酷愛武藝,好交英雄好漢,所以每每以錢交換武藝,學了不少功夫,加之張飛還酷愛殺豬,我就弄不明白了,有錢有房有車做什麼不行,單做殺豬這一行,你讓美女們怎麼想你,還想不 想娶老婆了。唯一的解釋就是張飛在練功,古代殺豬沒有打毛機,只能手工,其步驟為提前在豬腿上劃個口,然後用嘴吹氣,把豬吹的鼓起來,這一步非常重要,叫吹豬,不是吹牛。張飛以此練氣,他師傅說過,什麼時候能一口氣把一個二百斤的豬吹起來,他的氣就練成了,近可以罵街一個小時不帶換氣的,遠可以用獅子吼喝退百萬雄兵。

關羽則家境貧寒,但為人卻義氣,有一次當地惡霸欺負鄰家小妹妹,被關羽看見,一頓胖揍,這小子外強中乾,一下子就沒氣了,關羽身上背了人命,只好開始了逃亡的生活。

逃到了一片棗樹林,身上的盤查已快用光了,怎麼辦,就打起了棗樹的主意,這麼大片的棗樹林,一定為當地豪強所有,弄他點棗也不算什麼。賣了好生活。打定主意後,用身上僅有的錢,到裁縫店做了一身綠色的衣服,每日早上隱於棗樹之上,穿上這身衣服,簡直與樹混然一體,開始揮動竹杆打棗,要知道在樹下打棗好打,在樹上有樹叉擋著不好打,得來回抽杆出杆,再揮杆擊打。加入關羽悟性極高,居然讓其創出一套刀法。

自從桃園結義後,關羽才棄杆用刀,由於天天穿綠衣服習慣了,改了後彆扭,從此關羽就是一身綠,外加大刀的形象。


黑炭頭鴨


古代人編故事的確是漏洞太多,殺豬的張飛、賣棗的關羽,自打跟劉備桃園三結義之後,忽然間就成了懸壺濟世的大人物,好像湊著劉備匡扶漢室的由頭,一下子就從矮矬窮的草莽變成了高大上的救國救命英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就比如說黑張飛就是個殺豬的,這也沒說他師傅是誰,但能打的在三國那麼多武將裡面都排在了前面,難道說張飛是跟庖丁學的殺豬,習得了“庖丁殺豬”的技能?但這事玄乎的很。

再說到關羽,如果說張飛通過殺豬習得了殺人的技巧,這事還基本上說的通,畢竟都是殺生,再說可自古以來殺豬的膽子都大,敢殺豬,那與殺人也沒多少距離了。但關羽賣棗,沒聽說過賣棗還能練武啊!


這可能跟古代對於武功的理解不同,其實古代不一定武功就能有多高,後來劉邦的得意保鏢樊噲,那不也是個屠戶出身嘛,也就說古代所謂的武功不一定就是當下人理解的飛簷走壁、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什麼的,很可能五大三粗、膂力過人才是硬性條件。

只要膀大腰圓兵器趁手,那掄起來肯定比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要勇武的多,黑臉的張飛、紅臉的關羽,在古代那都是神力過人的人物,劉備是胸懷大志的人,自然不可能隨意與人結交,能入他法眼的,不說腦子比他好使,但“武功”肯定得在他之上。

要不然劉備就不是在找恢復漢室的幫手,而是弄了兩個拖油瓶,那肯定不是劉備的性格,三國亂世大家活的即緊張又累,誰有空積德行善,劉備更信賴大殺器,也不會覺得用說教可以解決問題,因此論能打,張飛、關羽應該還是夠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