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軌道交通建設有七大“重頭戲”!

2019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清單,其中軌道交通的“七大項目”

赫然在列,備受關注。它們是:

10號線二期(新江灣城—基隆路,在建)14號線(封浜路—桂橋路,在建)15號線(顧村公園—紫竹高新區,在建)18號線一期(長江南路—航頭路,在建)18號線二期(新開工)軌道交通崇明線(新開工,啟動)軌道交通補短板項目

如此多的線路,如此多的車站,如此多的工地,盾構對既有線路“貼身”穿越也時常出現,其安全可有保障?如何做到萬無一失?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技術中心副總經理劉加華坦言並披露,上海地鐵建設點多、分佈廣,每條線上有很多車站;參建單位也很多。為此,需要有一套管理系統來對風險進行管控, 以提高監管效率,保證建設工程質量。由此,上海軌道交通建設遠程監控中心應運而生。


2019年上海軌道交通建設有七大“重頭戲”!


  • 監控中心就像一個“大腦”


這一監控中心監管著所有在建的上海地鐵工程,它簡稱“RSCC”,監控整個網絡建設的安全和風險,類似於控制整個網絡安全的“大腦”。設置於中心的大屏幕,可實時顯示某個地鐵工程的各項建設數據。“工地內,通過720P的高清‘全球眼’攝像頭,將實時施工情況傳輸到我們的遠程監控中心,而且是全覆蓋的。”上海軌道交通建設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史正洪說。

比如在建14號線,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可以看到靜安寺站正在進行土方開挖,還能及時發現現場的不文明、不規範的操作。“原來依靠人到現場去檢查,只能一個點一個點的查,耗時又耗力。現通過‘全球眼’,隨時可調取任何一個車站的施工鏡頭,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質量也大為提升。參建單位對此很歡迎,因為它從某種程度上減輕了管理工作量。”劉加華表示。


2019年上海軌道交通建設有七大“重頭戲”!


  • “RSCC”的確管用,“警情”狀況大幅下降


在15號線吳中路站,施工項目負責人楊勇經理告訴記者,車站長度達170米,在站體的東側設置了四個“全球眼”對整個基坑開挖實施全覆蓋監控,保障安全,促進文明施工。

劉加華說,攝像頭監控有五大功能:“風險評估”、“過程控制”、“應急指揮”、“案情分析”、“指標研究”。比如說“風險評估”,就是要把目前所有車站的地質情況,根據它的施工難度、周邊的環境,給它分一下等級,最後形成一個“風險清單”,這就是“風險評估”的內容。還有“應急功能”,如果某一處發生險情,監控設施立刻進行預警,應急隊伍及時趕到現場把險情處理掉。

通過“RSCC”這樣的管理系統,工地警情數量從2008年的244起,減少到2017年的4起。所謂“警情”,就是指可能發生風險事故的情況。還有“風險指數”,從2010年左右的10,到目前只有0.4。

  • 新線建設常有“貼身穿越”之驚險


上海軌道交通建設遠程監控系統的高效運作,讓地鐵建設全天候處在監控之中,最大限度避免了建設中的隱患。不過,地鐵建設背後的科技力量,還遠不止於此,地鐵網絡的密集建造,讓地鐵的施工環境日益複雜,上海地鐵建設如何完成極限挑戰?

比如新地鐵建設時,地下盾構穿越既有線路就是非常大的難點, 沉降等情況都有可能出現。比如在建14號線經過2號線靜安寺站,在2號線下面穿越,施工環境極為複雜。軌交14號線發展有限公司項經四部經理吳東鵬表示:周邊環境的確非常複雜,高樓林立,有會德豐大廈,還有2號線車站和主變電站、延安路高架。此外沿華山路天橋,還有貴都大酒店、靜安公園等等。


2019年上海軌道交通建設有七大“重頭戲”!


上圖東西向紅色線為14號線,在靜安寺站與2、7號線換乘

14號線靜安寺車站總長度是230米,距離旁邊的建築物非常近,比如到2號線的區間是15米,到2號線的主變電站只有9.14米,到延安路高架的樁基只有5.6米,再到匯德豐大廈基本是“零距離“。

14號線靜安寺站是目前上海區域唯一一座站本體下穿延安高架的車站,建設採用了創新工藝,用三根類矩形的頂管來進行車站本體施工。其次,從設計源頭角度,採用了很多新措施,比如對地牆接縫進行了預處理,基坑開挖時在支撐上採用特別系統,增加了技術上的保險措施。

還有14號線的靜安寺到武定路區間,需要下穿運營中的2號線,距離僅1.1米,難度係數極高。劉加華說,以前這樣的情況也出現過,比如9號線穿越1號線,距離只有0.9米,為此邊上要做加固措施,還要在既有的隧道上做一些壓重處理,加上全斷面的監控沉降,一旦有問題可以及時處理。

值得一提的還有,建設者在施工時還對工地揚塵進行控制,在每一個工地設置有PM2.5微型監測站,一旦周邊的大氣環境出現塵埃比較高的情況,建設者就採用水噴淋技術,將塵埃降低到最大限度,以保護周邊環境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